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志气向来说不明,却明明白白开向一个可欣喜的未来,志气向来说不清,却清清楚楚指向一个可感的未知。志气如诗,好的时代里,年少之人,各有其志;而少年十五、二十时,也人人皆可是诗人。诗是通过文字,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诗,是通过文字,与人世风景相映照。诗是孔子说的“思无邪”,是日月光华照见天地万物,历然爽豁,俱生好意。诗是年少的志气满满,青衿之志,在此深厚底气,好比盘缠殷实,往后的人生,便可“走尽天涯,歌尽桃花”。
人年少时,其志辽辽,其愿未央,这是青春之最可感激处。
2、知识分子会因不公不义而浮躁难安,也会因社会乱象而愤懑怨怼,更会为了忧心时局而郁郁难解。但,士不然。“士志于道”,志士心里明白,士之首务,是自己心中,时时都要有个清平世界,如果自身都不得清安,如何期盼天下人清安?一如孔子当年,外头的干戈,列国的倾轧,终究撼动不了他心头礼乐的风景明丽。那心头撼动不了的孔子,才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
孔子松沉,如唐代古琴般松沉。孔子不会紧绷着,不会老是哭着一张脸;他固然严正,但是没有苦相;他虽饱经忧患,却一身清朗。“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随喜》
3、读书之人,多半孜孜于专业研究。在光辉亮丽的忙碌外表下,其实,他们越有专业成就,每每越受彷徨无助之苦,之于局势,满是无奈,面对自身,无可安顿。
4、随着年少增长,却更明白,许多的事儿,前头都横亘着一座座大山,难以翻越,难以撼动,倾一己之力,真能所为者,其实,都极其有限。这有限,固因人之自身,必然局限重重,亦因时代环境,定是限制层层,更因,天命浩荡,委实难料。
生命的一座座大山,个中的一重重限制,若真切体会,如实感得,那么,人会谦卑,生命也会聚焦。
5、人无修行,老了,也就老了,与草木同朽。人无修行,老了,不会更圆熟丰润;老了,不会更笃定安然。于是,逐日衰老,便只能逐日惶恐;而越惶恐,反又更为衰老。
这时代更多的人,只有老化,无有成熟。年轻一代,尤甚,许多年少者,初初才十来岁,精神上却迈入衰年;成人世界喂食以计算机游戏、电子音乐、电视电影,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他们都还没有发育完全,却早已对这个世界意态阑珊,毫无感兴,他们易倦怠,且百无聊赖,啥都提不起劲。才刚刚十几岁,却早已暮气沉沉,眼前年月,却仍迢迢漫漫,这真让人无话可说!
6、只有真切,生命才有风光,也才能够翻转。《史记》不只是一本史书,更是一本极真切的生命之书。我写《史记》希望能写出一种风光,也能写出一种真切。 ----《其人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