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三等人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之所以仍旧可以理解,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人类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需要漫长甚至是复杂的过程。对此,我们或许可以用黑格尔关于人之成为人,必须经过从“自在”进到“自为”的转变的说法来做一解读。基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的观点,黑格尔指出:同样是人,生物意义上的人与社会意义上的人是不同的人。“胎儿自在地是人,但并非自为地是人;只有作为有教养的理性,他才是自为的人”。按黑格尔的观点,人只有形成了有教养的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自己自在地所是的那个东西”。否则,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为自我而存在的生物意义上的人,而无法成为一个对自己和对他人有用的社会的人。 ----杨奎松《“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4月22日—公元1804年)德国人,作家、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我们打算多数的争论都是关于如何分配经济繁荣的成果和困难时期的重负,以及如何界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在这些领域中关于福利和自由的考虑占据统治地位。然而,有关经济安排的对与错的争论,常常会将我们带回到亚里士多德关于人们在道德上应得什么,以及为何如此的问题。 ----迈克尔·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快乐本身的内容会因人而异:有些人追求安逸,有些人则追求挑战和冒险。不管怎么样,只要是他喜欢做的,那他就是快乐的。
●单一因果谬误是由来已久的。我们都知道亚里士多德在2400年前的观点,将人类视为“其自身行动的发起者”。现在我们知道,这是错误的。我们没有自由的意志,而是有成千上万相互关联而且引发行动的事实因素——从基因分布到教育水 平再到每个单一脑细胞之间荷尔蒙的浓度,但我们却仍抓着最早的人类理解不放。这不仅是愚蠢的,而且在道德层面上也是可疑的。因为只要我们相信原因是唯一的,那么我们总能将胜利或灾难归结到一个人身上,将其贴上“应负责任者”的标签。这种寻找—个替罪羊的愚蠢狩猎极适合权力的行使——也是人们几千年以来直在玩的游戏。 ----罗尔夫·多贝里《明智行动的艺术》
●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孔子无法回答,黑格尔无法回答,牛顿无法回答,亚里士多德无法回答,这需要自己去经历,去体悟,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经验在这里不管用。
●斯坦福监狱实验——这是我在心理学的课程上偶然听到的故事。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应该有着维护秩序的本能吧,这跟蚂蚁和蜜蜂基本上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在封闭的状况下被分配了什么任务,人似乎就会各自配合行动起来了。 某个心理学家召集了二十一名受试者,分成了两组,其中十一人扮作看守,剩下的十人扮作囚犯,让他们在一个模仿真实监狱的设施内共同生活。 然后,尽管扮作看守的人没有受到任何指示,却开始对扮作囚犯的人施以刑罚了。 强制他们在水桶里排泄,让他们空手打扫厕所,乃至实施了本应被禁止的暴力行为。 更值得震惊的是,有报告称,被迫穿过女性囚服的男性,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女性化的举止,或是展现出了害羞的情绪。
●用宗教圣徒为例来解释牺牲的勇气未免过于简单,它对于常人的多面与软弱不够敏感,对于人性的脆弱和坚韧也缺乏同情。
没有人天生是圣徒和烈士,一个人成为现在的他,很多时候是情境化诸因素的总和。
哪怕系统的压力有时大到难以支撑,以至于人们的脊梁常会以无法察觉的速度弯曲,但与此同时,每一位随时愿意恪守人性本分的人,都可以通过主动投身向善的情境,来坚持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我们反复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周濂《正义的可能》
●不是为了摆脱恐惧和怜悯,不是为了通过猛烈的宣泄,而从一种危险的激情中净化自己(亚里士多德如此误解),而是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为了成为生成的永恒喜悦本身——这种喜悦在自身中也包含着毁灭的喜悦…·一”在这个意义上,我有权把自己看作第一个悲剧哲学家,也就是悲观主义哲学家极端的树立者和相反者。 ----尼采《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亚里士多德曾将实体(ousia)界定为成为判断的主语而不能成为判断的谓语,作为实体的定义,我还没有发现超越这一定义的界定。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那么与此相对,在成为谓语而不成为主语的范畴之中,是否可以说存在了更深一层内涵的“有”呢?亚里士多德仅仅从主语的角度来寻求成为判断之基础的超越者,但真正成为判断之基础的超越者的,不是主语,而是谓语。 ----西田几多郎
●我可以不看这本想要毒死我的书,就把里面的几乎全部内容讲出来。喜剧源于Komai,也即农庄,是饭后或宴后的一种娱乐形式。喜剧并不反映赫赫有名、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而专事描写那些下层的可笑不可恶的小人物的;他不以主人公之死作终结,而是通过暴露普通人的不是和缺陷来引人发笑的。这里,亚里士多德把笑看做是一种具有良好倾向的的力量,是有教益作用的,因为尽管它不照原样复述事件,看起来像是在瞎说一通,但一通过那些妙趣横生的,难以捉摸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隐喻,它迫使我们去更仔细地推敲所说所演的东西。然后我们会说,呵,事情的始末原来是如此,我还不知道哩。 ----昂贝托·埃科《玫瑰之名》
●莎士比亚说: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泰戈尔说:少年忍辱负重,免得年老受气。
亚里士多德说:心智的暴力,可以不流血即取人命。
泰戈尔说:“可能”问“不可能”:你住在哪里,“不可能”回答说:在那无能为力的梦里。
萧伯纳说:宁可独居野地也不要和固执愚蠢的人同处一室。
亚历山大大帝说:当正义的剑挥出时听到作恶者的哭嚎是必然的。
邱吉尔说:失去的永远不会比手上现在握住的多。
所罗门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
●【情书】{第十九封}
上帝给了我两个选择
亚里士多德的成就
或者你
我没有选择亚里士多德的成就
你猜
我选择了谁?
●亚里士多德有柏拉图...
柏拉图有苏格拉底...
我有 S.H.E ...
Just for you...
●亚历山大作为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他十分了解人性。
他知道,权力只有与奢华和尊崇合在一起,才会给人留下真正的印象。 ----恩斯特·贡布里希《世界小史》
●另一方面,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不能跟得上科学理论的进步。在18世纪,哲学家将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当作他们的领域,并讨论诸如宇宙有无开初的问题。然而,在19和20世纪,科学变得对哲学家,或除了少数专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过于技术性和数学化了。哲学家如此地缩小他们的质疑的范围,以至于连维特根斯坦——这位本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道:“哲学仅余下的任务是语言分析。”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的堕落! ----霍金《时间简史》
●对亚里士多德而言,收取利息不仅不恰当而且还违背了自然法然法则。在《政治学》—书中,他认为,收取利息的做法也极其让人厌恶,这种厌恶是完全正当的,因为获利直接来自货币本身,而非货币所换取的某物品的产出品。m他详细分析了希腊语中的高利贷一词——tokos,我们前面就解释过的,这个词意为子嗣。正如每个动物都会生出跟其相似的后代一样“利息也是货币生出来的货币”。他发现“这尤其有悖自然”。我们应该还记得,在但丁的《地狱》篇中,维吉尔认为是因为放贷者违背了自然的本性才令上帝把他们放到了地狱:的第七层。维吉尔只做了两处引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创世记》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卡希尔《教皇与银行家》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其实这话对他们男人说来更切实际。政治这东西要会杀会砍会登台演戏才行,要会打击敌人,也会出卖朋友。 ----李敖《假如我是女人》
●欲悟道,必先通史。
柏拉图开山,亚里士多德引道,哲学一步一步走到尽头。
希腊也有希腊的局限。
●亚里士多德说过:如果这世上没有了女人,那这世上的所有钱都没有了意义。社会研究表明:女人在人际关系中,比男人占有很大很大的优势。这说明,公关一 直是女人的传统优势。
●看看同时代的几位先哲说的话,我们会察觉到一些东西:
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柏拉图说:“不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以为我最聪明,但我知道我是什么也不知道。” ----先哲
●亚里士多德绝非阴沉的悲惨主义者,他承认快乐是美好充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美好生活更为重要的方面是顺应我们作为理性动物的真正天性来生活,善用头脑,积累智慧。有时这会导致我们做出一些可能拂去我们脸上的微笑,但能让我们感到有意义或保持正直的选择。我们珍视这些选择,主要不是因为这让我们感觉良好,而是因为我们要对自己要做哪种人、过哪种生活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
●你宁愿与猪同乐,也不肯与亚里士多德同悲,多么可悲的人。
●”生活只不过是‘老调’重弹,日复一日。“讲白一点,就是:”生活只是一种习惯“,也就是一连串不需要经过大脑的行为。这可真是至理名言,是一切行为――身体的或心灵的――的根本,也是亚里士多德教学的精髓;对他而言,习惯的养成正是品德的基础。” ----威廉·奥斯勒《生活之道》
●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只要我们不断重复,那么优秀将不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个习惯。 ----庞启帆 编译《改变负能量的习惯》
●柏拉图曾提出,幽默是人们对相对无能者表现出来的恶意;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喜剧是对逊于一般人的人们的模仿。
●放松与娱乐,被认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亚里士多德(希腊)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不丢失的渴望,所以,才相信生活中的许多繁杂都会成为信念的支撑而坚持不懈的努力。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基于此,无论快乐与否,主动权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全在于自身的抉择舍弃。让自己心境明媚起来,让自己心情快乐起来,以笑脸迎接生活,面对人生!感谢生命的馈赠,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前行。
●我等凡人,固然计较柴米油盐,物价上涨,居住面积,但心中也向往仁义礼智信,也愿意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友。虽然没有过人智商学识,也会吃着泡面窝在床上看钱穆、陈寅恪、顾准,时而拍腿叫好,时而捶胸顿足。 ----刘小昭《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解读: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 ----《著名的思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