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寿者,有百分之三十;短命者,有百分之三十;本可长寿而因自己行为不当跳入死地的也有百分之三十。) ----《道德经第五十章》
2、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道德经》
3、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道德经》
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道德经》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
7、美之为美斯恶矣, 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道德经》
8、上德不德而有德
下德不失而无德 ----《道德经》
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经》
1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和光同尘) ----《道德经》
1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道德经》
1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道德经》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道德经》
1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5、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道德经》
16、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7、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道德经》
1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1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道德经》
2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
21、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
22、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道德经》
23、江海所以能为百浴王者 以其善下之 是以能为百浴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 必以其言下之 欲先民也 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 居上而民弗重也 天下乐佳而弗猒也 非以其无诤与 故天下莫能与诤 ----《德道经》
2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道德经》
26、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
27、清净为天下正。 ----《道德经》
28、使人行者,身先行之
29、诚全而归之
30、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