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的叹息,只许抑制着的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风》
2、一位大妈见了我们说:"真要感谢毛主席他老人家!没有毛主席,你们会到我们这种地方来吗!"我仔细看看她的脸。她是不是在打官腔呀? ----《杂忆与杂写》
3、如果可以。希望你留下,我离开。自私也好,任性也罢,不过不想独自在这儿了。 ----《我们仨》
4、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5、所谓穷,无非是指不置办家产,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没有保障的,不仅病不得,老不得,也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自己喜欢或专长的事。 ----《将饮茶》
6、天地生人的目的,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不在于他创造的文明。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人受锻炼,受锻炼的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中介,锻炼的成绩,只留在灵魂上。甩掉了肉体,灵魂彼此间都是认识的,而且是熟识的、永远不变的,就像梦里相见时一样。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走到人生边上》
7、西方人说,任由七大罪恶:骄傲,贪婪,淫邪,愤怒,贪食,嫉妒,懒惰。这七种罪恶,也包含了佛家所谓贪,嗔,痴。这种种罪恶,都植根于人的血肉之躯。 ----《走到人生边上》
8、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9、剪下的辫子搁置多年,已由乌黑变成枯黄色,和我的黑色光泽不同————那时候我的头发还没有花白。 ----《丙午丁未年纪事》
11、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我们仨》
12、照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相貌。如果这人的脸是歪的,天天照镜子,看惯了,就不觉得歪了。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自命潇洒的“帅哥”,照不见他本相的浮滑或鄙俗。因为我们镜子里的“镜中人”,总是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并不是自己的真面目。面貌尚且如此,何况人的品性呢!每个人自负为怎样的人,就以为自己是这样的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这就是所谓“妥协”。 孔子常常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走到人生边上》
13、“三反”是旧知识分子第一次受到的改造运动,对我们是“触及灵魂的”。我们闭塞顽固,以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不能改造。可是我们惊愕地发现,“发动起来的群众”,就像通了电的机器人,都随着按钮统一行动,都不是个人了。人都变了。就连“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同程度的变:有的是变不透,有的要变又变不过来,也许还有一部分是偷偷儿不变。 ----《我们仨》
14、干校迁往明港,默存和我的宿舍之间,只隔着一排房子,来往只需五六分钟。我们住的是玻璃窗、洋灰地的大瓦房。伙食比我们学部食堂的好。厕所不复是苇墙浅坑,上厕也不需排队了。居处宽敞,箱子里带的工具书和笔记本可以拿出来阅读。阿圆在京,不仅源源邮寄食物,还寄来各种外文报刊。同伙暗中流通的书,都值得再读。宿舍四周景物清幽,可资流连的地方也不少。我们俩每天黄昏一同散步,更胜于菜园相会。我们既不劳体力,也不动脑筋,深惭无功食禄;看着大批有为的青年成天只是开会发言,心里也暗暗着急。 ----《干校六记》
15、钟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此间省略若干)
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
我住产院时他做的种种“坏事”,我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
钟书叫了汽车接妻女出院,回到寓所,他炖了鸡汤,还剥了碧绿的嫩蚕豆瓣,煮在汤里,盛在碗里,端给我吃。钱家的人若知道他们的“大阿官”能这般伺候产妇,不知该多么惊奇。 ----《我们仨》
16、爱情是不由自主的,得来容易就看得容易,没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觉得稀罕珍贵。 ----《洗澡》
17、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灵魂和肉体结合之后,同在人世间过了一辈子。这一辈子里,灵魂或为善,或作恶,或受锻炼,或不受锻炼。受锻炼的品质会改好,不受锻炼而肆欲放纵的,品质就变坏。为善或作恶的程度不同,受锻炼的程度又不同,灵魂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好或变坏。灵魂的品质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不复是当初和肉体结合的灵魂了。改变的程度各各不同,灵魂就成了各各不同、各各特殊的灵魂。 ----《杨绛全集散文卷·走到人生的边上》
18、有一次,她听同伙传说,某家在物色一个姨娘,主要条件是要能生育。阿灵对我妈妈说:“我去把。我会生。我生过。”大家笑她,她也不知有何可笑。 ----《杂忆与杂写》
19、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我们仨》
20、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光点儿的大小。 ----《将饮茶》
21、钟书小时候最喜欢玩“石屋里的和尚”。我听他讲的津津有味,以为是什么有趣的游戏;原来只是一人盘坐在帐子里,放下帐门,披着一条被单,就是“石屋里的和尚”。我不懂那有什么好玩。他说好玩得很;晚上伯父伯母叫他早睡,他不肯,就玩“石屋里的和尚”,玩得很乐。所谓“玩”,不过是一个人盘坐着自言自语。小孩子自言自语,其实是出声的想象。我问他是否编造故事自娱,他却记不得了。这大概也算是“痴气”吧。 ----《将饮茶》
22、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挂,或懒得挂,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窗帘》
23、世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唯恐穿在身上。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将饮茶》
24、假如一个人还不识人性就和人结交,他干的事就是不漂亮的,假如他知道了人的性情,再和人打交道,他就会觉得好人和坏人都很少,在好坏之间的人很多,因为这是实在的情况。 ----《裴多 柏拉图对话录之一》
25、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我们仨》
26、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仨》
27、大牛洗澡 盆浅水少 怎么办呢 撒泡大尿
28、事若求全何所乐 ----《隐身衣》
29、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 ----《我们仨》
30、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何为好的教育,何为好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