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贫困的老夫妇,决定将家里唯一值钱的马,去换成更有用的东西。
至于换成什么,老婆婆说,由老头子看着办,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的。
想想又把牛换成了羊,毕竟除了吃,还要穿,一只羊产下的羊奶羊毛能保证最基本的吃穿用度。
但今晚的晚餐呢?还是换成一袋烂苹果,做成苹果馅饼以解燃眉之急吧。
老头子一路妥协,一路亏损。老婆婆不但没有半句怨言,反而一次次地称赞老头子的明智与周全,最后还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吻!
商人目睹此情此景,心甘情愿地付出了一百二十磅金币的赌注。
因为在他看来:
老是走下坡路,却老是快乐,这件事本身就值钱。
故事夸张但不失真实。
辛苦数月,拿到了一笔不菲的奖金,盘算着一家人出去旅游放松一下,不小心看到了偿还房贷的日期。
有时我们一再退让将就,左支右绌,不得体面,但我们依然倔强,不抱怨,不消沉,自得其乐。
去悦纳灰头土脸的生活,在这薄凉的世界里,依然欣然怡然,嘻皮笑脸,深情地活着。
网上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个父亲事业有成,可被他寄予厚望的15岁女儿却自甘平庸,无心学习,成为父亲的心头之痛。
家庭的矛盾继而影响到工作,压抑的气氛弥漫在这个一路走低的家庭。
她已经怀孕三个月,
她与42岁的兰迪私奔了,
每一行字都触目惊心,这时父亲才明白,与这些可怕的后果比起来,曾经拥有的普通平凡是多么幸福!
他祈求上苍再给他一个机会,他可以放下所有,只要孩子平安回来。
泪眼婆娑中,他发现最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未完,请看背面。”
原来,女儿没有考好,躲在朋友家不敢回家。
父亲泪崩,这一次是喜极而泣。
作为父母,将孩子带到这个世间之时,都曾在心底许下深深的诺言,希望孩子健康快乐!
可是随着年岁增长,我们把太多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拔节生长,一代强过一代。
如果孩子成不了卓尔不群的人,成为简单真实的自己,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做一个温和有礼的店员,一个甜美亲切的幼师,一个巧笑嫣然的模特……也挺好!
周国平曾说过一段话,人生有三次成长:
而这一切,只有在下行之时,我们才有机会低下头颅,看清脚下的路,走得更从容。
只有在下行之时,我们才有勇气洗净铅华,回望来时的初心,向上生长。
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主人翁福贵的命运可说是乖张坎坷,可整篇读来,没有戾气,只有平和。
福贵一生没多少福气,更谈不上显贵,倒是一直笼罩在病痛、意外与死亡的阴影之下。
患软骨病的妻子终于敌不过病痛的侵袭,不舍离去。
唯一的外孙饥不择食,被活活噎死。
再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头老牛,取名福贵,每天陪他劳作,陪他说话,陪他度过余生。
在世俗眼中,他失去了家,失去了爱,也失去了希望,悲惨坎坷如此,本该痛不欲生,但他依然好好地活着。
他甚至觉得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
命运一次又一次地露出狰狞的面孔,福贵三番五次地历经生命中的暗黑时光。
人世间走一遭,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去经历该经历的事,去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也是一种圆满。
有人说,厄运好比上帝给凡人出的一道试题,意在测试其灵魂的温度和品质。
所以生活愈是往下,愈要嘴角上扬,打起精神,去奔赴一场人生的考验。
陈果老师曾说过一段话:
若生活没有重负,我们该拿什么来对人性的顽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使之越来越具有德性的温润,散发人道的柔光?
一个在重负之下成长的人,一个在挫折中成长的灵魂,才能温柔而坚定,才能自救亦渡人。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即使身处最低谷,依然嘴角含笑,对温暖的齐华坦尼荷小岛心怀憧憬。
从起点通往终点的人生旅途中,有宽敞通达的大道,也有崎岖黑暗的小路。
通达之处,沐浴在光芒之下,要常怀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