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得知林清玄的名字是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本上。曾天真的以为他是一位清新典雅的女士。怀着好奇之心验证自己的想法,令我大跌眼镜,原来真正的林清玄是一位其貌不扬、秃顶,但后脑勺和鬓角留着些许长发的男士。
小学阶段,学过过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这两篇文章。《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桃花心木》一文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成长也和桃花心木一样,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才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确定地在同一时间给桃花心木浇水,是为了让它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从而使它茁壮成长。培养儿童也是一样,只有让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才会克服依赖性,从而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两篇文章起到异曲同工之效。看似讲述浅显的故事,故事之中蕴含的道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因为欣赏林先生的写作风格,后来陆续读了他的几本散文集《莲花开落》、《温一壶月光下酒》等。林先生的语言清新淡雅,寓意深刻,他的参悟之道往往带给人通透感。读的过程当中,做过大量摘抄,大有相遇恨晚之感。更可喜的是师生共读过《林清玄散文集》,一起评论作者的写作风格,感受语言细腻,揣摩作者的用意,还猜测他是不是信佛教……那一刻的心是沉静安然的、各自欢喜的。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先生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至今想来,仍唏嘘不已。他生前最后一条微博的内容是:“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带来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冥冥之中,这是否算是留给后人的一些训诫和警示呢?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林先生自8岁立志成为作家,数十年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了不可计数的精神财富。“一直坚持所爱,从未放弃。”他还告诫大家要选择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事情坚持做下去。他曾经说过:“有一天我一定会死,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写作,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看似笑谈,实则悲壮。肉身已逝,智慧永存。
古人说:“地上死了一个人,天上就会多一颗星星。”我虔诚的相信这句话。我欣赏和敬仰的林先生已经化作天上最亮的星星,用他无尽的智慧和参悟指引着人们向着明亮的那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