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说父母不省心,给钱存银行,买穿的压箱底,就连好吃的都要留到家人聚齐才肯吃……
梁实秋在《教育你的父母》一文中说:
这话乍听起来大不敬,细想却是硬道理。
对待“不听话”的父母,一味顺从只是愚孝,学会“教育”才最走心。
“硬式”教育,让父母学会做主角
面对父母的“无底线”付出,子女也要适当强硬,教会父母把自己“当主角”。
前不久,热播综艺《我最爱的女人们》里袁妈妈“受伤事件”,触动人心。
节目中,袁妈不小心划伤脚背,尽管自己伤势不轻,却始终考虑孩子,无视自己:
到达医院不顾脚痛,执意自己下车行走。
向来好脾气的袁成杰,一改往日顺从,用“硬式管教”说服了老妈。
说到底,儿子的霸道强硬,是对老妈无私的一种回击。
是啊,子女对待父母,其实与父母“时时处处希望子女好”的情感,如出一辙。
父母越“无私”,孩子越担心;
谢娜曾表示,她不会因为照顾宝宝牵绊父母,而是让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安度晚年。
有人感慨:我们步履匆匆地追赶时代,却与身后守望的父母渐行渐远。
有人提问:
父母跟不上时代,到底是时代甩掉了他们,还是子女抛下了他们?
关于代际相处问题,Queen主义创始人余点和灵魂段子手papi酱,给出了最好答案。
网友惊呼余点妈妈气质如兰,80多岁的姥姥和奶奶看不出年龄界限。
余点说:
挑剔,才能活出精彩。
余点会为每个老人量身定制生活方案,大到生活习惯,小到个人形象,都在她的管理范围之内。
在时代洪流里,子女不把父母抛在原地,父母才能在变老的路上变好。
api酱,同样是对父母深谙管理的高手。
api酱对此果断出击,力劝妈妈报老年大学。
女儿对上老年大学的妈妈,没有不管不问,而是在上课、练习等方面严格要求。
就像papi酱说的:
操心的事,多得不得了。
女儿的管理,让妈妈的生活渐入佳境:
前一秒心疼女儿,下一秒就和老朋友去嗨歌,明摆着“我的生活更重要”。
女儿的调侃口气里,藏满了欣慰和自豪,俨然把妈妈当成了“甜蜜的负担”。
先有懂得教育的子女,才有活得潇洒的父母。
每个生活精彩不落伍的父母,背后都有一个精于打点和引导的子女。
他提及自己搬家,不请搬家公司,只信得过老爸;
这种被需要的自我价值感,让老爸越忙越开心。
赖巍十分不安。
后来,赖巍得知母亲在那些鲜花枯萎前,总会把它们画下来。
从此,画画成了母亲的精神寄托。
直到最后,赖巍为母亲办起了个人画展。
母亲在给女儿的信中,这样说到:
妈妈言语间,满溢着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一切都源自女儿爱的鼓励。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伦·朗格认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每一份赞美,都是父母延缓衰老的生命力;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感叹之余,我们更不能忘记:
学会“教育”父母,是最走心的孝顺。
教会父母以年轻的状态慢慢变老……
只要儿女耐心引导,父母也会“返老还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