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和现实是两个有着本质不同的世界,世人好以现实情感来评判文章情感,这是在抹杀两个世界的本质区别。文章需要这种“矫情”,从根本上来说,没有“矫情”就没有写作,所以,严格说来,不是“情动于中而辞发”,是矫情于中而辞发。
2、在这种积极有效的发怒模拟准备之后,可想而知,我们真正在课堂中的发怒,才能做到有礼有节,做到抑扬顿挫,做到游刃有余,才不会信口雌黄,不会口不择言,不会说过激话,不会触犯学生的心理底线。
3、必须承认的是,我们的课堂上,有太多熟悉的身影,太多熟悉的面孔,太多熟悉的声音,太多熟悉的语言,太多熟悉的课件,太多熟悉的思想,甚至连穿着打扮,发型举止,都让我们似曾相识。也许对于某个教师来说,这还至于造成伤害,但对于讲台下面的学生,则无异于审美屠杀,他们年轻活泼的青春生命,总是反复播放着这几个熟悉的音乐调子,这是什么?这是一起很残忍的集体教育事件。
4、学校图强的源动力在于打造强势文化。如果不从强势文化入手解决学校的发展问题,而只是修修补补做一些表面或边缘的改革,终究不会带来学校根本的变革。
5、我们抱着“诗歌不可翻译”的草率认知,刻意避开在白话翻译上的努力和过程,而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可以在自读中完成诗歌的“读懂”任务。这种抽离学生“白话翻译”过程的做法,无疑是将学生推入了一个混沌无知的理解世界,这也就难怪我们的学生厌恶学习而学无进步了。
6、山水之美,因人而彰;思想之美,因文而彰。思想是具体的,形式是普遍的,形式化在逻辑上更具有深刻性和迁移性,因此,思想固然是美丽,但文采的美丽有时比思想更恒久,更绚丽。
7、写作很多时候也这样,没有感觉,写作纯粹是一种折磨人的活动。感觉对头了,就像便秘的人吃了泻药,酣畅淋漓,痛快舒服,而且大多都质量上乘。
8、教师如果深谙“好辩”的人性力量,就会在课堂借此推波助澜,就可以让课堂之湖风生水起,就可以让教学充满刺激和魅力。
10、从边界来说,语文的所有活动,必须是向心性的;从中心来说,语文的所有活动,必须能辐射到的。不具有向心性或不能辐射到的“语文活动”,就不是语文活动,因为它们处于语文的边界之外。
12、在长期的观课过程中,我发现,“没有结果”已经成了我们的课堂,至少是语文课堂最严重的流行性疾病之一,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无结果教学”竟然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许多教师在纠缠于“是否有效”时,却意识不到自己的课堂竟然是毫无结果的。每当听完这样毫无结果的课以后,我就感叹很久,为我们几十位学生40分钟的青春而唏嘘不已。
13、对于一个没有情感参与的学生而言,老师讲得越多,充其量只不过是废话越多而已。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是实施备考教学的重要维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良好的情感状态比简单的强化管理更为重要。
14、细化是分析的形象化说法,任何一种工作,细化都是重要的一种指导思想。细化是一种做事方法,同时,细化更是一种行动力量。
15、记住:写作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很多人”。写作如果不会批判很多人,你的写作就是多余的文字的垃圾。写作的诞生就意味着批判的降临,写作的存在就意味着孤独的穿行。写作者永远要有一个假想敌人,而且是强大的假想敌人,这个敌人甚至普天之下的。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他的敌人是“举世”;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他的敌人是“我以外的人”。
16、之所以讲“技术”而不提“方法”,是因为在流行的语文备考中,泛滥成灾的各种方法,十有八九本质上还只是一种要求,而且,技术观念显然是一种更具有“技术含量”备考观念。
18、落后的文化阻碍生存与发展,先进的文化一定是促进生存与发展的,弱势文化只能造就弱者,强势文化必然造就强者。
19、在人性的功利心面前,一门学科不能给予学生显性的收获,就意味着它有存在的危机。存在的可疑性,是语文学科的最大隐患。
20、尖子生培养的首要问题是“尖子生”的界定问题,没有科学的界定,就不可能科学地遴选出尖子生,也就不可能组建成合理的尖子生队伍,最终也就不能建构良好的尖子生成长生态。
21、我的上课体验一再表明:将上课与人生有效对接,你的课堂就不在平面,而是立体,不再趴着,而是站立,不再干瘪,而是丰盈,不再乏味无聊,而是生机盎然。
22、面对高考作文,我们甚至连辩护的欲望都没有。我们高中教师似乎在干着一件“与全民为敌”的亡种事情,尤其可笑的是,这种事情每年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是,我深知,这个艰难的处境,不是现实的真实反映。高考作文的贬损,纯粹是泛道德主义下的一种胜利,是裹挟着思维偏见的一种胜利。这种胜利不光明,不正大,不值得敬佩。
23、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养成了一个坏脾气,那就是看不惯当下,瞧不起现实,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远方,永远在他处。远方和他处是什么?是“虚”。人类,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好虚务远,喜欢拿虚说事,更要命的,这种“虚”竟然构成了我们的审美心理结构。所以,我么的写作必须顺应这种审美心理需求。
24、我们会得到一个学术的真理:不管一方、双方或多方是多么的肯定或决绝,他们的相反命题一样可以甚至更加肯定或决绝,任何标榜为探得本质的判断,都是一孔之中的偏见。皮浪说,对于每一个命题都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命题与之对立,二者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效力。这真是人类思想的一语中的之语。但皮浪因此认为“一切独断论都是不能成立”就错了,恰恰相反,一切独断论都是能成立的,因为所有的独断论都是因个人而生的,也是因个人而成立的。
25、教学是一门讲究能耐的职业,发怒就是其中的一种能耐。发怒的最高境界就是“虚实结合”,做到言虚发而事实指,处虚境而收实利。说得直白点,就是要学会“假发怒”,因为假,所以可冷静处理,进退自如;因为怒,可以痛陈固弊,激浊扬清。
26、扣题说到底不是文章写作的刚性要求,而是安抚读者心理的柔性需要。但读者是上帝,作者是子民,子民只能服从上帝的指令。
27、高考作文千万不要相信“语言平实、质朴”这种鬼话,在阅卷场中,人们没有耐心也没有能力去品味那些平实、质朴的语言,在改卷的短暂时间内,评委需要有快速而富有冲击力的语言撞击他的视觉神经,以便让自己快速做出打分的判断。
29、对词语进行脱俗处理的最佳方式,就是选用公众性弱而艺术性强的词语。读者喜欢在陌生而确当的词语里,领略到文章的艺术意味,感知到作者的写作水平。
30、这给了我们上课的一个重要启示:好的课堂,应当有人生指导的底蕴。用通俗的话来说,如果你的课要有人生的高度和趣味,你必须学会适时兜售点成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