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传教
对于做学问上,《道德经》里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当代学人做学问有四大问题,之前我们也曾说过,正心诚意,平等笃定,有的人学问很广博,但是这些学问中的深刻道理他真的懂不懂呢?
我曾经听到一个书法家成名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个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个和尚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就去跟着和尚学书法,但是和尚的纸要价很高,一张纸一个铜板,对于穷学生来说太贵了,而他的母亲却毫不犹豫的拿钱买纸让和尚好好培养自己的孩子,因此这个学生在练习的时候特别小心翼翼,根本不敢轻易下笔,每一笔都深思熟虑、精益求精。
十年后他的母亲告诉了他真相,她和老师一直在这个穷学生面前演戏,实际上每天买纸的都是同一个铜板周而复始,然而信以为真的穷学生却在惜纸惜字间最终成为了书法家。道家也讲相同的道理,就是任何东西你把他看得越神圣,就越能够得到它中间的真谛,你把它看得越简单,你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它,所以为什么要说“神道传教”,其目的是让人内心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把自己放开才能成就自己。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我并不承认大公无私,大公无私的逻辑是有问题的,我认为一定是大公有私,这个“私”就是“我”,“公”是“大我”,大我是建立在小我的基础之上,所有的伟大的东西都是建立在私有的基础之上的。古人有句话叫“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讲究为修炼自己的内在,而今人是为了别人称赞一句有学问。古人有个观点叫“为学之道,贵在自利”,学习是要让自己的内在有真实的受利,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不重要,关键是自己有没有真实的受益,身心是不是真正的得到的修炼,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所以我认为大公有私。
同样我读中国的兵书,发现有一点,中国古代善于用兵的人包括现在搞管理的人有个悖论“慈不带兵,义不养财”,这里我要提一个观点叫做“无情有义”,做事情一定要做到无情有义,如果带着感情做事情那么你一定做不成,但是如果你真正做到无情的话,违背了天道也是有问题的,所以心中要有天地之大义,要符合宇宙的大法则,这一点必须要记住,因此要“无情有义”,这是一个阴与阳同时具备的逻辑悖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