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厚厚的中国历史,朱元璋总结出,王朝灭亡的诱因不外是两个:一个是帝王大权旁落,王朝轻易为权臣、外戚、太监所倾覆。另一个是土地兼并与政治腐败联手,导致贫富差距加大,造成官逼民反。
因此,要保证江山世世代代在朱氏子孙手里,必须根绝这两种现象。 ----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杨过他大爷郭靖负了华筝,郭靖他全真祖师王重阳负了林超英,杨过负了郭襄,郭襄付了张三丰,张三丰有个徒弟叫张翠山,娶了殷素素,生下张无忌,负了周芷若小昭跟珠儿,和赵敏浪迹天涯,把天下送了朱元璋,明朝灭了,出了个韦小宝,卧槽,终于没了负心汉,七个老婆,霸气!
●比赛就要开始了。
让我们看一下双方的选手,现在我们先欢迎元朝选手,元顺帝出场!
下面请元顺帝用一句话表达他现在的心情。
元顺帝:就剩一句啊,那我说了,希望对方选手下手轻点,我怕疼。
现在请朱元璋选手说自己的感想,哎,朱元璋选手哪里去了。
喔,我们找到他了,他正在磨刀,那我们就不打扰了。
现在比赛开始! ----《明朝那些事儿》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朱元璋
●也就在此时,朱重八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所谓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朱重八把他自己比成诛灭元朝的利器,而这一利器正是元朝的统治者自己铸造出来的。在今后的二十年里,他们都将畏惧这个名字。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三声唤日出扶桑,扫败残星与晓月。 ----朱元璋
●武帝的时代毕竟距离先秦不远,新做人家的汉帝国也血气方刚。诚如史家所言,那时的中国人比后世有更多的率真,更多的勇敢,更多的质朴和更多的刚强。汉的气质,是雄大、闳放和深沉的。
气质变得柔美、空灵而内秀,要到中唐以后。儒学真正成为统治思想,也不早于宋元。至于百家罢尽,万马齐喑,则是朱元璋和乾隆递设文字狱之后的事情。 ----易中天《汉武的帝国》
●让朱允炆记忆犹新的有这样两件事:
一次,朱元璋老师出了一道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求学生们对出下联;学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好学生朱允炆,另一个是社会青年朱棣。
朱允炆先对,却对得很不高明,他的答案是“雨打羊毛一片膻”,虽然勉强对得上,却是不雅;而此时社会青年朱棣却灵感突发,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句不但对得工整,还突出了一个龙字,确是绝对。朱元璋很高兴,表扬了朱棣,而朱棣也不失时机地看了朱允炆一眼,那意思似乎是你也就这能耐而已。
朱允炆虽然还小,但却明白那个眼神的意义。
另一次就严重得多了,朱允炆放学后,正巧遇上社会青年朱棣。朱棣一看四下无人,就露出了流氓相,居然用手拍他的后背,说道:没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不意儿乃有今日) ----《明朝那些事儿》
●再说朱元璋,他曾为阉猪这件事,写了一副非常了不起的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这个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其内容更是贴切,且意义非凡,不愧是从庙里出来的一代帝王。猪不阉,则是种猪,下种为生路,下种亦是死路——生死之路尽在其中。一刀下去,不仅斩断是非,亦斩断因果。其悟性和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
当然,在此之前,必然有一大批大臣劝朱元璋登基为皇帝位,而朱元璋的反应自然也是十分惊讶,然后连连推辞。
大臣们肯定不会甘休,于是磕头的磕头,寻死的寻死(当然只是说说),好像朱元璋不当皇帝他们就活不下去。
朱元璋为了不让大臣们难过,并挽救那些想寻死的大臣,只好勉为其难地登基了。
当然了,最后还要再说两句比如我是被迫的、都是你们逼我之类的话。注意说这几句话的时候脸上一定要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就好像马上要被拉去杀头一样难受。 ----《明朝那些事儿》
●或许有的人天生优越,可是谁说朱元璋不曾为帝王!
●即使没有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王元璋来完成历史的使命,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国。历史是一个好客的主人,但却从不容许客人取代它的位置。历史也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可以支配创造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实乃至理名言。 ----《明朝那些事儿》
●可是历史规则这个对手与之前的对手都不相同,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他没有去招惹朱元璋这位猛人,却不断地缠扰着朱元璋的子孙,而朱元璋的体系也在时间的磨砺下变得千疮百孔,最终失去了控制力和约束力,历史固执地按照自己的逻辑方式走了下去。
事实证明,在这场斗争中,朱元璋失败了。
原因何在呢?答案看起来似乎深不可测,其实很简单:
因为朱元璋只是历史的执行者,他并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即使没有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王元璋来完成历史的使命,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国。历史是一个好客的主人,但却从不容许客人取代它的位置。历史也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可以支配创造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实乃至理名言。 ----《明朝那些事儿》
●像李白一样天真烂漫,像苏轼一样豪放旷达,像曹操一样真实温情,像陈独秀一样敞亮直率,像曾国藩一样稳重坚毅,像毛泽东一样同情感伤,像朱元璋一样节俭爱民,像金岳霖一样童心未泯,像沈从文一样纯朴亲切,像朱自清一样凛然正气,像黄家驹一样坚强果敢,像李小龙一样爱国正直,不要像我一样爱她善感!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
●人水没只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来物。 ----朱元璋
●历史的脚步不紧不慢,踏过战火纷纭的战国,穿越秦汉, 走过三国,在魏晋南北朝的蒙蒙烟雨中迤逦前行,从唐诗的 文采飞扬到宋词的豪放温婉,从蒙古人的铁蹄到朱元璋的铁 腕,八旗入关......多少兵荒马乱的岁月,多少文治武功的太平华年,芈月永远地沉睡在芷阳骊山,任凭时光飞逝,跨越 了两千多年的日落月升。 ----吴韵汐《芈月传》
●明太祖朱元璋本是一介贫农,但却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从南往北一统天下的壮举,最终君临天下。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政治上废丞相,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海禁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维护新政权的稳定。明朝建立时,倭寇在中国沿海肆虐,而当年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方国珍残部,大多下海。此后,又发生了所谓胡惟庸谋反案,宁波卫指挥林贤从日本借兵,日本使者则借进贡巨烛的机会,暗藏兵器,案发后,朱元璋下令断绝了日本朝贡。因此,明朝“禁海之例,始因倭夷违谕而来,继恨林贤巨烛之变,故欲闭绝之,非以通商不便也” ----雪珥《大国海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尤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何必哓哓问姓名 ----朱元璋
●在盛唐之后,经历长达四百年的战乱,中原政权终于真正且完全掌握了这片大地的统治权,在这片土地上,在明王朝的保护下,农民勤劳耕作,商人来回奔波,先进的生产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这是不朽的历史功绩。
光荣属于徐达、常遇春,更属于朱元璋。
无论朱元璋所作所为是对还是错,也无论后世对朱元璋如何评价,但属于他的光荣无人可以拿走,他的不朽功勋无人可以否认。
朱元璋,历史将证明你的伟大。 ----《明朝那些事儿》
●古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好在我昨晚一夜没睡,在大街上捡了几十个煤球(估计是运煤车上掉下来的),不行时可以应应急换饭吃。其实,这些天来,我也没地方可睡,最多就是在小区绿化带的椅子上躺一躺。我有气无力地晃到镇子上,到一家快餐厅门口时,实在走不动了,那里的饭菜真的是太香了。不怕你们笑话,那天的我特能理解朱元璋为什么将当年喝的“猪下水”称为“珍珠翡翠白玉汤”。如果有猪下水,那天的我也会当山珍海味来品尝。 ----Boss唐《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 ----朱元璋
●朱元璋一向是个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人。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王阳明也承认,道德虽然是每个人自己的问题,可有些人的道德被多年来时间的俗气所污染,已不能自动自发地流露,所以必须要树立道德楷模,让道德楷模唤醒他们内心正要睡死过去的善良。 他的办法是老办法,但老办法往往是最管用的。他恢复了设立于朱元璋时代,早已名存实亡的申明亭和旌善亭“两亭”制度。他要求庐陵县所管辖的各乡村都要设立这“两亭”。旌善亭是光荣榜:凡是热心于公益事业、乐于助人、为国家和地方做了贡献的人,在该亭张榜表彰,树立榜样。这是存天理;申明亭是黑榜:凡是当地的偷盗、斗殴或被官府定罪的人,名字都在此亭中公布,目的是警戒他人。这是去人欲。 ----度阴山《知行合一王阳明》
●陈友谅在江里洗脸,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脸水。
陈友谅在江里洗脚,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脚水。
陈友谅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
●周越越的舅舅果然很公平,既然介绍给了我一个皮球版的朱元璋,必然也会介绍给周越越一个沧桑版的三毛。 ----唐七公子《岁月是朵两生花》
●朱元璋时代的铁券上书“开国辅运”四字,代表了你开国功臣的身份。朱棣时代的铁券上书“奉天靖难”四字,代表你奉上天之意帮助我朱棣篡权。这两个版本极为少见,在此之后的明朝二百多年历史中都从未再版。自此之后,所有的铁券统一为文臣铁券上书“守正文臣”,武将铁券上书“宣力功臣”。
当然了,如果你有幸拿到前两张铁券,倒也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第一版“开国辅运”,因为据有关部门统计,拿到这张铁券的人80%以上都会由朱元璋同志额外附送一张阴曹地府的观光游览券。
此外还附有特别说明:单程票,适用于全家老小,可反复使用多次,不限人数。 ----《明朝那些事儿》
●我本汉家郎,衣冠上国礼仪邦,
我本唐家将,罗马倒下中土强,
遥忆贞观复炎黄,不想黄巢以降却凄凉,
四等九级尽屈蒙蛮子,何日重回汉与唐?
民志不可灭,族魂不可竭,
五胡食人犹奋起,何惧豺狼显猖狂?
前有刘福通,后随陈友谅,
红巾鏖战元廷腐,皇觉寺外朱元璋,
把那群雄灭,旋师溯两江,
山河奄有尧封壤,日月重开禹舜光,
京观不复燕京筑,南洋碧波大明邦!
可憾太祖雄猜主,永乐功过参汉武,
罢相厂卫再八股,千载宫政两衡无,
蒙元余毒荡不尽,行省酷法后程朱,
流品党争胥吏手,流民四起始终荼,
北域土木于谦恨,东疆财赋耗倭奴,
哪知黄雀螳螂后,一纵建州已奔突?
白山黑水萨尔浒,亭林梨洲船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