写在前面
昨晚新播出的17、18集收视率双台破1。
只要一更新,带有“韩商言”“佟年”这两个名字的话题必上微博热搜榜,有人统计过,自7月9日播出起《亲爱的、热爱的》平均每天上4次热搜。
甚至在某乎还出现了这样的提问:“如何让自己停止沉浸在《亲爱的、热爱的》男女主甜蜜的恋爱中?”
这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大火的台剧《我们不能是朋友》,霸道总裁褚克桓爱上平凡女孩周惟惟。
无非就是一个出身不平凡的男主与一个相对普通的女主之间的故事,男主一定要冷酷霸道,女主一定要有独立的个性和出众的容貌。
但不得不承认,这些看起来没什么营养的玛丽苏无脑剧真的很容易让人上头,看得停不下来。
一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用弗洛伊德“性学三论”中的观点来解释这种现象。
弗洛伊德认为,使性对象痛苦的主动倾向植根于性本能中的侵略欲和征服欲,而痛苦与残酷中则包含了快感与乐趣。
代入到《亲爱的,热爱的》这部剧中。
男主韩商言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电竞游戏上,话少,不爱笑,给人一种不可靠近的感觉。
他十分霸道。
两个人还没说上几句话,他就直接逼问佟年:“喜欢我吗,喜欢我什么?不知道怎么回答那我换个问法,我有什么好喜欢的?”
一下子把佟年问得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说起话都变得结结巴巴的。
明明已经喜欢上了佟年,舍不得和她分开,想再多呆一会儿,说出口却成了:“时间还早,要不听会歌?”
明明想佟年想得要命,一到她面前就变得不苟言笑,口是心非,总是一副冷冰冰,没那么喜欢她的样子。
重点在于,当这样一个霸道冷漠、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人激起你渴望被爱,渴望感受到爱的心情时。
比如,韩商言虽然霸道但是也护短。
带佟年打游戏的时候,他告诉其他人:“我家小孩我会担待,各位管好自己。”
再比如,佟年喝醉酒睡着的时候,他一边笑一边偷偷摸她的头,眉眼间止不住的爱意流动。
某种程度上,很多人都能从男主身上获得一种被虐的快感。
二
另外,从剧情方面来看,这种令人沉迷的玛丽苏无脑剧基本上都是“爽剧”。
爽的原因也都不外乎来自于“男女主角成功实现了某方面的跨越”,小到年龄和长相,大到阶层和物质。
就拿《亲爱的,热爱的》来说。
一方面,三十岁的大叔韩商言和还在读研究生的佟年之间有着年龄上的跨越。
另一方面,韩商言是电竞圈大名鼎鼎的“GUN神”、K&K俱乐部的投资人和创始人,有地位,继承了父亲留下的遗产,身价不菲;
而佟年则是一名在学习方面略有天资的研究生,一个在网络上小有名气的歌手。
在这样的基础上,既没有狗血的剧情,也没有作天作地的角色,更没有半道插足的小三和拆散情侣的恶婆婆出现。
男/女主的条件优越,明明有看似更好的选择,也有风流多情的资本,却唯独只对那一个人痴情。
两个人通常在机缘巧合下相遇,不出所料地爱上对方,无论是女追男还是男追女,结局都无一例外地在一起,一路从头甜到尾。
便是爽上加爽。
三
像韩商言这样的男生。
会对和他假扮情侣的佟年说:“没分手之前,你依然是我的女朋友,想要什么随便提,我尽量做到。”
会把佟年当做小朋友照顾,在她说分手后主动去找她,像哥哥一样摸着她的头说:“那就不分手”。
会在被佟年亲了一下之后露出甜甜的笑容。
是女生在小时候看的童话故事里,青春期看的言情小说中出现的,是不少女生从小到大都幻想过能遇到的异性。
一部影视作品之所以吸引人看下去,是因为它很容易让观看的人产生一种极其强烈的“代入感”。
于是,像《亲爱的,热爱的》这样的剧便产生了一种“为女性白日造梦”的功能。
梦总是美好的。
所以,在闹钟铃响之前,她们希望任何人都不要叫醒沉睡之中,一脸花痴傻笑的她们。
写在最后
也有人说,不就是看个剧吗,干嘛要想的这么复杂?
如今的生活已经这么苦了,总不能苦上加苦,看点儿撒糖的高甜剧中和一下,无可厚非。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最近为了写这篇文,我一口气追了18集《亲爱的,热爱的》。
在一个又一个45分钟的时间里,仿佛逃离了现实,极尽地坠入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世界。
也不用顾虑自己是否配得上对方,两个人是否门当户对,未来经不经得起现实的考验?
就算是当做解压放松也好。
所以,没必要把这样的剧捧上天,从专业角度来评价,它终究是没什么内涵的作品。
但也没必要鄙视这些剧和看这些剧的人。
它能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捧高自己,踩低别人”更是没什么意思。
音乐/好想你-沈以诚
配图/《亲爱的,热爱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