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晚上六点下班回来,有时吃一口,有时不吃,然后去站点骑电摩,开始晚上的外卖。
一般跑到10点左右,收工。
累不?
说实话,有一点,但也没有那么累。
都说疫情过去了单子会多,我觉得并没有,有时等20多分钟都等不到一个单,这还是晚饭高峰期。
骑手太多了。
我在广场等单,过来一个小伙子跟我搭讪,我一看他装备是新的,就知道他是新来的。
他问我:跑了几单?
我说:6单。
他说:不错,我才跑了两单。
我问:你刚来的的吧?
他说:昂,今天第一天,找不着路。
我看他戴着眼镜,说话也挺斯文,年龄不大,应该是刚毕业的学生。
我问他:大学生?
嗯。
大学生能塌下心来跑外卖,不简单,我觉得将来他会是站点跑得最好的人。
都说大学生就业难。
满脸的鄙夷。
忽略了一点,如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外卖员快递员滴滴顺风车这些行业,我们这些真正的农民工将再也没有饭吃。
没能多聊上几句。
送外卖是孤独的,一开始的新鲜劲儿过了以后,剩下的就是熬日子。
比如,我发现有的店真的很冷清,店里没人吃饭,外卖单号是3号,也就是说才做了三个外卖,我就想:这家店真的赚钱吗?
有个做黄焖鸡的小伙子,我9点多去他家接单,饿了么1号。
一天就出一单。
以前我还觉得黄焖鸡生意应该很好的,送外卖以后,才发现,我以为,我觉得,很多时候都不一定对。
比如奶茶,我以前觉得奶茶店肯定不赚钱,全是骗加盟费的,谁会天天喝奶茶,而且价格那么贵。
不然。
我送的最多的就是奶茶,麻辣烫,鸡排,牛津面,臭豆腐,再就是水饺、家常菜。
我以为火的,不一定火,我以为不行的,也未必不行。
数据不会骗人。
不跑这几天外卖,如果让我选择创业,一家黄焖鸡,一家奶茶,选谁?
我肯定选黄焖鸡。
由此可见,所谓的考察项目都是瞎子摸象,都是猜,看不到真正的行业数据,选哪个pass哪个,全凭自己的喜好。
为啥呢?
他看到了数据。
就像快递小哥一样,他最清楚这个城市隐藏着的那些网店老板,哪些生意好,哪些生意差。
说到农产品,我还是挺看好这个玉米棒子的。
那天去吃烧烤,杰杰点了几个烤玉米,玉米粒烤糊了,瓤还是冰的,用手一摸,冰手。
那么凉?
这些供给饭店餐厅的玉米,都是冷库里储存的,带着冰碴,跟雪糕似的。
如果我操作玉米的话,只卖鲜玉米,也就能卖个几天,时间长了玉米就老了。
储存保鲜,还是得放冷库。
要么,利润真高,要么,销量真大。
不然,光玉米的话,时效性太强,不好操作。
刚开始,一天几百单我肯定做不到。
不像老罗,粉丝无数,人家带个货动静太大,听说他第二场直播要帮助湖北农民卖农产品,而且,把第一场直播收到的300多万打赏,全部捐出去当做补贴。
很多人不看好他。
不看好归不看好,如果让他去卖我们村的玉米。
全部卖光,可能也就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