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神奇的书——《圣经》
地球的最终结局,人类的生死存亡:
http://www。sostvcn。com
2474550660互相学习传送宇宙正能量
任何读完下面文字的人,可自问一下:如果你不曾见证天地的开创,如果你也未目睹生命的出现,如果你不知晓人类的归宿,如果你曾在深夜静思自己是谁,如果你对死亡与永恒的寂静尚有恐惧。那么不妨静下心来,给自己一点时间,给自己一次与真理对话的机会,认真思考圣经与人类的关系,圣经与你自己的关系。Here we go!
圣经的组成
《圣经》(the Holy Bible)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66卷不同的经书所组成的合集,习惯上我们称之为《圣经》。全本《圣经》分为两个部分:即39卷《旧约全书》(the Old Testament)与27卷《新约全书》(the New Testament),前者简称《旧约》后者简称《新约》。
圣经本身是一个奇迹:圣经的记录者与写作背景
1。 成书年代:“旧约圣经”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1440到公元前400年间,“新约圣经”的集成约在公元397年,整部圣经的写作,时间跨度在1600年以上。
2. 写作语言:全部圣经是由希伯来文、亚来文、希腊文等不同语言写成。
3. 作者及写作地点:圣经的作者前后共约有40多位,其生活时代、活动地域、职业、社会地位、经验、语言文字各不相同,其中包括了,富有智慧和学问、曾为埃及王子的摩西、身经百战的约书亚、从牧羊童到以色列国王的大卫、把以色列国推向顶盛的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流亡在外在巴比伦为相三朝的但以理;牧民阿摩斯;税官马太、医生路加;渔夫彼得;法利赛人保罗等。圣经的写作地点也大相径庭,有在民间写成的,有在宫廷里完成的,也有在遭流放的荒岛上写成的。
4. 圣经的内容:如果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地点各自写下了全然不相干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这个世界就没有一部叫作“圣经”的书了。但实际上,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是:整部66卷圣经的内容却是连贯一致、和谐统一的。其记载和论述互为表里、绝不矛盾;新旧约互为补充,互为解释,珠联璧合,堪称天衣无缝。
整本圣经贯穿一条主线:
神造天地万物及人类――人类犯罪堕落――罪在世间、无人能免――神遣独子耶稣道成肉身入世――耶稣传道,以无罪之身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流圣血为全人类赎了罪――耶稣复活升天,人类得赎,凡信耶稣者罪得赦免――末世耶稣将二次降临,审判全世界,信耶稣者得救,享受永生,不信者不得救,因己罪入永火地狱;整本圣经的核心可以用“约翰福音”第3章第16节来概括:“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从历史学角度来看,现有的66卷圣经并非犹太历史上涉及的与神有关的主题的仅有经卷,这66卷是在尼西亚公会上被确立为圣典(正卷)的,也就是说,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是“被选中”归纳为圣经的,除这66卷以外,尚有一些“次经”、“伪经”之属。更有人认为圣经乃是当时统治者为达政治目的伪造出来,冒充神意的。世人尽可用各种各样的考证、世俗的知识、内心的不信和骄傲来质疑圣经的神圣性,但这些质疑和诋毁却无法跨越两大障碍:一个是数学障碍,一个是时空障碍。
首先,要面对一个数学问题,倘若从同一时代,同一地点的人中挑出40个来,放到不同的房间,同时开始写作,五分钟后,将40个人所写的东西合并起来,得到一个共同或一致性的主题的概率有多大呢?数学家们对此的回答是:其概率相当于把一只猴子放在电脑前,而它竟打出一套完整的《莎士比亚全集》或者一部《诗经》。
同一时代,同一地点的人尚且如此,那么跨越1600多年,不同地点,不同背景的人写出一部连贯一致的经文的概率又是多少呢?一阵大风刮来一堆垃圾,会恰巧组成一架747客机吗? 对此,一位贯穿1600多年,以不变的意志和风格参与写作的“总编辑”才是合理的解释吧!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时空跨越的问题。圣经是含有最多预言内容的书,而时至今日,圣经的预言从未落空过,如果是人类的杜撰,是政治阴谋,那么谁能解释这跨越时空的预言从何而来呢?
沧海横流,圣经如何保守自己
还记得哪个“拷贝不走样” 的游戏吗?十个人排成一排,要将第一人的话传下去,但你看到有哪一次第十人听到的话是不走样的呢?圣经从第一卷写成至今,已流传3000多年,在印刷术没有发明之前,圣经的流传完全是依靠手抄本。会不会有在“圣经”的流传过程中发生增补、删减甚至篡改,以致今天的版本不同于古时的版本呢?
来看一些事实:
关于旧约:
1948年,考古学界在中东地区发现了7卷古羊皮卷,被证明是旧约的经文,其后几年的考古陆续发现约800卷旧约圣经的古抄本,它们写成于公元前200年左右,这就是著名的“死海古卷”!通过将“圣经”中最长的一卷书“以赛亚书”的今日版本与“死海古卷”比较,发现古卷与今日之圣经仅有三个字之差,而这些字也只是拼写问题。
关于新约:
新约的抄本总量有24000多,其中共有差异150000处,平均每个抄本有六处与其他抄本不同的地方,其中99.5%的差异没有实质性问题,如拼写错误,名字的次序不同,例如,一本为“耶稣基督”,而另一本可能是“基督耶稣”,真正不同的占0.5%,而这个差异对于基督教的根本信仰没有任何影响。
“文献检验”技术的结论:
早有严谨的学者以各种的方法检验圣经的可靠性,“文献检验技术”即是其中一种。若以同样的检验标准对各类古书进行检验,“新约圣经”的通过率远在群书之上,是真正的群经之首。诸多的参与检验的学者中,其中一位名叫Joshmcdowell的学者甚至评述道:“在我试图粉碎圣经的可靠性与历史性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有人认为圣经不可信,那就意味着他必须推翻任何古代文献。”
现实状况是,圣经抄本辗转千年,经千万人之手,却始终不变。这完全是一个神迹。
圣经流传于世间数千年来,经受了人类历史上各种肤色的最优秀头脑的考证、研究、质疑甚至责难,然而,这部神向人类发出呼召的书却历经星移物换,而屹立不倒,并且依旧在续写其人类历史上的世界之最纪录:
基督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正如同圣经上的自述,它不可加增,不可删减!
圣经创造的世界之最
圣经,这部有着最多世界记录的神圣之书,它在人类历史上所获得的荣耀同它所包含的永生之道却在这片被称为“神州”的土地上,一直被刻意掩盖和歪曲着。
01 最早的书
世界上最早存世的书,圣经最早一卷书旧约的“约伯记”成书于约3600多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书。
02 销量最多的书
人类历史中,销量最多的一本书。根据世界联合圣经公会的统计,圣经自出版至今,累计发行量超过40亿本,目前,全世界的圣经,仍以年销量约3000万左右的速度递进。在中国,基督教协会以每年大约200万册的速度刊行圣经,仍不能满足要求(虽然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圣经的获得并不如西方国家般便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献能与之相比。
03 西方最早印刷的书
当欧洲在十五世纪第一次用活字印刷术时,第一本印行的书就是《圣经》,所印行的圣经被称为哥登堡圣经。
04 翻译最多的书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翻译版本最多的书;至2007年底,整本圣经已被翻译成438种语言,部分被翻译的圣经则覆盖2000多个语种。世界上98%的人可以找到一种他们流利掌握的语言所对应的圣经。
05 第一部太空书
是第一部被带到太空和月球的书。1969年,最早登月的宇航员,阿姆斯壮和艾德林,在将美国国旗插上月球的同时,也把圣经带到了太空和月球。
06 写作背景最复杂的书
圣经有四十多位记录者,上至尊贵的君王和首相,下至亡国的俘虏和监狱中被囚的人,又有专业者如医生、律师、诗人、学者、士官、税吏,以及普通平民百姓如渔夫、农人、牧人、工人等,这些人地位不同,环境也各异,其记录完成于皇宫、监狱、荒岛、旷野及普通民居;
07 写作时间跨度最大的一部书
圣经是写作的时间跨度最大的一部书,从旧约圣经开始的公元前1440年到新约圣经集成的公元397年,时间跨度约1600年,而其前后一致,互为表里,可谓天衣无缝。
08 涉及内容最丰富的书
圣经共六十六卷,一千一百八十九章,三万多节,约九十三万五千多字,其中包含历史、诗歌、故事、预言、格言、传记、书信、寓言、比喻、辩论、游记、律法、礼仪、戏剧、哲学、地质、神学、文学、医学、科学、商业、天文、地理、军事、生理、数学、物理、人权、环保、道德律、优生学、心理学、考古学、劳工权益、信息科技、谜语等包罗万有的内容。在同一主题下能完成如此庞大复杂的内容构架,且和谐统一,浑然一体,世间唯有圣经而已。
09预言最多的一部书
圣经是世界上预言最多的一部书。全本圣经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是预言。经统计,旧约预言约1239个,新约578,共1817个预言。涉及到预言的经文达8352句之多。圣经预言大部分已完全兑现,而涉及末世的许多预言,因时候未到,尚未应验。
10 最深奥的书
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每个字母,都有特定的数字代表,‘七’的数字在圣经被视为神圣的数字,在新旧约的圣经原文中,每个字每句话,都在严密的数学逻辑设计下完成的,整本圣经存在着亿万不同的数学模式,但都可以用‘七’除尽,就是目前精密度最高的计算机也无法达到的(注:这个问题,我没有看到过详尽的资料,限于自己的知识,也无法验证,暂且存疑吧)。世界各地的神学院,主要使命之一就是研究圣经,入学的人要有大学程度才可入学,甚至有些人尽毕生光阴研究这本圣经(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倾注半生的心力,研究圣经,仍无法参透。因许多圣经的奥秘被封印,一些启示只有随着末世代的临到,才逐步解开。);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里,有无数的著作去注释圣经,亦难尽窥其奥。
11最浅显的书
圣经里有封印的奥秘,但其主旨却是再浅显不过。未受教育的文盲村妇、荒山土人,或孩童稚子,都能明白圣经的真意。有学问的人阅读,不能尽窥它的奥秘,没有学问的人阅读,亦能明白神的心意。圣经是一本‘时不分古今,地不分南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奇妙天书。
12 读者群最大的一部书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跨越读者群最大的一部书,从学龄前儿童到百岁老人都在奉读他;从赤贫如洗到富可敌国都在查阅他;无论是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考古学家,还是总统、工程师、商人、家庭主妇、学生、军人,都在诵读它。
13 受责难和质疑最多的一部书
圣经上是世界上受最多层次研究的一本书,从来没有一部书,被世界上如此众多的,不同领域的学者所探索研究过。同时,圣经也是世界上最多争议的一部书,它得到世界上最多人的赞美;也受到最多人的攻击。他的每一句每个章节都被人背诵于心,奉为经典。每一个词都被无数人研究,斟酌,思量,攻击,毁谤,赞美;
14 普及性最高的书
圣经是全世界普及性最高的一部书,这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和地区能买到的一部书。圣经也是世界上被人们相互赠送最多的一部书。它还是世界上被反复阅读,重复阅读最多的书。
15 内容被引用最多的书
圣经是世界上内容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书;许多我们所知的人类的重大事件和转折中,都流淌着圣经的话语,试略举几例:
A.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帝国,其自建国以来,历届总统在就职宣誓时手所按的就是这本《圣经》。
B.在联合国大厦奠基大典上,为了表明联合国要将和平安放在真正稳固的根基上,人们在奠基石下安放了一本被装入玻璃瓶中的《圣经》。在落成后的联合国大厦里,可以读到这样的诗句:"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军事。” 摘自《圣经旧约-弥迦书4:3》;
C.当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时,宇航员庄严肃穆地用英文朗诵了一首诗:“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它的量带通遍天下,它的言语传到地极。” 这是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的声音留在太空,而这首诗出自“圣经旧约-诗篇19:1-4”(这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诗篇章节)。
D.首次登月的宇航员之一,艾得温·艾尔德林(他本人是美国德州魏伯斯特城长老会的一个长老),在成功飞回,当被采访时个人感受时,也是引用“圣经旧约-诗篇8:3-4”的内容来回答:“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E.1971年8月7号,人类第5次登月行动中,当宇航员欧文看到月球上的高山与深谷时,不禁说出旧约圣经《诗篇121:1-2》的话来“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他返回地球后进入神学院,后来成为一位布道家,到世界各国去传福音,也曾到非洲最贫困的地方去作见证(自美国登月以来,许多航天员都更清楚地看到了神创造宇宙的伟大和奇妙,其中有13位辞职成为传道人,至少已有71位宇航员决心全时间侍奉神)。(职场励志小故事 www.wenzhangba.com)
F.1844年,发明电报的美国科学家赛约尔·摩尔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亲自在国会大厦最高法院会议室里,同正在巴尔的摩的艾尔弗雷德·维尔互相拍发了第一封电报,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电报,其内容是:“神为你行了何等大的事。”,源自“圣经新约-路加福音8:39”。
G. ……
16 变动最少的古书
如前面已提及的,圣经是流传千年,变动最少的一部书。
17 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一部书
新旧约圣经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广义基督宗教(正教(国内称东正教)、大公教会(国内称天主教)、新教(国内称基督教))的正源典籍(事实上确实存在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典籍比新教圣经典籍的66卷多几卷的分歧,但这三大主流都承认这66卷是圣灵感动人所写出的神的话语,具有绝对权威和正确性。)。
“旧约圣经”也是伊斯兰教(回教)信奉的主要经典之一(另一经典是古兰经),
犹太教也以“旧约圣经”为典籍,另外他们还信奉“塔木德经”,
截止2000年,全球信奉广义基督教的人口约20.5亿,占世界人口的33%,伊斯兰教的人口约为12.4亿,约占总人口的20%;犹太教的人数约为0.14亿。也就是说,基督教新旧约圣经影响了世界53%以上的人口的世界观和行为;
圣经及其基督教义对西方社会的制度、文化、价值观、文化观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督教关于人要“爱上帝”和“爱人如己”这两大诫命对整个社会文明和价值取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结语:
圣经的神奇之处和其对人类的影响,上面所述只不过是管中一斑,有待进一步补充和整理。但这部人类史上最神奇的书,经过几千年智者考查,质疑,追究,推敲仍屹立不倒的圣言,难道就不值得我们中国人谦卑的通读一遍或多遍吗? 相信此时此刻,你一定有改变!
名人眼中的《圣经》与上帝
林肯:“
我相信圣经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从上帝而来的一切好处都是藉着圣经传给我们”。
牛顿:“我们看上帝的圣经是最崇高的哲学。我从圣经中所找到的真理事实多过任何属世的史书”。
海伦凯勒:“我爱圣经与爱其他的书不同,圣经带给我深沉的安慰,它启迪我能看见的是暂时的,不能看见的是永远的。”
康德:“圣经是为人类而写的一本书,这一本书的存在是人类所经历的最大福利。凡想减少它价值的,不啻是对人类一种犯罪行为”。
麦克阿瑟:“先生,请相信我。我就是在最疲倦的时候,也必须读了圣经才上床,没有一晚不是这样。”
杰佛逊:“我曾屡次说,且要继续说,精读圣经可以造就更好的公民、更好的父亲、更好的丈夫。”
华盛顿:“离开了上帝与圣经,人就无法公正的管理世界。”
林语堂:“圣经中有耶稣温柔的声音,同时也是强迫的声音,一种二千年来浮现在人了解力之上的声音。”
狄更斯:“圣经是世界上过去、现在与将来最好的一本书。”
1、“不靠圣经,人就不能准确地统治世界”——美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2、“没有圣经,我们就不能明辨是非。我相信圣经是神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
——美16任总统:林肯
3、“圣经是人生意义启示的最高峰”—— ——美28任总统:威尔逊
4、“圣经是我们里力量的泉源……我认为对圣经作彻底的研究,是对人人都有益的自由教育。”
————美32任总统:罗斯福
5、“对我们而言,圣经的最高意义,是独一永恒属灵真理的储藏所”——美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
6、“我们可以放心依靠在这坚固无比的圣经磐石上”——英国首相:丘吉尔
7、“……圣经是……世界上所能有的最宝贵的一部书”——英皇乔治五世George V
8、“我们认为神所赐的圣经最具崇高的哲理。我发现圣经比任何其它通俗的历史,有更多确切可靠 的凭据。”——牛顿
9、“对人类来说,圣经的存在,是全人类所经验到的最大好处”——康德
10、“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没有圣经就不可能教育孩童”——托尔斯泰
11、“圣经是全世界空前绝后、最好的一部书……”——狄更斯
12、“在这本令人敬畏的圣经里,蕴藏着奥秘中的奥秘。”——司各脱
13、“人类戏剧的全局,尽在圣经之中;它是群书之冠。”——德国诗人;海尼
14、“我承认原始的生命是造物的神造的,如果没有一个终极的原因,宇宙就不能存在”-——达尔文
15、“我过去是个思想没有组织结构的孩子,想不到我的思想,竟然象野火蔓延,得到许多人的信仰,我感到惊奇”——达尔文
16、“我感谢你,造物主和上帝,因为你已在你的创造中给了我这份喜乐,我在你手作成的工中喜乐。现在,我已完成我蒙召应作的工作。在其中我已尽用了你赋予我心智的一切才能。以我狭窄的心智对你无限丰盛的理解,我将向那些将要读到我的话语的人彰显你的工作的伟大”————凯普勒
17、“我心灵很平静。”并引用《圣经》说:“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电解原理发明人 法拉第 临终所言
18、“在我生平的发现中,最有价值的,是认识了主耶稣基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发现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卡尔文(William Thomas Kelvin)在一次,有个学生问他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是什么所言!
19、“人得救的条件不是要反对什么,而是接受上帝白白的恩典。只要你肯,仍然可以在科学里爱上帝、敬拜上帝。” ————化学家波义耳(Robert Boyle)
20、“如果承认上帝的存在,这一个信心实比一切宗教的神迹更为超奇,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有了这种信心,这种悟性,那便不能不对上帝下跪,肃然敬拜了。” ———— 世界公认的对人类医疗卫生贡献极大的微生物学的创始者法国化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
21、“有两种人会认识上帝,一种是身处尊贵或卑微,内中常存谦卑的心;第二种是,只要真理,不管反对的人” ————英年早逝的法国另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巴斯噶(Blaise Pascal)完成投影几何的名著,并先后发明计算器、晴雨表和水压机等
22、“我获得宗教,走的是一条难路,而我以为这是唯一的路;我觉得没有任何其他的路是更妥当的,因为宗教自始至终是个人面对那个令人震惊的天,是一种他和上帝的事;它是一种从个人内心发出来的东西,不能由任何人来‘给与’”————林语堂
23、“上帝在这个时代还行神迹吗?是的!科学知识来自上帝,放在我们心中,使我们能够了解。过去,他把异象放在先知的梦中,现在他把知识放在人的心中,使人能建立理论以说明这个世界的真实。人的理解心智,是上帝创造的”———凯尔文(热力学第二定律)
24、“
有了很强的历史证据,加上千千万万基督徒的见证,也不能说服我。因为我要亲自去体验、证实我可以与神建立的个人关系。那么,我需要的是怎样的证据呢?很少有人像使徒保罗,突然看见属灵的事实如刺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信仰的心田。多数人走向信仰的过程比较长远,就像人与人的关系一样,一见锺情到底比较少,多数人是逐渐地认识到神的真实的。所以,我个人的论点包括历史的证据,历代教会的经验,再加上我个人的体验,都是贯穿一致的体系。有了信仰的观点历史的基础是否重要呢?有人认为关系不大,他们觉得信心可以胜过历史而独存。但大多数的基督徒,连我在内,却认为必须有历史的根基,否则信仰不能成立。正如使徒保罗在初期教会就说:'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十五14)。历史的基础与信心的经验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英国当代著名的大气物理学家霍顿(John Houghton)在谈到自己的信仰时所言!
25、“我要逃避上帝,如同逃避瘟疫一样。我恨上帝,我要对上帝说:我是无法被他感动的一位。”十年后的一天,他把一只被捏死的跳蚤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啊!我不禁赞赏跳蚤的美,”事后他写道,“跳蚤毛的结构,排列次序,不只是一种艺术的美,我看到一种神圣的美,一种信仰的美。”————,自称是“圣灵的绝缘体”的人,藉著一只跳蚤,回到了上帝面前的英国科学家虎克(Robert Hooke)所言!(制造第一台显微镜、第一台真空抽气机、第一支水银温度计、第一架天平等)。
26、“无限超越的圣灵,在这些细小的细节上启示他自己,而我们甚至可以用我们脆弱微小的头脑来了解。我的宗教信仰即由对他诚心的崇敬而构成的。我深深地相信有一种难以理解的宇宙显明的、超越的理智力量的存在,这种感受构成我对神的观念。”————爱因斯坦
27、“我认为每一个原子必由某种智慧所掌管,所以能千变万化,成造化之妙。这种智慧乃是从一个比我们更伟大的能力而来。上帝的存在,在我是几乎可以用化学来加以证明的。”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28、“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的、充满万有的、至高至尊的上帝的存在。”————爱迪生的座右铭
29、“我多次提及神启示的两本书:《大自然》及《圣经》。《圣经》特别藉著耶稣启示神自己。对我来说,最能激发敬拜之心的经验是同时默想这两种奇妙的启示。当我翻阅一页页的彩色天文图片,看著那些通过望远镜或太空船拍摄的行星和星云,或者欣赏那从太空实验室或同步卫星自动相机所拍摄的色彩变幻的地球时,我看见宇宙的浩大和太空运作之精妙。我的理性饱受激荡,同时我的感情和想象力也受这些科学观察的激动,我不得不感到惊叹和谦卑”————曾任牛津大学大气物理系系主任、英国国家气象局兼太空中心国家地球观测计划董事会董事长的霍顿博士心灵感触!
30、“无论你在何处,请暂时停下来,向上帝表示感谢吧!”——美国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艾德林在月球上通过卫星转播站向人类发出呼吁!
31、“当我们飞向月球时,身后的地球最初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洋、白云、和山脉,美丽极了,就像圣诞树上的装饰。但四个小时后,地球却小得像篮球,不久又缩小成为棒球、乒乓球……这时我才突然发觉自己是这样快地离开地球,内心的感触真是无法形容。……神既然应许我安然返回地面,是要我与各位共享一件事情:神多么伟大,人多么渺小,他也充满了爱。我有独特的权利看见神奇妙的创造,因此神在我身上有特别的旨意,要我对男女老少传讲:神爱世上每一个人,甚至将他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赐给我们”——阿波罗15号的太空人欧文上校完成此次飞行后,突然向太空总署递交了辞呈到各处传讲神的福音所说
32、“说实在的,我现在把如何为主而活的事情看得比我参加月球登陆计划的工作更为重要。”——美国水星计划及双子星计划的总执行者勃克博士在甘乃迪角主持太空船发射后第二天,他便搭飞机回到圣路易斯城,当天晚上仍带领查经班不误时所言!
33、“我个人认为太空时代的确给予人许多好处,它是加强我属灵生命的一大因素;现在我每天读经更勤。以前我常有'到底有没有神'的问题,现在所想的已变为:神在我们身上有什么目的?我如何才能为基督做更好的见证?在我和许多科学家的交往中,还没有见到一个纯粹的无神论者。自从我们进入太空后,我觉察到许多同事们更加深了他们的信仰,很少有一天不听到人们谈及灵性问题。在以往数月里,我意识到太空人员有一种心灵的觉醒。现在他们自由地谈论属灵的事情,有的甚至告诉我,他们已经接受了基督教信仰,这是我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美国水星计划及双子星计划的总执行者勃克博士在回答记者关于科学与信仰的关系采访时如实回答!
34、“我们所找到的是宇宙诞生的证据,”“
这好像睁开眼睛看到神一样。其中的秩序如此精美,如此均衡雅致,使我们想到宇宙的背后必然有其设计,” ————美国著名的太空物理学家史莫特博士(George Smoot)发现,COBE卫星所搜集的三亿六千万个测量数据中,只有万分之三的差异时,史莫特自己则公开的宣称!
35、“发明的灵感,有时就像圣灵的气息一样,我们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也不知它往哪里去。它忽然来了,吹经我们多年努力、熟悉的窗口,进入我们意想不到之处。发明有时就需要这种幸运的一触,这种偶然巧合的一推。在千头万绪缠绕的中心,忽然看清那位大创造者的本意。我知道我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蓄意的或不经意的,都是在上帝的影响下,因此我们更该竭力地去做” ————英国科学家虎克给牛顿的信中所言!
36、“天文学带领我们看到一件独特的事件,那就是:一个从无有中被造出来的宇宙;这宇宙有精密的平衡,供应著容许生命存在的条件;同时,这宇宙背后是有一个根本计划,也可以说是一个超然的计划。”———— 发现宇宙背景辐射而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彭西亚(Arno Penzias)所言!
37、“当中世纪的神学家,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定睛仰望夜空时,他们看见是天使使宇宙和谐运作。今天,现代宇宙学家则象爱因斯坦一样,他们凝视著同样的天空,却看见上帝的作为透过大自然的常规表露出来,而非透过天使……当我们面对宇宙的规律和美丽,以及自然奇妙的巧合时,我们很容易有一种冲动,要用信心跨过科学进到宗教去。我肯定很多物理学家曾这样想过,我只希望他们会坦白承认。”————宇宙学家罗夫曼(Tony Rothman)
38、“一位超智慧者在玩弄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 原宣称“宇宙就是一切”反对基督教的英国天文物理学家荷尔(Fred Hoyle)在研究时无奈地说!
39、“我们天文学家们是至高无上之神在大自然方面的代理人。大自然提供我们研究的机会,并非让我们自命不凡,而是为了荣耀神”———— 天文学家凯普勒
40、“人类承认自己所知的有限,是科学最关键的原理” ————热力学家凯尔文
41、“人的宗教性是与生俱来无法逃避的。因为宇宙超过科学知识的范畴,非人类智慧所能窥测。这人类智慧不能窥测的范畴便是宗教的领域了。……人类智慧有限,不能完全明白宇宙终极的奥秘。……真正的现代科学,应当服从上帝、学习谦卑” ————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米立根(Millikan)
42、“当我们将神的两种启示,揉合一起来看事物,好像用两只眼睛看见的立体感,新的深度和真实就出现了,新的属灵境界也显而易见了” ————霍顿博士
43、“对于一个靠理性的力量而生活的科学家而言,这个故事的结局像是个恶梦。他一直在攀登无知之山,并且快要到达巅峰。当他攀上最后一块石头时,他竟受到一群神学家的欢迎,他们已经在那里恭候无数个世纪了” ————美国国家航空及宇宙航行局(NASA)、太空研究院的创始人泽斯爵博士(Robert Jastrow)在《神与天文学家》(God and the Astronomers)一书中所说!
44、“将科学局部的知识视为人类全部的知识,将科学有限的范围视为唯一的境界,将科学相对的学说视为绝对的真理,并以为在科学之外的其他学问都没有研讨的价值。以为科学可以解决人生一切问题,所以高唱'科学万能'。这便是科学主义” ————何天择博士在《人从那里来》一书中,对科义这样描述时所说!
45、“不管任何环境,要守住耶稣基督救赎的真理和最大的诫命──爱人如己” ——牛顿晚年。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请思考一句话:对自己并不了解的信仰全盘否定,是否明智?
想了解 更多圣经知识欢迎登陆
http://www.sostv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