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随预言家所持见解而有不同。
对于一些重要的事,预言家可以说是无知的。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自贬者却也最接近自傲。 ----斯宾诺莎《伦理学》
●每件事,每个事实,没有例外,都有原因,我们必须了解每件事都是必然发生的﹒ ----Spinoza《斯宾诺莎问题》
●谋求自己的利益是美德或者是正当的处世之道唯一重要的基础 ----斯宾诺莎
●凡清晰判然地理解自己与自己的情感者爱神;愈理解自己与自己情感愈爱神;爱神者不会努力让神回爱他 ----斯宾诺莎《伦理学》
●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 ----斯宾诺莎
●一个人绝不会因为穿上好袍子就变得更好。 ----斯宾诺莎《哲学的故事》
●骄傲的人喜欢见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而厌恶见高尚的人。……而结果这些人愚弄他,迎合他那软弱的心灵,把他由一个愚人弄成一个狂人。 ----斯宾诺莎
●对人们的行为既不要嘲笑,又不要悲哀,也不要诅咒,而要理解。 ----斯宾诺莎
●人可以追求自己的利益,只是不能把这种对外在资财和荣誉的追求看作目的,而是应该把它们看作手段,并加以控制。 ----斯宾诺莎《理智改进论》
●最大的骄傲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斯宾诺莎
●自然并非存有目的,最终因只是人类的想象。 ----斯宾诺莎
●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美德和控制自己是一回事。②妒忌、野心和每种形式的贪婪是热情和狂热;相反爱情是一种行动,是运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强制的产物。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一般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说法来表达,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我本人的“善恶之彼岸煎饼”和“权力意志色拉酱”,属于真正改变了西方思想的伟大菜式,除此之外,黑格尔的“鸡肉烤饼”首先用了剩饭剩菜,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斯宾诺莎的“虾仁炒菜”,无神论者和无知论者都喜欢,而霍布斯鲜为人知的“烤排骨”做法,则仍然是个思维之谜。“尼采健身食谱”最了不起的是,赘肉一旦减掉,就不再上身,而康德的“淀粉论”则无此效应。 ----伍迪·艾伦《乱象丛生》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宇宙在时间上有开端的(距今大约137亿年);广义相对论认为宇宙是永恒存在的,且整体稳定(生造的常数来证明,这观点受斯宾诺莎“自因说,即世界其实就是它自身的原因”影响。 在1955年去世前承认这观点是错的) ----吉姆·霍尔特《世界为何存在?》
●政府最终的目的不是用恐怖来统治或约束,也不是强制使人服从,恰恰相反,而是使人免于恐惧,这样他的生活才能极有保障,换句话说,加强他生存与工作的天赋之权,而于他个人或别人无损。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斯宾诺莎
●不要笑, 不要哭, 不要恨, 要理解。 ----斯宾诺莎《政治论》
●正如光既暴露了自身,又暴露了周围的黑暗一样,真理既是自身的标准,又是虚假的标准。 ----斯宾诺莎
●用华贵的外表包裹那空洞和毫无价值的内在实在不可取。 ----斯宾诺莎《哲学的故事》
●对于涉及人类事物的东西,不要笑,不要哭,不要生气,要理解。 ----斯宾诺莎
●人的情欲的存在是具有一种必然性的;只是人们不能一味地受这种情欲支配,而是该去认识它,并用理性对之加以控制与引导。 ----斯宾诺莎《理智改进论》
●看来心灵鸡汤和励志读物其实是一体的两面,一个人只要觉得自己还有追名逐利的机会,那就励志。觉得没什么机会了,但还是心有不甘,那就鸡汤。这两种读物真的可以把一个凡夫俗子的一生一网打尽了,真正像斯宾诺莎那样平和宁静根本不是人们想要的,图书策划人们比谁都更清楚这一点。 ----程雨城《纸上卧游记》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的也没有意义。一个片子里的人,心里有什么,记者只要别拿石头拦着,他自己会流淌出来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斯宾诺莎还说过一句:“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
这话太硬了,我消化了好久。
他界定“观察”的实质是:“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柴静《看见》
●我们对于各种各样的情感理解得愈多,则我们愈能掌控自己的情感,愈少对自我的折磨。 ----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斯:笛卡尔的继承者,完美地实现了笛卡尔的想法。他承认上帝,但他心目中的上帝不是基督教或者犹太教中人格化的上帝,而是无所不在的实体。而且我和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这种人和万物一体的观点在中国哲学中很常见。 ----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