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来中国社会组织,轻个人而重家族,先家族而后国家。轻个人,故欧西之自由主义遂莫能彰;后国家,故近代之国家主义遂非所夙习。 ----《中国文化要义》
2、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3、团体愈大,则团体中每一分子的责任感觉愈轻微;团体太大了,浸至于无感觉。一个大家庭的人。易于懒散;一个大家庭的事,易于荒废,就是为此。 ----《中国文化要义》
4、仁是一个很难形容的心理状态,我且说为极有活气而稳静平衡的一个状态,似乎可以分为两条件: (一)寂——像是顶平静而默默生息的样子; (二)感——最敏锐而易感且很强。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5、修密,只是为了调心养心,以改去其“心不能闲”之病。
6、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就像一只出色的斗鸡,要想修炼成功,需要漫长的过程: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无赖般叫嚣街头的小混混;第二阶段,紧张好胜,俨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是眼睛里精气犹存,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到最后,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迹,秘不示人。这样的鸡踏入战场,才能真正所向披靡。
7、杜威先生说西方人是征服自然,东方人是与自然融洽,此即东西方文化不同之所在……只是他们说的太简单了,对于西方化实在有很大的忽略,不配作我们所要求的答案!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8、如果对于自己没有办法,对于一切事情也就没有办法。 ----《朝话》
9、鳏寡孤独,自古看做人生之最苦,谓曰“无告”。 ----《中国文化要义》
12、人一辈子就像斗鸡那样需要漫长的修炼: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街头小混混;第二阶段,紧张、好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是眼睛里精光还盛,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到最后,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技,秘不示人
13、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中国文化的命运》
14、“发愿”与“见体”是吾人一生最要紧的事。愚当下甚有警省。吾人一生若于此二者皆无有,则只有下堕,一生不如一生。因而时时念及之。 ----《梁漱溟全集》
15、过去泥于“心注眼,眼注空”之说,务求定睛于空际,而睛不能定,又深以“观鼻前四指空,折回观心”为难。今忽悟“观空”、“观心”是同时一件事,“折回”不免是多余之言,且以观心之故,不求定睛于空际,而睛自定,又以观心而心空、空不起念,亦易于无念。
17、一日间当有一时间习静。 ----《梁漱溟全集》
18、一念真实一切是,一念不真实一切不是。
20、儒家盖认为人生的意义价值,在不断自觉地向上实践他所看到的理。 ----《中国文化要义》
21、“生命与生活,在我说实际上是纯然一回事;不过为说话方便计,每好将这件事打成两截,就是:一为体,一为用。……生命与生活只是字样不同。一为表体,一为表用而已。” ----《朝话》
22、中国人的10个特性:(一)自私自利;(二)勤俭;(三)爱讲礼貌、爱面子;(四)和平文弱;(五)知足自得;(六)守旧;(七)马虎;(八)坚忍及残忍;(九)韧性及弹性。(十)圆熟老到。 ----《中国文化要义》
23、鳏寡孤独,人生之最苦,谓曰无告。无所告诉,便为最苦。 所谓亲人:形骸上日息相依,神魂间尤相依以为安慰。一啼一笑,彼此相合答案;一痛一痒,彼此相体念。 ----《中国文化要义》
24、十儒九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 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 专政全凭知识无,反 动皆因知识有。 倘若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满街走。
25、不要在人格上轻易怀疑人家,不要在识见上过于相信自己。
26、有了迫切的要求,自然会寻觅路子去解决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27、取静之心非静;有妄可出,终不得出。 ----《梁漱溟全集》
28、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29、苦闷的来源,即在于心地不单纯。
30、如我判断,人类文化史之全部历程,恐怕是这样的最早一段,受自然(指身体生理心理与身外环境间)限制极大,在各处不期而有些类近乃至有某些类同,随后就个性渐显,各走各路。其间又从接触融合与锐进领导,而现出几条干路。到世界大交通,而融会贯通之势成。今后将渐渐有所谓世界文化出现。在世界文化内,各处自仍有其情调风格之不同。复次,此世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倒可能次第演出几个阶段来。 ----《中国文化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