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121 部 每 日 一 片
每年六月,都有一个不变的话题:高考。
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想起来当年炼狱般的奋战经历,还是会心有余悸。
“多希望这几年只是在做梦,
很多人表示,如果当初好好学习,认真补课,就不会沦落到现在的地步。
可惜没有如果。
归根结底,之所以把高考看得很重要,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我们的出路。
而这个出路到底意味着什么?
导演郑琼经过7年的追踪记录,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出·路》,讲述了三个不同阶层的人,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的态度。
原来,高考的真正意义是这样的:
不管出身如何
都要面临抉择
《出·路》片段?
她的梦想,仅是去北京上大学,毕业后能赚到一个月1000多的工资。
“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啊,
到头来,不还是要结婚生子。”
不想跟当地女孩一样,十几岁就嫁人,马百娟决定说服父亲,试一下。
去北京、上大学,好像不是踮踮脚就能实现的梦想。
入学后的第二年,马百娟退学了。
按照父亲口中的人生规划,
“你会做什么?”
“扫地。”
“这里铺地毯,不用扫。”
“那前台的工作呢?”
当初那个读书的梦,早被她抛之脑后。
马百娟与家人
马百娟的人生跟当初村里那些女孩一样,被家庭、逃不掉的现实支配。
导演最后一次采访她的时候,已经不是那个眼里闪着光,对未来有所期待的女孩了。
出路对她来说,已经在退学的那刻封死了。
来自湖北咸宁的高三考生徐佳,一直相信,上了大学,就有好的未来。
这是他第三次参加高考,第一年落榜后,徐佳毫不犹豫地选择复读。
没想到,考出来的成绩跟第一年一样,还是落榜。
可是想到父亲临终前的那句:“就是爬,也要爬到大学的门口。”
一咬牙,徐佳再次选择了复读,这次他成功了。
顺利考入湖北工业大学。
偶尔接到的面试电话,也不是特别心仪。
最后拧不过生存的压力,妥协自己的条件,入职。
徐佳也是如此,怀着“高不成低不就”的不情愿签订了就业“三方协议”。
可是跟老家那些没高考上大学的人相比,他多了很多可能。
入职前,他跟谈了多年的女朋友结了婚。
在她看来,家庭条件不好,儿子上大学,找份脑力劳动的工作是唯一有出路的机会。
即便现在已经2019年了,「高考上大学才有未来」的观念,还存在于很多老一辈家长的思想里。
不能说这个观念是错的,
但这个观念也不是绝对正确。
数月后,由于经营不善(其实就是不盈利),咖啡馆被迫关门。
没想到顺利拿到offer。
同龄人还在为高考烦心的时候,她已经前往德国,追求自己的爱好了。
可是很多人看不到的是袁晗寒在德国,一人生活,孤独无助的样子。
高考也不是唯一的出路。
而这个出路,好像是注定的?
因为贫穷和父母固化的思维,甘肃会宁的马百娟,没能逃出命运的安排;
因为父亲对上大学的坚持,徐佳咬牙坚持住,比同村的小伙伴多了很多可能;
因为有母亲的支持,不用考虑生计问题,即便退学,袁晗寒也能有出路。
但这个影响好像并没有那么绝对。
比起输在起跑线,
在上海一所高中。
所有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根据男人帮的问题,选择前进或者原地不动。
你的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的水准?
你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
你父母在你从小到大,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且在亲戚面前炫耀你?
有的还呆在原地,有的在中间位置,有的站在了最前方。
节目组表示:
大家发现差距已经很明显,请你看看排在你前面的人,也回头看一看,你身后的那些人,你现在所在的位置,和你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你父母给你的,不是自己努力得到的,是无法改变的命运!
当然,这只是游戏的开始。
接下来,节目组让所有学生,从现在站立的起跑线开始,一起奔向学校的室内篮球场,最先到的20位,会有一份礼物。
也有赢在起跑线却在终点线被反超的同学。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他们表示很抱歉。
能让孩子留在上海上学,已经拼尽全力。
看到这里,那些怪罪自己出身不好而抱怨的人,是不是该反思一下。
有抱怨的时间,早都努把力冲到终点了。
男人帮也做了这次测试,6个问题过后,他们依旧在起跑线。
可是如今的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而在《出·路》里,马百娟算是输在起跑线上的那个,
但她在最该努力的时候,放弃了,放弃了上学、高考的机会。
本该有机会选择向往的生活,却主动接受生活的碾压。
家境不是特别好(同样输在起跑线)的徐佳,咬牙坚持,换来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出路。
输在起跑线真的没什么,不要放弃每次努力的机会。
高考仅仅是个开始
别怕,未来是场勇敢者的游戏
作为一个高考过来人发现,这场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也不过是旅途的开始。
一次的成绩,并不能盖棺定论之后的路。
《出·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郑琼,高考了三次没成功。
却也在某个路口,找到了自己的所要从事的事业:拍摄纪录片。
经过多年的打磨,她开始尝试独立拍摄,并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专门发行纪录片的公司。
现在在一所大学教书,他自己都说:“我来地大做老师,以前教过我的老师都觉得对他们是莫大的讽刺,这种人怎么可以做老师?凭什么他可以做老师?”
所以说啊,人生海海,何必在乎一次考试。
出路千千万,高考只是其中的一条。
人的出路不会因为一次考试的结果而定。
但是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定,既然决定了一件事,就去试试,
多往前走几步,兴许就没那么黑了。
多年后,回头看看,好的坏的都是历练。
【和V姐聊聊】
高考给你的帮助大吗?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