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它解放了女性……
日期:2019-07-02 23:01:37 作者:Lens 来源:WeLens 阅读:

它解放了女性……

  口服避孕药发明者之一乔治·罗森克兰兹去世了,享年102岁。

  68年前,34岁的罗森克兰兹和同伴一起合成出可抑制排卵的激素炔诺酮,这是避孕药最重要成分,使其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随后几十年里,罗森克兰兹一直是避孕药积极支持者,眼见着它产生了远超医学范畴影响

  避孕药曾被《经济学人》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之一。

  药片”(the Pill)一词更是被习惯直接代指短效避孕药

  它的问世不但让女性拥有了对生育控制权,而且改变了女性在家庭社会上的地位。如今,全世界有1亿女性每天都在服用短效避孕药。

  但与此同时,对于避孕药伦理性安全性的质疑也从未消失。

  短效避孕药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左:2010年5月3日刊;右:1967年4月7日刊。

  罗森克兰兹曾在一场颁奖礼上说:“我把避孕药的价值留给其他人去争论但是我们永远不该忘记原创性的研究是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命脉

  借着老人家离去,我们来看看由他的发明推动这枚“小药片”,都经历过怎样的是是非非

  01

  本不为避孕的避孕药

  避孕药的发明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1951年,当罗森克兰兹合成炔诺酮的时候,他的研发目的其实是希望找到一种办法帮助孕妇预防流产。

  几年后,格雷戈里·平卡斯和约翰·洛克等人证明了炔诺酮在避孕方面有效性

  罗森克兰兹从山药中提取出了炔诺酮。

  当时,平卡斯受托研发避孕药,因为自己没有临床实验资格,他请来了天主教徒妇科专家约翰·洛克帮自己做实验。

  而洛克之前的研究方向是:用雌性激素来治疗不孕不育。

  平卡斯的研究团队。左:平卡斯;中:张明觉;右:洛克

  他们成功研发出避孕药后,也没能名正言顺地打着“避孕”的疗效上市。

  因为担心遭到天主教徒的抵制,药物公司是把第一款避孕药Enovid作为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严重月经问题”的药物来投放的,“阻止怀孕”被列入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结果在药物上市后的两年内,全美有上百万名适孕女性用“严重月经问题”来找医生开药。

  02

  避孕药研究的资助者是

  推动计划生育女权先锋

  避孕药Enovid的研究经费大部分来自于两位女权运动先驱:桑格和麦考米克。

  桑格的母亲一辈子怀孕了18次,在50岁就早早去世了。她把母亲的死归于怀孕太多。

  后来,桑格当了护士,见到了太多像她母亲一样,被过多的分娩所折磨女人

  1910年代,桑格成了“计划生育”的宣扬者。她创办杂志、开生育诊所,向其他女性介绍避孕方法

  桑格在她的避孕诊所里接待咨询者。

  那个年代,法律还把避孕信息定性为色情内容,严禁其传播

  因为宣扬避孕,桑格两次被捕,杂志和诊所都被取缔了。再加上当时的避孕方法太落后,桑格的努力一直没有什么效果

  直到1950年,桑格遇到了哈佛医学院高材生平卡斯。她又拉来另一位女权运动家、千万富翁麦考米克。

  两个70多岁的老太太向平卡斯提供研发资金要求只有一个:尽快发明一种有效的避孕药。

  03

  解放了女性

  避孕药刚一上市,《时代》杂志创始人之妻克莱尔·卢斯就称赞“女性终于和男性一样,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身体了。

  在避孕药被发明之前,由于害怕意外怀孕,女性对性的态度非常谨慎。而现在,有了避孕药护身,她们开始放开手脚

  “前几代的人因为社会风气,怕丢脸、担心可能染上性病或怀孕——这对于女子来说是灾难——而对过早的性关系存有戒心。现在社会风气已经大大改变;社会对于婚前的性关系采取了宽容看法。一幅在大学生流行的画中写着:‘只要这事舒服,我就愿意干’。”《光荣梦想》一书中如此记录了避孕药从60年代开始带来的改变。

  60年代,游行者打出标语:“全世界的女人团结起来”。

  就连保守的天主教徒,也开始把避孕药看作一件好东西。197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有2/3的女性信徒都在使用避孕药。

  避孕药面世10年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给女性带来的解放,远远超出了性的范畴。

  60年代的年轻人

  避孕药让女性有机会追求自己的学业事业,不再一味地依赖男人了。

  在避孕药出现前,无论是高等教育机构还是企业雇主,都不愿意接受女性。负责人们觉得,女性会不停地生孩子,中断课业工作,把精力分散给家庭,最后的结果是辍学或辞职。

  这种想法在社会上根深蒂固,找不到工作的女人们只好早早结婚,然后真的过上不断生孩子的家庭主妇生活,让“不能录用女人”的观念继续固化。

  避孕药打破了这个恶性循环:它降低了女性的早婚率,又提高了女性的就业率。

  美国全国妇女组织主席奥尼尔说:

  “1970年的时候,70%的妈妈都在家里带孩子,只有30%的出来工作。而现在,这个比例刚好颠倒过来了。”

  04

  从深陷泥沼到重新流行

  在开发避孕药时,为了加快进度,平卡斯当时选择了超高的激素剂量

  整个试验期间,虽然没有发生一起意外怀孕。但有不少受试者反映自己出现了呕吐、头痛、胃痛等不良反应

  平卡斯无视了这些反应,认为那是受试者的心理作用在作祟。

  1967年,纽约公交车上印的避孕广告

  但药物上市后没过多久,副作用病例便逐渐被报道了出来。

  而且,这些副作用已不只是简单恶心水肿了,还有血栓、肺气肿和心脏病……

  虽然后来,制药公司降低激素剂量,造出了安全新药

  但公众一直对它的安全性心怀顾虑

  一些吃避孕药的女性患上了疑心病:她们频繁去体检,总是担心身体出了毛病

  避孕药研发者之一的杰拉西说,因为有黑历史,避孕药成了完美医药诉讼对象

  消费者一旦出了健康问题,就会怀疑是避孕药造成的,然后去状告医药公司。

  应付没完没了官司花去了医药公司一大笔钱,他们不得不靠涨价来收回成本

  价格贵,又无法像避孕套那样预防性疾病,有人觉得,避孕药很快就会被淘汰

  然而进入新世纪,新药Yasmin出现了。

  除了避孕,它还能调理月经、消除痤疮,甚至轻度减肥。同时,它的最低适用年龄也降到了14岁。

  Yasmin一出现就成了时尚圈的宠儿,然后迅速普通消费中流行,成为最赚钱的药物之一。

  一项针对其消费者的调查发现,40%的人都在同时使用避孕药和避孕套。避孕药也不再是单一的节育商品,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既要让自己更美、更有吸引力,也要让自己更舒服。

  06

  一些小知识

  #服药期间怀孕,孩子不会畸形

  早在30年前就有研究发现,当避孕失败时,药物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已经怀孕的母亲若不小心误服避孕药,也不会对母子造成影响。

  #避孕药不会影响生育能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伍斯特教授说:“如果想怀孕,只要停药就行了。”停药之后,正常的排卵周期就会恢复。研究数据显示,1/5的女性在停药后一个月就能怀孕,4/5以上的女性会在一年内怀孕。

  #避孕药对预防癌症有利有弊

  《马丁代尔药物大典》和《英国癌症期刊》上刊登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避孕药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乳腺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服用短效避孕药可能会让乳腺风险稍微增加,但是停药之后,风险就会降回一般水平,不会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科学家认为,对适孕女性来说,风险的增加幅度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宫颈癌:有研究发现,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宫颈癌,但不能证明这种风险是由药物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服药女性较少使用避孕套造成的。

  卵巢癌与子宫内膜癌:短效避孕药能抑制排卵、保护宫内膜,这能降低女性患上这两种癌症的几率

  #避孕药会影响择偶

  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在谈恋爱时更看重忠诚品质。而当她们停药后,这种倾向就消失了。

  对此的一种解释是,避孕药模拟了怀孕时的激素水平。受其影响,女性会偏爱那些更靠谱、更有意愿保护她们的男人。

  研究同时还发现,与不服药的女性相比,服药女性对性生活不满意,但对总体恋爱关系更满意

  #在中国使用比例只有1%

  尽管避孕药已经在西方火了60年,但在中国,它仍是很少被考虑的避孕选项

  2015年,《经济学人》智库曾发布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女性使用避孕措施的比例是全球最高,但其中,短效避孕药的使用比例只有1%。而在北美和欧洲,这一比例分别达到17%和20%。

  上述报告提到,当中国女性不愿分娩时,绝育和堕胎是她们最常用的办法。

  2017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布数据:我国每年要做1300多万台流产手术,25岁以下的女性超过一半以上,堕胎低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性教育缺失,是中国女性大量堕胎的主要原因

  妇女发展基金会的调查发现,仍有不少比例的人使用体外射精和安全期避孕这种不可靠的方式。甚至有人认为,只要男性没有达到高潮、或者在性行为后及时淋浴,就不会怀孕。

  #男性避孕药正在研发中

  今年3月,洛杉矶生物医学研究所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他们研发的男性口服避孕药已经通过了一期临床试验。如果后续研发不出岔子,这款药能在10年之内上市。

  相信它在广泛应用后,带来的意义也不只是节育方面的。

  科学会带来好处,也会带来问题,重要的是,它可以不断地修正、前进。

  这也是罗森克兰兹在他102岁的人生中笃信的价值——他是一位匈牙利犹太人,受“二战”影响去了古巴和墨西哥展开他的研究。

  据他的儿子介绍,罗森克兰兹很清楚避孕药的发现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但他仍旧选择仅仅将其视作“医学进步”,“他不想参与'与避孕药有关政治'。他认为这样才会继续向前迈进。”

  感谢老人的发明,和他理性的科学精神

  你曾用什么方法避孕过?

  本文依据相关论文媒体报道编写,仅供参考

  文中避孕药皆指“短效避孕药”,非“紧急避孕药”。

  如遇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

  参考资料

  https://www.nytimes.com/2019/06/23/ob/george-rosenkranz-dies-at-102.html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39641856

  https://www.economist.com/science-and-technology/1999/12/23/the-l

  http://content.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983884-1,00.html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它解放了女性……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