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不看这本想要毒死我的书,就把里面的几乎全部内容讲出来。喜剧源于Komai,也即农庄,是饭后或宴后的一种娱乐形式。喜剧并不反映赫赫有名、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而专事描写那些下层的可笑不可恶的小人物的;他不以主人公之死作终结,而是通过暴露普通人的不是和缺陷来引人发笑的。这里,亚里士多德把笑看做是一种具有良好倾向的的力量,是有教益作用的,因为尽管它不照原样复述事件,看起来像是在瞎说一通,但一通过那些妙趣横生的,难以捉摸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隐喻,它迫使我们去更仔细地推敲所说所演的东西。然后我们会说,呵,事情的始末原来是如此,我还不知道哩。 ----昂贝托·埃科《玫瑰之名》
●我等凡人,固然计较柴米油盐,物价上涨,居住面积,但心中也向往仁义礼智信,也愿意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友。虽然没有过人智商学识,也会吃着泡面窝在床上看钱穆、陈寅恪、顾准,时而拍腿叫好,时而捶胸顿足。 ----刘小昭《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存在"?"此在"?"生存",存在之为存在,这个永远令人迷惑的问题,从自古被追问,今日还在追问,将来还会永远追问下去。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马大三等人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之所以仍旧可以理解,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人类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需要漫长甚至是复杂的过程。对此,我们或许可以用黑格尔关于人之成为人,必须经过从“自在”进到“自为”的转变的说法来做一解读。基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的观点,黑格尔指出:同样是人,生物意义上的人与社会意义上的人是不同的人。“胎儿自在地是人,但并非自为地是人;只有作为有教养的理性,他才是自为的人”。按黑格尔的观点,人只有形成了有教养的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自己自在地所是的那个东西”。否则,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为自我而存在的生物意义上的人,而无法成为一个对自己和对他人有用的社会的人。 ----杨奎松《“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一只燕子捎不来春天,一个晴日带不来生机 ----亚里士多德
●在所有的感觉中我们认为视觉最好用,它能让我们看清楚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使人高贵的诸种理论虽然似乎有力量使那些生性高尚的人归于德性,但它们却没有能力去促使大多数人追求善和美。……使用理论来改变在性格上形成的习惯,是不可能的,或者是困难的。 ----亚里士多德(友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哲学个人心得:
1?哲学是个精神贵族的"玩"物,也属无用之用之学问,学了能活到八十岁,不学也能活到八十岁。
2?传说学了哲学的人,是最了解感情(婚姻)幸福这会事,但是叔本华也说过→真正的哲学家是不需要结婚的。
3?对于正义与道德的应用,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 是个很好的思辨起点。
4?某些所谓的"真理"只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范畴内有效,保持这个心态才能更好的提升"认知"。
5?观察事物,了解事物背后种种的存在的"因",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Four Causes 是个能把个种信息碎片,很好的逻辑性重组的工具。
6?对于财富,老子用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犹太人马太的"马太效应"也是相同表述。
●The secret to humor is surprise.
幽默的秘诀是出人意料。 ----亚里士多德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 ----亚里士多德
●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简单。但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这却不简单。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生气很容易,任何人都可以生气。但如果要对着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理由和程度,用正确的方法生气,那就太不容易了。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快乐本身的内容会因人而异:有些人追求安逸,有些人则追求挑战和冒险。不管怎么样,只要是他喜欢做的,那他就是快乐的。
●就像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好的习惯。 ----苏林《全世界最贵情商课》
●在寻找一个根据作为一个结论的依据和追问一个真实事件产生的原因之间,古人尚不能正确地加以区分。至于后来的经院哲学家们,因果律在他们看来是无可怀疑的公理,苏阿茨就说:“我们并不研究原因是否存在,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确实自在自为的。”①同时,他们忠实地坚持前面引述过的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法。但是,至少就我所知,他们同样没能对我们这里所谈的这种区分的必然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