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有过点头之交的人,对我的印象无非就是一个常常保持一脸严肃的小胖子,一天到晚,搞得就跟谁欠我几百万似的。
还算了解我的人,可能知道这家伙曾经进过藏,好像还骑车围着中国的版图跑了一圈。
比较了解我的人,可能知道我喜欢在网上撰文,码字,喜欢跟网友吹牛逼。
基本了解我的人,除了知道我喜欢抽烟,喝酒,还知道我喜欢买单,抢着买单。这么说吧,一顿饭,只要我在现场,基本上,别人是没有机会买单的。除非事先约定好,对方买单,那咱也不会空着手,高低得拿两瓶酒,弄几包香烟。
了解我的人,知道我这人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表面软弱,骨子里刚猛,属于软硬不吃的那种。
十分了解我的人,知道我这人刀子嘴豆腐心,但常怀恻隐之心,时常也会多愁善感,在某个落雨的黄昏,也会45度角仰望天空。
深度了解我的人,想必知道,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假象。我也有3cm的忧伤,坚挺状态下3cm的忧伤.......
别用手指比划了,3cm就是3cm,约有大拇指1/2的长度,你比划啥?
我倒觉得,以上都不算了解我。如果真正了解,你一定知道王小二是淮北市五马路以外文笔最好的屌丝.........
在整个五马路,论文笔,我认为前三名分别是:王小二,王小二,王小二。
这牛逼吹得咋样?
是的,今天我就是想跟大家分享分享关于吹牛逼的事儿。换句话说,跟大家聊聊那些撒谎成性的人和事儿。
去年,认识了一个哥们,也是无意间认识的,在一次聚会上,聊起了骑摩托车的事儿。
他讲述了自己骑着100cc排量的摩托,以时速120km的速度狂奔的事儿。看对方的表情和动作,感觉跟真事儿似的。
但凡,有点摩托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排量,是不可能放到120的速度的。除非,你特么是从珠穆朗玛峰上往下骑的.......
于是,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四个字:大愚若智。
一番吹嘘之后,在场的诸人皆唏嘘不已。我也只好跟着大家的节奏,顺势附和了几句。
但,此后,我与此哥们再无联系,也不想联系。
上周,认识一个学吉他的女孩子,本地某职业院校的学生,是紫婷姑娘介绍认识的。
也不算是刻意介绍,当时,我在学校附近的板面馆吃面,恰巧遇见了她们一群人呼啦啦地有说有笑地过来了,几个人走路都带风。
我招呼她们一起坐,我请客,吃板面,大碗才5块钱,5个人不才25块钱吗?再加点小菜,一并50元也就搞定了,50元就能收获‘今天小哥哥请本宫吃板面,好开森’式样的朋友圈........
见面,总要简单地介绍下吧?
对,就是这种浮皮潦草式样的介绍。
那姑娘背着一把木吉他,我问她,上的大课,还是小课?
她说,暑期速成班。
我问,学到哪里的?
她说,刚学到扫弦。
我问,扫到哪里啦?
她说,南方,达达乐队的。
我没吱声,觉得00后的姑娘唱南方,多多少少让人觉得怪异。毕竟,那是俺们80后的专属哪!
00后不应该是‘燃烧我的卡路里’嘛~~
不吱声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要么,这姑娘撒谎了。要么,音乐老师是个愣货。
这不是扯淡吗?原版的南方应该是D调的,有几个横按,比如Bm和弦。初学者,怎么可能选择这首作品?
除非,改成C调的了,那另当别论。但,即便改为C调,右手扫弦的节奏不能改吧?
有延音,这个都还好攻克。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右手扫弦的难点在于节奏,比较难把握。
这么说吧,能把南方这首曲子的原版扫下来的,一般曲子的扫弦,基本都没有问题。
扫许巍的歌,更是轻车熟路。我对许巍作品的印象就俩字:扫弦。
当然,像《难忘的一天》尾奏的那段solo,也不是一般人能拿下来的,已经堪称木吉他曲目的经典solo了,已经算是民谣吉他尾奏的扛鼎之作了。
很多人的确可以顺利地弹奏下来,但听起来,早已经不堪入耳了,问题出在哪里?
还是节奏。
所以说,作为作品的创作者,可见许巍的功力还是很深厚的。因为,他是原创。
你这么想,翻弹尚且如此之难,老许在创作的时候,想必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扯远了,继续说南方。
我推测要么这姑娘撒谎,但,我又实在想不出撒谎的理由,这东西,你学到哪里就是哪里,有什么值得撒谎的呢?撒谎的目的又是什么?
要么,就是老师忽悠了学生。但,作为老师也没有忽悠的必要。
除非老师觉得暑期班,赚不了几个钱,随便糊弄糊弄学生得了。恰巧有学生在学《南方》,于是让所有的学生都一起跟着学了,这老师也懒省事了。
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的热情降至冰点,从此再也不愿意摸吉他。真正负责的老师,一定会循序渐进地教学。
一写到这里,我就头皮发麻,这特么都是啥情况,我是真理不清其间的逻辑,或许压根就没有逻辑而言,完全就是套路。
这些谎言,这些套路,都不算什么。在我认识的见过的所有人里,真正的谎言大王莫过于刚刚与之断交的某位男士了。
什么大王,简直就是大师~!
他才是真正撒谎成性的人,就是,一句瞎话压根无需经过大脑,张嘴就来,脱口便出。
嗯,是脱口‘便’出.....
再重复一遍个人肤浅且愚钝的观点:民间借贷,就是大骗子骗小骗子,就看谁能骗过谁,就看谁能从对方兜里把钱掏出来。
一个人长期浸淫于某个行业,他身上的习性一定带有该行业的烙印。说人话就是,搭眼一看,就知道对方是干哪行的,大差不差。
我曾多次劝过他,只有彻底跟原来的圈子决裂,换个全新的环境,才有改变的可能。
他不愿意,说是舍不得每月两三千块的基本收入。这收入,来自给别人装pos机的分成什么的。
而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表面上看,每月轻轻松松能收入2千多元,这种拥有恰恰是一种失去,恰恰是一种束缚。因为这点钱,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束缚了思维,或会错失更多的机会。
且,你真的喜欢当下的生活吗?你真的想让自己30岁的生活沉浸于民间借贷行业里吗?
你真的喜欢在跑路与担心别人跑路之间徘徊,夜夜辗转反侧吗?这种经历,对于整个人生的价值能起到什么积极的影响?
等老了的那一天,到了开始回忆过往的那一天,才发现,自己年轻的时候,竟然是以那种方式对待生活的,至此,方才万般悔悟,可惜,一切都晚了。
也无妨了,如我一样的芸芸众生,都是这么过活下去的,走一步是一步,一睁眼,一天。一闭眼,又过了一天。今年30,十年后便是不惑之年。之后便是知命,花甲,古稀......
人们没时间,也没有精力,更没心思去思考关于意义的伟大课题。可能,有的人,直到老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坦白讲,俺也不知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