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抱怨,大家都觉得习以为常,但抱怨是当事者消极心态真实的外在反映,它的表达同时也会对自身潜意识产生致命的消极影响,而很快会使人的心态和情绪向消极低落的趋势蔓延。这时你想获得一份好心情,只有一个办法:装。因此,抱怨是好心情的致命杀手。一个经常抱怨的人,其内心往往充满矛盾或错误的思想,不能正确的认识周边的客观事物,常常以自己的好恶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这样看着什么都不顺眼,你自己想不抱怨都很难,整天觉得什么都很烦,而很少有个平静的好心情。
2、越是拥有越是不满足,人们在拥有了梦寐以求的东西之后,潜意识中就会产生与之相匹配的东西,以达到心理上新的平衡,这在心理学叫“配套效应”。正是这种效应,使人的内心欲望成为永远也无法真正得到满足的魔洞,但这也成为人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
3、现实中的人,对人对己总是毫不自知的执行双重标准;就经历苦难这件事来说,对别人可以幸灾乐祸认为是罪有应得,可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却认为是天大的不公。
4、有些路,选择了就没得回头. 有些人, 失去了就只有放手. 有些事,发生了就只能接受.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无奈.
5、冲动是打开悔恨与痛苦大门的钥匙,而这把钥匙恰由愚昧无知铸造。
6、一个人如果有幸长时间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幸福里,他会忘记了痛苦,忘记了幸福;不幸的是他很可能会放弃思考的权利。
7、说话办事总要求自己或别人“一定”怎么怎么样的人,大多会烦恼缠身;因为他们忽视了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根据因果定律:分析定势容易,但定量较难。
8、很多时候,在事实没有搞清楚之前,越动用丰富的想象,你的内心会越受伤。
9、不少人多多少少都曾受到过拖延逃避带来的困扰,稍做思考就会发现:任何回避的动机及行为,均来自当事者内心对某些事情的担忧或恐惧,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事前的担忧毫不例外都是自设的。因为很多曾让你忧虑望而却步的事,当真的做过之后你会惊奇的察觉,事前所有担心大多是一层窗户纸,事实上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都是自己吓自己罢了。因此,如何找到回避的根本原因,尽快走出自我障碍的阴影,勇敢的做自己最担心的事,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不过比较明确的是:除了勇敢的做之外,其他的似乎都不是消除这种回避痛苦的有效办法。
10、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那样,更惨的结果会在某个地方悄悄的等着你。
11、对他人的言行,心理过于敏感若不幸再加上十分脆弱,那就相当麻烦;这样在到处充满生活阳光的世间,我们也许就会毫不自知的误入一条偏僻的幽径;这条小道绝非充满诗情画意,事实上恰恰相反;我们一旦侧身而入这条幽径而迷途不返,我们随后的生活常常会缺少美景和阳光的相伴。希望每一个人都不要这样!
13、之所以不喜欢看热闹,是因为不想在探头探脑拥挤的观望中再增添一双世俗的目光,更不想在别人的困境中去偷偷体验自身的轻松和快感。
14、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获得资讯的便利及各种娱乐功能的开发,它正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即使现在,很多人都不敢设想没有手机的日子怎么过?可见人们对它的心理依赖已远远超过了常见的任何工具。我们已身不由己的被电子科技绑架,并且绑架的你那么不知不觉、心甘情愿。
15、有人天生丽质,但漂亮的面容迟早会输给无情的年岁,可岁月却奈何不了人的气质。真正的气质源于良好的家教和有益知识的濡养。
16、遇到麻烦和纠结,任性自我的人总试图一方情愿的改变别人,而理智理性的人却悄悄改变自己。
17、每个人一生都有两大财富:才华和时间。一个人才华越来越多,但时间却会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在用时间来不断的换取才华。但是若时间一天天过去,而我们的才华却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
18、并不是每个聊得来的陌生人都值得信赖,甜言蜜语嘘寒问暖的背后,总隐藏着不同的动机;人多数是天使和魔鬼共同的化身,当狐狸露出尾巴的时候,若为满足一时之需,心存侥幸不够坚决果断,事后再深的伤,再苦的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几乎无人能够替代。
19、有些人总喜欢用不同的眼光审视不同身份的人,其实这不仅是传统观念的遗留,而且还有狭隘个人偏见的参与;结果是仅根据看到的表像而往往误判对方的人品及人格。其实,一个令人仰视身价百万的富人,其内心和人格未必有一个乞丐干净和高贵。因此,我们不要习惯于以身份来对待一个陌生的灵魂,否则自己带有让人厌恶的无知偏见都不自知,那岂不是自己的悲哀?
21、在无聊的时间,与无聊的人谈论无聊的话题,将会感到无聊之极。
22、回首往事,今天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的事,所有高兴的不高兴的,明天统统都成了故事。回头看,很多耗费心力的烦心事都狗屁不是。西方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对昨天看的越深,对明天就会看得越长。多少人的多少往事,都多多少少萦绕着不堪回首的迷雾。往事虽说不堪回首,但该回头还得回头,因为这是想让自己渐渐成熟而不可缺少的自省过程。这里的成熟与生理年龄无关,所有目睹过的与没有目睹的倚老卖老,毫无疑问都源于身心的不协调。身处的社会就是人生最大的课堂,很显然,虽然他们生命课程的下课铃声即将敲响,但在为人处事特别是宽宥他人方面仍是不及格的学生。可能的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过去极少回顾,对周边发生的类似熟视无睹。
23、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收到来自内心的自我批判,即对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为人处世给予消极的评价。这些来自内心的消极反馈在我们的意识边缘徘徊,无形中打击贬低着我们各种努力的价值和意义。
24、不要为了任何人任何事折磨自己。比如不吃饭、哭泣、自闭、抑郁,这些都是傻瓜才做的事。任何时候,要告诉自己,一个不爱你的人离开,或主动远离自己不再爱的人,有时纵使会带来内心一时的苦痛,其实是自己的幸运。
25、任何过程或事物的结果必有其背后的原因,若当前找不到原因,那它必定存在于很远以前。
26、只有真爱一个人,当一旦不得不离去,才会在内心产生久久难以愈合的伤痕。
27、一朝春尽把锄扛,
花落无声几断肠。
陌上萧森人欲瘁,
红尘月色染悲伤。
28、不少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心有不甘,心中常常试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会飞黄腾达;可面对一次次的机会又犹豫彷徨安于现状的人,随着时间的流失,他们虽抱着种种想法而最终总是一无所获。
29、不要抱怨生活的挫折和伤害,这是心智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梯;心灵不经历伤痛的历练,绕开由稚气到理性的蜕变,自身的个性就很难被坚强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