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意识形态的唯美语录
日期:2022-03-22 03:32: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意识形态的唯美语录

  ●所有权不仅局限于物质,它对人的观点也同样适用。一旦拥有了一种观念,我们或许会对它过度热爱,我们对它的珍视程度超过了其内在价值。司空见惯的是,我们对它难以割舍,一想到要失去它,我们就惶惶不可终日。那么它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呢?是一种意识形态,僵化而顽固的意识形态。 ----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

  ●虽然一件事件本身,恰恰意味着有什么值得拍摄,但最终还是意识形态(在最宽泛的意义上)在决定是什么构成一次事件。在事件本身被命名和被界定之前,不可能有事件的证据,不管是照片还是别的什么的证据。照片证据绝不能构成——更准确地说,鉴定——事件;摄影的贡献永远是在事件被命名之后。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古人并没有远去,甚至会在未来复活,以一种被再度包装的意识形态现身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维有个重大误区:纠缠在开放与保守、自由化与反自由化、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等两极对立中。一方是消极的固守,一方是盲目的开放;执一段反对、排斥、抛弃另一端,而没有两端之间理性的对话。

思想界也卡在两元对立的思维里,在自由化与反自由化、激进与保守的怪圈里拉锯,意识形态教条与外来泡沫学术对立。双方都缺乏真正的的建设与创造,因为这根本不是思想文化问题,而是政治权力斗争的体现和反应。

封闭的意识形态教育留下了一左一右两个严重的恶果。如果你想做点真正的文化建设,思想正统的人马上会警告你,并机警地注视着你;同时又有人似乎心照不宣地认定你在为某种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而准备;某些在人文学科里只有半瓶醋的人,或 ----姚国华《全球化的人文审思与文化战略》

  ●“当然不,如果我无法通过对这个群体的特定称呼产生任何负罪感或者优越感,就不算是歧视,至少在我个人的意识形态上不存在歧视观念,旁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天一回道:“不然你要为怎么称呼这些人?16号染色体变异人群?” ----三天两觉《贩罪》

  ●叶久淮像是被他所豢养着。
不是以金鱼来阐述的情况,而是一种意识形态。比起猫狗,叶久淮整个人更接近没有存在感的植物,可以随便摆在屋子里的某个地方,不会吵闹,不曾逾矩,只是静静地,以那种屏息的方式存在。
平常他也的确可以做到完全漠视叶久淮的地步,虽然是两个人同居在一起,却又跟一个人没有两样。
宛如歪斜的乐曲没有可以停下的段落,诡异的同居生活持续进行着。
傅恒则移开视线,消瘦的背影随即再次成为植物。 ----镜水《美丽的奇迹》

  ●十几年前,一个抱着当画家的理想的青年,一个人离开武汉,开始了在北京的独自生活,那个时候的他,完完全全想不到他未来的职业会是一个如此遥不可及的梦。父亲苦心经营的绘画理想结束了。父亲曾反复劝告他,不要走有关戏剧或电影的路,说这条路太辛苦,所有的一切你都决定不了:演员可能一辈子等不来一个机会,导演可能一辈子无法自由表达——一方面戏剧电影本身的集体创作形态使一个作者很容易就被淹没掉个性,另一方面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国度,由于我们的意识形态特性,很多时候导演只不过是个傀儡罢了。绘画就不同了,绘画你可以独自一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可以是山,是水,是花鸟,无关乎别人,无关乎政治。在绘画艺术里,你可以自由自在。 ----王小帅《薄薄的故乡》

  ●冷战是什么
不是美苏两极格局
不是意识形态的对立
不是疯狂的军备竞赛
不是人群的流离失所
不是从波罗的海出发的铁幕
不是短暂和平下的局部热战
而是我没有办法好好说我爱你

  ●真正的自由就是免于任何意识形态。 ----奥修《静心与健康》

  ●收缩的瞳孔
瘦身瘦身
穿透针鼻儿
窥视
曾经的女神

意识形态
驱动附着在钙质上的脂肪
撑起短小的衣裙
昂首挺胸瞪眼跺脚
活脱脱
一个艺人

搔首弄姿
仿若根根红线嵌进肉体的木偶
扭曲着华夏
不灭的疤痕
没有思想
也没有灵魂

  ●语言腐败,是指人们出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目的,随意改变词汇的含义,甚至赋予他们与原来的意思完全不同的含义,忽悠民宗、操纵人心,这就是语言的腐败。
语言的腐败至少有三种严重的后果:首先,它严重的破坏了语言的交流功能,导致人类智力的退化。其次,语言腐败导致道德的腐败。马斯.潘恩说“当一个人已经腐化而侮辱了他思想的纯洁,从而宣扬他自己不相信的东西,他已经准备好犯其他任何的罪行”。第三个后果是语言腐败导致社会走向高度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 ----周濂《正义的可能》

  ●? Ideologies separate us, dreams and anguish bring us together.——Eugene Ionesco
?【尤金·艾里斯柯(罗马尼亚荒谬剧剧作家):意识形态分离了我们,而梦想和痛苦使我们走到了一起。】

  ●革命时期的俄国尽管对异端意识形态上有偏差的绝不容惰,但对一般罪犯同样宽大为怀。有一点大概是真理.与尊重生命财产的人相比,罪犯在拥抱一件神圣伟业之后会更愿意抛头颅、洒热血。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①革命时期的俄国尽管对异端意识形态上有偏差的I! ? 人一绝不容惰,但对一般罪犯同样宽大为怀。有一点大概是真理.与尊重生命财产的人相比,罪犯在拥抱一件神圣伟业之后会更愿意抛头颅、洒热血。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认准一个方向毫不动摇,是理念,是派系斗争,是意识形态,是情怀。 知道过犹不及,该左左该右右,时刻为寻找最优值进行调整,才是理性态度。 ----万维钢《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意识形态和人生智慧是两回事,前者属于头脑,后者属于心灵。人与人之间能否默契,并不取决于意识形态的认同,而是取决于人生智慧的相通。 ----周国平《人生50个关键词》

  ●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关系紧密。与国民党不能创立新组织架构相适应,国民党也不能为社会提供融合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新的价值信仰系统。……被国民党称为民族传统、民族精神集中体现的“礼义廉耻”、“四维八德”之类,完全排斥了现代文明的概念,不仅无法构成民族的新价值信仰系统,反而成了国民党抵御文化自主性发展的政治符号。……
由于固守传统,拒绝了全面的社会变革,新传统主义融合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努力必然遭到失败,国民党的官方意识形态就只能成为口号和说教,根本不能成为民族的精神凝聚中心。 ----高华《革命年代》

  ●人类能够因为愚蠢的意识形态就放弃人性。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

  ●创造架构化信息的人不是艺术家,就是舌灿莲花的骗子。架构化的议题往往比小心翼翼在界限内进行说服的言论更有影响力。而且有效的架构化信息可以只是一些声音、影片段落,或是标语、代表图案,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在传达特定意识形态。我们在完全没有意识到它们的情况下受到影响,架构化信息形塑我们对于它们推广的观念或议题的态度。我们渴望被架构为“稀有”的东西,即使那些东西实际上是满坑满谷。我们嫌恶被架构为具有潜在损失的东西,偏爱似乎能让我们获得好处的,甚至当正负结果预测为相同时也一样。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

  ●每天太多的信息奔涌而出,洪水一样奔腾咆哮
它们驱使思想变得越来越对称,扁平
世界在更多的维度上坍塌下来,变得平坦
思考者们仍习惯独自登高,在一座座抽象的
意识形态里的尖塔上,向世界瞭望
焦虑会给他带来偏见。而传播的风
搅拌机一样搅拌着世界(可别让它停下来)

  ●在中国,两千多年,除了曹操这样罕见的例外,统治者一直提倡以德治国。这种主流意识形态之虚假一望即知。 ----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

  ●一种意识形态无法归结于大脑的任何部位,甚至也不能用整个大脑来解释,因为它不是单个人的问题,而是分布在许多人的大脑中。 ----斯蒂芬·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一个不再被人们认可或相信的意识形态,仍旧可以继续发挥政治和社会价值分配的功能,只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才是意识形态的本来面目。在某种意义上,这样更可怕,因为它不再是少数人处心积虑地说谎,而是所有人心照不宣地共同维护那个公开的谎言。 谎言一旦变得赤裸裸,信任支柱便被抽离,此时支撑谎言继续运转的动力要么是利益要么是暴力。谎言不再承担造梦功能,但它依旧可以让每个人继续生存在一个虚假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大伙儿集体装睡。 ----周国平

  ●英格兰在16世纪初就已经展现了许多不符合预期农民范式的表征,而且能够看出为什么情况会如此。业已高度个人化的所有权切断了家庭团体与土地之间的联系。家庭不是所有权的基本单位,也根本不可能是生产机消费的基本单位。英格兰发生的变化不能定性为:在16、17世纪期间,英格兰打从这一历史时期开始时的农民社会结构,转变成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起始阶段,法律与意识形态的架构已经大体上发展成形。 ----艾伦·麦克法兰《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孔子的思路被大部分后世儒家所继承,自汉代起被意识形态化,而后长久地支配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 ----《凤凰网》

  ●“我老是讲世事十之八九不如人意,很多时候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是这样一个挫折,就是那样一个挫折。好莱坞有它很成熟、便利的地方,当然也有它的限制,商业限制、意识形态的限制,你就是要学会用它的好处。遇到不好的地方,想办法在里面求全,拐弯抹角地做一个隐性的或者变相的表达,要么直接跟它冲突又或者兼容并蓄,有很多的办法。好莱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电影人的专业素质非常高,制作也非常成熟,这在其他任何地方是没有的。但他们有另外一种官僚作风,重技术不重内涵,讲深一点的东西只希望点到为止,看你能忍受多少,如果挫败满满的话,就不要在里面做了,另外想办法。我也从来没有完全进到好莱坞,我是一脚在里面,一脚在外面,没有拍过标准的类型片,我都是混合类型争一点自由”李安 ----《画在人心的苦闷上》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没有变,也不会变。变了的是企图控制和固化意识形态的少数人,他们制定规则、划分阶层。然而,人类对束缚和禁锢人性的社会枷锁进行的抗争是不会停止的,直至其彻底粉碎。

  ●你人格的第一层是最肤浅的,那一层属于客套或社会规范,它是需要的,社会的客套已经变成一个僵化的东西,他们生活在这一层,他们从未没有超越这一层——礼节、礼貌、话语、聊天——一直都是在表面上。意识形态治疗法的创始者费里滋柏尔斯称这一层为「鸡粪层」——死的、干的。 ----奥修《老子道德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意识形态的唯美语录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