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明着的
1、纪律的危险之一,是制度变得比制度下的人来得更重要。于是纪律取代了爱,而由于我们内心空洞无情,所以,我们执着于纪律。有纪律,有抵抗,均无法产生自由。自由不是一项目标,不是一种要在未来才获取的目的。自由在于开端,而非结局,它不存在于某个遥远的理想之中。 ----克里希那穆提
2、一旦你觉得完全自在与安全,信心就来了。 ----克里希那穆提
3、反抗有两种。一种是暴力的反抗。这仅是对于既存的秩序不加了解的一种反作用而已。另一种是深入的、充满了智慧的心理反抗。有许多人反抗既存的正统规范,却又落入新的正统规范,落入了更进一步的迷惘和巧加隐饰的自溺自满 之中。 ----克里希那穆提
4、再次倾听(5月1日)
听,到底是一种共鸣,还是一种寻找,是被动的接受,还是一种遴选的结果?
你努力分辨和分析你听到的,那你如何倾听到全部呢?
直如交响乐,直如天籁,你越努力的分辨分解里面的某一个声音,美和真实都消失了。
你越纠结于你想听到的,永远也听不到真实和美。 ----克里希那穆提
5、信仰是腐败的,因为藏身于信仰和道德教条背后的自我,会借由这些东西来膨胀自己,壮大自己。我们总以为信仰某个东西就是一种精神修为,若是没有任何信仰,你可能会被视为无神论者而遭到社会的谴责。
我们因为困惑无明,所以总想借着信仰来厘清心中的困惑。
一个相信上帝、天国或其他宗教形式的人,总是在逃避自己的真相。
我们真的有可能活在完全没有信仰的世界里吗?我指的不是以某种信仰取代另一种信仰,而是要彻底摆脱所有的信仰,这样我们才能在每个当下焕然一新地面对人生,完全不从历史的局限中产生反应,这样就不会制造出我们和真相之间的障碍。 ----克里希那穆提
6、自由并不在那些想把自己变成不同的人身上,也不存在于做你碰巧想做的事,更不是跟随传统、父母或上师,而是在每一个刹那了解你自己是什么。 ----克里希那穆提
7、用各种东西填充自己并不能通向自我救赎的路,是虚幻、让自己以为充实而有意义。 我们所制造出来且使我们如此着迷的种种东西,却正好引起了毁灭与不幸。 只有工作而不了解自己,会导致挫折,以及因为挫折,而借着各种有害的活动以逃避的种种方式。 注重技术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它给予我们一种安全感,不仅是经济上的安全感,而且是心理上的安全感。知道自己有能力,有效率,足以使我们安心。 ----克里希那穆提
8、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我们将子女送进学校,学习一些技能,借此在来日谋生。我们对孩子最急切的盼望,就是将他塑造成一个专家,希望给予他一个安全的经济地位。然而,技术的训练能使我们了解自己吗? 虽然,显而易见的,懂得念书写字、学习土木工程或其他职业,是必需的,然而技术能给予我们了解生活的能力吗?技术,无疑地,是次要的;如果技术是我们唯一奋力以求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摒弃了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了。 ----克里希那穆提
9、教育,不应该鼓励个人去附和社会,或与社会消极地和谐相处,而是要帮助个人去发现真正的价值:它是经由公正不偏的探讨和自我觉悟而来。 ----克里希那穆提
10、你总是依赖着别人给你快乐。这不止是外在肉体的依靠,而是内在的、心理上的依赖,从其中,你获得所谓的快乐。一旦你这样依赖着别人,你就变成了奴隶 ----克里希那穆提
11、除非一个人觉悟出生活的意义,否则他的能力或天赋便会用来强调自我及其欲望。 ----克里希那穆提
12、“有依赖,就不可能有爱。”灵魂只能独行,因为我们都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方向,却没有能力控制别人的道路。如果偏要把别人拉到你的生活轨迹上,或者你又要强行的进入别人的世界,最终的结果无非只有两种,要么在自己的世界里等死,要么在别人的世界里被扯到四分五裂。 ----克里希那穆
13、从内在世界的探索和发现,跟层层的深化——不是提升,事实上就是放下,要放下一切错误的认同,错误的攀缘活动,把这些东西放下之后,我们可以回归到每个人的本来面目,这时候我们的价值才会提升到最高,每个人的圆满性才会充分的活出来。 ----克里希那穆提
14、生命就像河流,不停地在动,永远在追寻、探索、推进、溢出河堤,钻进每一条缝。但是你们知道,我们的心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我们认为这种不久、不安的状态对生命很危险,所以就在自己身边建了一道墙:传统、教会、政治或社会伦理的墙。家庭、名声、财产,所有这一切都在墙内,都远离生命。生命是动的、无常的、不停地想渗透,穿透这一道墙。因为墙里面有的只有混乱、痛苦。墙内的各种神,都是假神。他们的教条毫无意义,因为生命超越了他们的教条。心中没有围墙、没有立足点、没有障碍、没有休止符,完全随着生命在动,每时每刻都在推进、探索、爆发。只有这样,心才会快乐、日久弥新,因为这样的心一直在创造。 ----克里希那穆提
15、唯有了解我们自己本身时,恐惧才会终止。 教育,不应该鼓励个人去依附社会,或与社会消极的和谐相处,而是要帮助个人去发现真正的价值-它是经由公正不偏的探讨和自我觉悟而来。如果没有自我认识,则自我表现便成为自我肯定。以及其所含的种种因野心和侵略性而造成的冲突。教育,应该唤醒一个人自觉的能力,而非只耽溺于自我的表现。 ----克里希那穆提
16、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所以你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你和我才是问题,而不是世界,因为世界是我们自己的投射,而要了解世界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我们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
17、收藏一堆的经书以及各种象征神的物品,就代表你是真正的宗教人士吗?因此宗教并不是为了逃避事实,宗教修持乃是去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里的言行举止,譬如自己是如何对待佣人,妻子和邻居的。 ----克里希那穆提
18、当我们有一种感觉时,我们总是喜欢为它命名,我们说它是愉快或痛苦的。但你可曾想过,如果你不命名会怎样?试试看,下一次生气时,不要为它命名,只要觉察那份感觉而不给名称,然后看看会怎样。 ----克里希那穆提
19、很显然只有在关系互动的过程中,我的真相才会被揭露,不是吗?关系就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会看到自己的真相,但是大部分的人并不喜欢自己的真相,于是便开始修正这面镜子所映照出来的状态。 ----克里希那穆提
20、正确的教育,不能像制造机器似地大量生产。要研究每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细心和智慧。要观察一个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情,了解他的困难,考虑到他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而非仅仅把孩子归于某种类别——这一切都需要机敏而富于弹性的心,不被任何的制度或偏见所拘束。这需要技巧和强烈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慈爱的心,而要培养教育者具备这些品质,是我们今日的一项课题。 个人自由与理智的精神,必须一直迷漫于整个学校里。 ----克里希那穆提
21、重复与习惯,助长了心灵的怠惰。心灵需要冲击才能清醒过来,我们把这种冲击称为“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是那些陈腐的说明、辩解、谴责,这一切又使心灵昏沉如入睡。心灵时时落入这种怠惰的形式中,正确的教育者不仅要使自己的内心终止此种怠惰,而且要帮助学生对它加以观察。 ----克里希那穆提
22、渴求忘我的欲望使得有些人走向艺术。 ----克里希那穆提
23、在我们追求知识、贪得无厌的欲望中,我们失去了爱,我们磨损了对美的感受,以及对残酷事物的敏感性;我们变得越来越有所专长,也越来越破碎不完整。知识无法取代智慧,不论有多少的解释,聚集了多少的知识,都无法使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知识是必须的,科学也有它的地位;然而,如果心灵被知识所窒息,如果借着解释而将痛苦的原因敷衍过去,则生活便是虚度而无意义。 ----克里希那穆提
24、如果你的心能够容纳无限的经验,虽然饱经世故,却又能维持单纯,这才是朴素。 ----克里希那穆提
25、构成问题的,并不是性,而是想要重复快乐状态,想要获取性或任何其他的欢乐,并使其持久不逝的那种欲望。我们真正渴求的是这种遗忘自我的强烈热情,这种把我们自己与使我们完全沉浸于其中的事物视为一同。因为自我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且是痛苦的根源。 ----克里希那穆提
26、内心的富足比起外在的富足要困难多了。 ----克里希那穆提
27、人生不是一刹那的事情。于是,你的看到听到也不是一刹那的事情。以一段时间,一个生命的长度去看你看到的,去听你听到的,真相自然在那里。
一切的生命都在努力绽放,那你也需要用整个生命去听去看。
知识不会让你更强大,除非他没有阻碍你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和过程。
面对生命要有面对生命的态度,你以刹那的瞬间态度去听去看,或仅仅用你的一部分去感知,你也已经死亡,真相不在的生命已然死亡。 ----克里希那穆提
28、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而只是以奖赏引诱他,或以惩罚威吓他,那么我们便是助长了他获得利益的观念和恐惧感。由于我们自己所受的教养,是为了有所收获才采取行动,所以,我们不知道有一种不含有获取利益之欲望的行动。 正确的教育,鼓励孩子对他人尊重体谅,而无需任何的诱饵和威吓。 ----克里希那穆提
29、我们必须避免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渴望他人的支持与鼓励。一旦我们依赖他人的指引,我们便会忘却了原来的意图-唤醒个人的自由和智慧。任何权威都是一种阻碍。 ----克里希那穆提
30、传统的教育,使得独立思考成了一件极端困难的事情。附和随从导致平庸。如果我们崇尚成功,那么要异于众人,或者是反抗环境并非易事,而且可能是危险的。想要成功的动力-这是追求物质或者所谓精神上的报偿、寻求内在或者外在的安全感、追求享乐的欲望-这整个过程都会阻碍“不满之情”,遏止了自发创造,滋生了恐惧;而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对于生活加以明智地了解。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灵便冷漠迟滞了 ----克里希那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