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经典的《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经典语录
日期:2020-05-29 18:54:06 作者:江晓英 来源: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 阅读:

最经典的《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经典语录

  1、学会顺境清醒,学会在逆境中坚守,无论遇到什么人、经历什么事,不初心,方得始终。 ----江晓英

  2、春笋初发的季节,林间日光婆娑,叶儿沙沙摩挲,竹篁幽幽中一片澄明清静,仿佛正响起少年的琅琅读书声。 ----江晓英

  3、章惇这段为苏轼分辩的慷慨陈词,又狠又准,与其性格作风倒是相符的。后来,苏轼被贬也是他下手狠、绝、毒的结果。有人这样形容官场:没有永远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话对,也不对。其实,只要人生观价值观生活相同,官场朋友也可以长长久久。 ----江晓英

  4、苏轼“宠妻”,宠到坦诚相对,宠到相濡以沫,宠到平等以见。苏轼告诉天下人自己妻子名字实际意义已经超越男女范畴,更多的是尊重女性、尊重女权、尊重独立,这或许就是苏轼与众不同、被人热爱地方吧! ----江晓英

  5、王安石还认为,乡试取人时应以德行为主、文章为辅,考卷不用密封姓名。 ----江晓英

  6、因为有王弗在,万事可商量;因为有王弗在,中才亮堂;因为有王弗在,走路不会太绕弯儿。苏轼说王弗像明镜似的,照亮自己也照透他人,可以使自己结交到真正的朋友警示自己说话、做事注意尺度。 ----江晓英

  7、身处繁华,人在红尘,何处不是欢乐场,何人不逐富贵荣华?但到头来,尘归尘、土归土,万物生,万物寂,花落了无痕。 ----江晓英

  8、不过,年轻苏洵倒没有过于迂腐,只是按照祖辈传统,暂时不赐予孩子名和号,只以排行给孩子取了一个小名——和仲。
古人以“伯、仲、叔、季”来代表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苏洵的早逝长子为“伯”,现在这孩子则称之为“仲”。和生气,和中和,和协调,和为贵,文化人想法颇多,于是,小“和仲”的名字就叫响了。 ----江晓英

  9、“文状元朝堂,武举人保边关。”文武之道,一一弛。相辅相成和谐共生,方能保万世太平
中华民族中庸中正,延绵昌盛青春永葆,蓬勃昂扬。而文人和武人便成为国家开拓先锋守护卫士。 ----江晓英

  10、只是,此法的根本是将老百姓财富敛聚到朝廷国库中。比方说,朝廷有一篮子鸡蛋百姓有一篮子鸡蛋,两个篮子中的鸡蛋构成了国家的经济收入。短时间内,国家财政总收入不可能骤增,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朝廷的篮子充盈了,必是从百姓的篮子中转移过来的。这样势必会造成财富往国库单边倾斜的状况,打破两个篮子暂时所保持的相对平衡格局,生出各式各样矛盾来,阻碍改革的推进和发展。 ----江晓英

  11、与高僧为伍,是苏轼在杭州的一个交友特征。而其爱携名妓出席各种宴会场合,就是另一个特征了。于是,不携高僧即带名妓出入公共娱乐场所的苏轼,就成了舆论的焦点和中心。 ----江晓英

  12、而最早的悼亡诗,则出自于《诗经》,后西晋的潘岳、中唐的元稹和晚唐的李商隐等诗人都有名篇问世。到了清代,纳兰容若的悼亡词更是以清丽和哀婉见长,深受后来者的追捧和喜爱。 ----江晓英

  13、这篇《名二子说》,即是苏洵阐释苏轼和苏辙名字由来的名篇。
文中不但对二子寄予殷切希望,并且以“轼”与“辙”的属性优劣来警醒二子如何扬长避短,如何为人处世。其深意,可谓高远;其用心,可谓良苦。苏洵还高瞻远瞩地叮嘱他们:“轼”要懂得价值所向,收敛锋芒;“辙”要习惯静默守候,甘于平淡,如此方能一生健康幸福、平安快乐。 ----江晓英

  14、人因情而柔软,情因爱而动人。人世间最美丽的情爱,莫过于我喜欢你,恰好你也爱慕于我。两情相悦,又何必日日相守?两情相守,又岂在朝朝暮暮?即便是天人永隔,那又如何? ----江晓英

  15、再是对道教文化的摄入,苏轼始终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着探索和追寻的热情,他骨子里所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让他对道教羽化成仙等传说有着自己绮丽的想象,并一直付诸研究和开发。 ----江晓英

  16、世人皆说布施好、为善好,好人好心皆有好报,因缘即可福泽子孙后代。于是,有善者怀悲悯心,容天地情。一念之慈,万物皆善。 ----江晓英

  17、王安石变法犹如射出去的箭,不是谁说停就能停下的,即使是神宗皇帝心有动摇,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改革牵涉了每一位百姓、每一个地方,除非有不可能抗拒的因素突然出现,譬如战争爆发、天灾不断等,才有转圜的余地。 ----江晓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经典的《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经典语录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