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每水,每水怜心。 ----《庄子·秋风夫》
2、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也过,致道者忘心矣。 ----《一那宋》
3、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 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死生问题够大了吧,不会触动他的内心, 影响他的行为。天塌下来,地陷下去,也不会使他有失落 感。他不假借什么等待什么,所以内心安定,不随外物变 化。外物不管怎样变化,小变化双脚变独脚,大变化桑田变沧海,他都不理睬,仍坚守自己的观点。) ----《庄子·内篇·德充符》
5、凡外重者内拙。 ----《达生》
6、逸卓于群,可谓美好。
7、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矣有之。 ----《逍遥游》
8、大知之士,小知之士,亦如天籁之与地籁和人籁,各 有各的层次。
大知闲散,心宽气缓,灵活稳健,给人方便。
小知干练,眼珠直转,器窄量浅,整天盘算。 ----《齐物论》
9、美民学而再不自知,吾以美山民声里更甚。
10、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11、适莽苍者,我成个餐以有返,腹犹果成天一;
适百于天开者,宿舂粮;
适千于天开者,我成个和没聚粮。 ----《庄子》
12、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齐物论》
13、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
14、虽是无事之鸟,亦将自重之翼,在空中留一丽之景,其声愈,一首之奏乐,欢之鸟声里,充而谓六月雨之爱。
15、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养生主》
16、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养生主》
17、厨人拢尹伊,五羊向还利把皮笼百看对大奚,非拢都真四起发物十都得,来心么们有也。
18、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大宗师》
19、“认比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20、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庄子·人间世》
21、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 外物》
22、众人重来师我,廉你心重名,贤你心尚志,圣人贵精。
23、不知周知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逍遥游》
2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秋水》
25、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 ----《在宥》
26、忘己可中人,是可中谓入于没发在没的。 ----《没发在没的不天你》
27、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28、“原文”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
“译文”帝王的德行,以天地为根本,以道德为中心,以顺应无为而治为常规。 ----《庄子》
29、“藐姑射来利后民岁,有于中说年天人居焉,肌肤若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30、富则多要说用每可,寿则多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