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2、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道德经》
3、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庄子 《如梦之梦》
赏析: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可是如果梦不是梦呢?那么人生怎么办呢?就把它当做是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是一种比较超脱的境界,将人生比作一场梦,我们是做梦的人,也是别人梦中的人。
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道德经》
5、江海所以能为百浴王者 以其善下之 是以能为百浴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 必以其言下之 欲先民也 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 居上而民弗重也 天下乐佳而弗猒也 非以其无诤与 故天下莫能与诤 ----《德道经》
6、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道德经》
7、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道德经》
9、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
11、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道德经》
1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道德经》
13、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
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道德经第八章》
1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道德经》
15、清净为天下正。 ----《道德经》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万物本有生灭,这是周行不始的规律)(而修道之法在虚静,虚心止静可以观万物象)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修之人,守真朴之道,心无杂念,无欲无求,持一守中而能有所悟) ----《道德经》
1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8、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道德经》
19、天下唯有不争而莫与之能争也 ----《道德经》
2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
2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
22、上德不德而有德
下德不失而无德 ----《道德经》
23、虚极静笃 ----《道德经》
24、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道德经》
25、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道德经》
27、“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
2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经》
3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