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原始的语句摘抄_关于原始的语句
日期:2020-02-25 03:28: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原始的语句摘抄_关于原始的语句

  ●弗洛伊德有关原始父亲以及子民谋杀父亲的神话修正,言说主体的原乐是被禁止的,这被禁止的原乐实际就是原始父亲所享受的那种原乐,那是一种超越于原始大法之外的纯粹原乐——至少在神话性的回溯意义上看是这样——而在原始大法即乱伦禁忌确立之后,主体的原乐就只有借助菲勒斯能指的法则亦即通过接受父法的阉割才有可能。 ----拉康

  ●赚钱就必须得先明白世界本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从唯物论角度出发,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按照我们常人理解,即为金木水火土,什么花草树木都是物质。我们吃的喝的,全部来自于地上。这是根本。在原始时代,人出生在哪,就拥有了哪里的资源,故而不存在公平一说,唯一公平的就是时间。按照现在看,也没啥区别,不过就多了货币一说,家境就跟原始时代出生地有什么就是什么一样儿。那么货币本质是不存在价值的,唯一的价值在于流通,在有人的地方。那么原始时代,物质这东西,要么自己打,要么以物换物,其余没了。这个时代也是一样儿,要么自己拼,要么用钱拼,但得看有什么。一无所有,就先学习,先看身边有什么资源,学会利用,学会以物换物。学会拼接链接,学会与人打交道,原始时代也一样儿。

  ●“哟,二哥啊?”通天溜达了过来,随手递给原始一个盘子“吃点?”

“嗯,谢谢。”原始拿着盘子向包子走去,通天和几个学生也跟了过去。

“这什么馅的?”原始捡起一个包子,问道。

猫巫数了数上面的红点“海鲜馅的,二师伯。”

“嗯。”原始把包子放进盘子,对通天回过头,很欣慰说道“看来命名哲学还没有荼毒食品的上面。”

通天一脸不爽的表情。“我不会给包子和海鲜起有意境名字的!”

“管抗生素叫退瘟散的,是哪个家伙,自己心里有数!” ----《猫巫妖的洪荒

  ●拉康作为一个先验主义者,他的经典观点就是强调符号阉割。意思就是:进入了符号秩序以后,原始欲望对象已经丧失了,转变成一种不在场的不可能的事物,我们得到的每一个实践欲望的物体只不过是一个间接的替代品,原始丧失目标的一种附属象征。这里的论点主体性意味着对象丧失,想象幻觉就是我们可以重新得到这个对象,因此,我们不必承受这种固有的缺失,我们要使真实界成为可能。在这个幻想基础上,不同理想化状态产生了,有主体性的和谐完美的性快乐以及乌托邦式的社会融合,在这种状态里,固有的原始的鸿沟被填平了,与真实界遭遇的原始不可能也终止了。 ----齐泽克

  ●这时代,旧的东西在崩坏,新的在滋长中。但在时代的高潮来到之前,斩钉截铁的事物不过是例外
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文明人要原始也原始不了;他们对野蛮没有恐怖,也没有尊敬。他们自以为他们疲倦了的时候可以躲到孩子里去,躲到原始人里去,疏散疏散,其实不能够——他们只能在愚蠢中得到休息。人到底很少例外,许多被认为例外或者是自命为例外的,其实都在例内。
人在人生的风浪里突然站直了身子,原来他是很高很高的,眼色与歌声便在星群里也放光。不看他站起来,不知道他平常是在地上爬的。
因为定,夜显得更静了,也更悠久。 ----张爱玲

  ●还是固执的喜欢原始的东西,粗糙的陶器,原始的木雕玩具,
没有经过刻意的掩饰,原始的魅力无法抵挡。只因那些就是它们自己原本的样子

  ●究本寻源,烤制食物是人类祖先最早掌握的烹饪技法,其中天赐的火焰启迪了原始人对熟食的追逐和喜爱,这也直接促进了人脑的发育,让原始人与猿人渐行渐远,慢慢地演进成现代人。烤鱼在原始人那里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只是烹,还说不到调,更没有现在这样多的调味料丰富鱼肉的滋味。万州烤鱼只是诸多烤鱼菜式中的一种,云南有香茅草烤鱼,也有像叫花鸡那样的用胶泥包裹好用柴火烤的,还有用盐代替胶泥包裹好烤制的。万州烤鱼作为一种风味虽然流行,但是还是比较粗鄙的吃法,重油、重盐、大麻、大辣的口味,从它的起源之日,就是穷苦人至高的享受。中华饮食文化发展到今天,古今中外精品荟萃,成就着今天的丰富与辉煌,万州烤鱼这类江湖菜的流行,在我看来,其味道有些简单粗暴了。 ----董克平《口头馋》

  ●支配他的思考的那个原始的“他”却像发疯了似的。不停地大叫,大闹,吐唾液……努力控制着自己外表的他被自己身体中那个原始的“他”捶打着,辱骂着。原始的那个“他”是最聪明的一个“他”。他睁开眼睛,他知道谁也不敢忤逆他。
他静静地等待,他相信不久之后他就能从这种状态里解放出来。 ----森博嗣《全部成为F》

  ●眼色这个东西是原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机制,很长时间以来它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众所周知,焦虑同眼色一样也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心理状态。焦虑程度高,身体反应就会活跃,短时间内会让人更兴奋,进而使人发挥超强的肌力。焦虑源于身体处于危险时为提高生存可能性而做出的反应。遇到危险时,如果身体能对焦虑做出反应,那么这个人就会险中逃生;如果遭遇危险还陷入思考,犹豫不决,那么这个人就很难生存。原始人类为逃避危险而习得了焦虑这个情绪。 ----朴槿颖《我为什么总是看别人眼色》

  ●人类本性并不是一个你能够永远驯养的动物,一旦被驯养,它就会神智错乱。今天的我们就是四千年来人类努力要打破原始的本性,企图完全驯服它而产生的悲哀的结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他是被摧毁了、被驯服了,可是结果又能怎样呢?随着原始的或自发的意识之流变得越来越虚弱,那些伟大的流动的观点也在逐渐消亡。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观点,然而这些观点都是废旧的电池,完全失去了效用。它们无法记载由人类的本性中激发起的任何感情、感受或反映。爱是许多流动观点中的一个,现在它已成为一个死壳,毫无作用,我们都已经麻木了。自我牺牲是另一个死壳。征服是一个,成功是一个,如愿以偿也是一个。(自我意识与原始本性) ----劳伦斯《我们彼此相互需要》

  ●一切都在最原始的状态
谁都觉得本应该这样
草场上的图腾 无可或缺 无法抵挡的勇猛
谁会想到一天最终走向消亡
最后的一场天葬 最后的一个图腾
原野的消失 沙漠的侵袭
有谁抵挡 图腾不复存在
古老的仪式在已退化 世代的言语早已忘却
心中的图腾如何再现
一切都在改变 本不应该这样
依旧是那原始的一切
现代的笔画抹去了一切
还剩下什么 ?裸露出和黄皮肤的大地
被风吹拂的满天风沙
以及从远古传来的悲鸣
千年的图腾 千年的风景 一霎那崩碎
再次到来 漫天的黄沙 枯黄的杂草
谁还记得 守护这千年 却又悲壮离开的图腾
一切都在最原始的状态
为何要这样改变
回不去的过去 只剩漫天黄沙的未来
图腾何时再现?

  ●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份红火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与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了,回到舱中以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景。那声音,那火光,接近于原始人类的武器! ----沈从文《湘行散记》

  ●“谁知道?它们可能也是为了最终出现智慧而做的准备。在地球上,二叠纪末期的灭绝可能是为类哺乳类的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祖先——扫清道路。这些动物的体温调节能力在当时的温暖气候中没什么用,直至后来的全球冰川引起了二叠纪末期的物种灭绝。在冰川期中,即使是原始的热力调节能力都成为了一宗财富。我认为由此发展而来的真正的恒定体温也是出现智慧的先决条件。所以二叠纪的灭绝是为了大量提高原始恒温动物在自然界的比例,保证它们不会在基因库中被稀释或是清除。” ----罗伯特·J·索耶《计算中的上帝》

  ●如今的某些知足的市民和勤奋的官员,倘若没有学校这种努力,不知其中会有多少人变成放任不羁、鲁莽从事的改革家或者想入非非、一事无成的梦想家呢!这些人身上野蛮的、不守规矩的、毫无文化的东西必须预先摧毁,危险火苗必须先行扑灭。自然界所创造的人是些猜不透、看不清、危险的东西,他是一股从未知的山上倾泻下来的洪流,是一片没有道路和秩序的原始森林。正像原始森林必须加以砍伐、整理和强加限制一样,学校必须摧毁、征服和强力限制这种自然人。它的任务是按照官方批准的原则把他们教育成社会有用的一分子,唤起他身上的某些品质,这些品质的充分培养,是靠营房中的严格训练来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赫尔曼·黑塞《在轮下》

  ●我们在各种关系上涉入得那么深,但关系终究是很肤浅的东西,那是很多个人格面具之间的一场表演,不会比一场皮影戏好多少。
我们已经习惯于表演,所以我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换上不同的面具,而且这种快速的切换已经成为了一种自动化。但我们就是从来不知道自己那张原始的脸,而原始的脸是无脸的。 ----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

  ●原来有本事令人伤心的人,才是最幸福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强者。
男人,他们比女人原始,他们的需要也很原始,所有从来不懂得爱。 -所以女人常常吃苦。
多么不可一世的女子,在爱情或物质面前,还是要低头。
林方文不是一个可以付托终生的男人。-有什么是一生一世的?你要是只想找一个付托终生的男人,便会选择徐起飞。
我们常常都以为有时间。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在现代社会,一个男人为了获得与某个女人的快乐,他可能要煞费苦心地安排一次旅行,要通过豪华的游艇与精心的旅行路线来达到目的。一项原本单纯的快乐,变得困难重重,其中充满了不合人性的制度化。而对于一个原始人来讲,可能处处可见的草堆就是快乐的天堂。对于没有打开视线的原始人来讲,世界是狭小却清晰可见的,任何一点事物都可能占取他们全部的内世界,並带来了充满其间的乐趣。 ----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我通过摄影回到一个作者与世界的那种原始关系,首先看见而不是思考世界。在看见的过程中重新被自然主宰。这是一个悖论,你主宰自然的时候,自然比一般的自然更不自然的主宰着你。这种看最终又影响到我的写作,我的写作因此具有了原始的前诗意成分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意了。” ----于坚《暗盒笔记》

  ●你关心一个人,就会找话跟他聊,让他说话。我相信“倾诉”是人的本能,是原始人就开始依赖的生存之道。原始人总是必须告诉伙伴们“天上闪光有时会让树烧起来。那种果子吃了会吐,上次我看过。这小孩不是我的,赶快把他丢到山洞外面去”等等这些话。 ----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活得累是因为方法欠缺~
人感到活得累不是因为想得多,而是因为心中有追求而方法却匮乏。大脑工作模式不对,遇到难题启动原始的情绪力量试图去解决问题,这种“想”只受情绪所支配,所以成为“胡思乱想”。遇到难题如果动脑子去思考有哪些解决之道,这种“想”受思维所支配,这样的“想”就可能成为“探索”了。“快乐”是因为人脑工作模式正确,身体和大脑的活动状态都处于良好的情况下,大脑胺类物质正常分泌的的原因。一个人只有在“行动”中,大脑几个部门才有机会合作。然而,困难之处在于:从情绪模式转换为智慧模式,是社会人跨越原始反应的一道门坎。跨越这道门坎许多人花了几十年。(月亮小语)

  ●估计读过所谓“美国思想书”以后,就没法认真地看待中国书了,最多只能当原始资料读一读,学术水平至少相差百年以上,在一个原始思想弥漫的环境里,你不可能进行有质量的思考与交流,你的生活只能被人类的某一特定文化偏见,如中国文化,压缩至一极小范围,无信息也无法理解与分析信息,一行动就错。

  ●人生有许多机会,但是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拥有的最基本需求,无非是吃饱穿暖。虽然从原始时代至今已经有数万年的历史,但我们似乎还未发展,始终停留在人类的原始需求状态,我们的国民虽然勤劳勇敢,但麻木不仁,我们的历史虽然光辉璀璨,但我们终究还是以谎言代替真实的历史细节,狗尾续貂都不知耻的民族,显然是无望的。

  ●森林∶
没有人知道我,我站在世界的一方。
我的容量大如海,随微风而起舞,
张开绿色肥大的叶子,我的牙齿。
没有人看见我笑,我笑而无声,
我又自己倒下去,长久的腐烂,
仍旧是滋养了自己的内心。
从山坡到河谷,从河谷到群山,
仙子早死去,人也不再来,
那幽深的小径埋在榛莽下,
我出自原始,重把密密的原始展开。
那飘来飘去的白云在我头顶,
全不过来遮盖,多种掩盖下的我
是一个生命,隐藏而不能移动。人∶
离开文明,是离开了众多的敌人,
在青苔藤蔓间,在百年的枯叶上,
死去了世间的声音。
这青青杂草这红色小花和花丛中的嗡营 ----穆旦

  ●同一类型的文化变迁,即那种由外部因素刺激引发,并由内部力量进行调适的类型,已经持续了数千年。这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原始社会从来就不是如关注原始状态进化问题的早期人类学所乐于相信的那般,是与世隔绝的(参见wolf 1982)。发生作用的各种动力因素——包括与自身拥有专横决心的外部世界的碰撞和与自身拥有狭隘意图的其他人群的冲突——在人类经验中随处可见。在一个特定社会内部创造历史的普遍方式,与在不同社会之间创造历史的方式是一样的。 ----马歇尔·萨林斯《历史之岛》

  ●〈殴杀〉人类开始使用暴力时,最初的武器应该是四肢吧。接着使用的毫无疑问是棒子。棒子是极其原始、一点也不优雅的原始武器。正因如此,出于激动的悄绪而犯下的杀人行为,所用的工具往往是棒子。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怎么说都是“拨火棒”。西洋住宅的大多数房间,或说所有房间,都设有壁炉架。以西洋住宅为背景的命案,往往都有拨火棒。杀人者拿着它,夺走了不少性命。推理史上最有名的“拨火棒”,恐怕是出现在福尔摩斯《斑纹的绳子》这个案件吧。对了,拿到这根棒子,你能不能折弯它,再将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呢?做不到也没关系。因为,无论它是弯是直,只要持拨火棒用力一击,绝对足以殴杀别人。 ----《算计》

  ●其实人最原始的欲望里面,追求的只是食物、配偶之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金钱可以带来食物、配偶……所以就将最原始的欲望转移了,而如今则演变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已经得到了实物和配偶,但依旧追求金钱。 ----耳雅《SCI谜案集》

  ●中国人讲求的落叶归根,其实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状态。我们本来就来自大地,死后我们的躯体在土层里分解、腐烂,重新回到大地的怀抱,这正是生命的一个完美轮回。但人与自然邂逅却又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当我们砍下一片原始森林,做了另一片原始森林的门票时,我们洋洋得意的笑容里隐藏着最深的悲哀。当我们为大地灌上水泥装,并且努力将水泥堆砌到更高的层次时,当我们用砖墙围出一片“自然”,给它一个名字,让它接受游人的膜拜时,我们已经失去了回归自然的能力,失去了落叶归根的权利。

  ●原始人类的平等是误读,真实的状况是独裁秩序下的原始人类群体

  ●原始的反射脑没有任何道德观念,它的本质就是自私,这是由遗传决定的。所以,一切与道德有关的问题,我们都不能信任快速、原始、无意识的反射脑。它做出的快速决策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来自荒原上人类祖先残存的生存繁衍策略。在那个残酷的环境里,荒野上的居民没有那份闲心仔细思考,去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哪些社交和道德上的麻烦。 ----特奥·康普诺利《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没人能完全原创和创新,可以说每个编故事的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关键在于,把那些原始故事重新定义和包装,放入新的元素,形成新的组合,就有了新的故事,术语上这叫“异态混搭(bisociation)”。 所以老套没关系,老套反而代表着人类最原始的情感渴求,也是煽情的最好手段,像《罗密欧与朱丽叶》、像《泰坦尼克号》,像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所有经典的爱情悲剧都是一样的:生离死别。最重要是让观众看了心里为之触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原始的语句摘抄_关于原始的语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