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陈丹的名句摘抄
日期:2022-04-06 03:34: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陈丹的名句摘抄

  ●真正不无聊的人是在任何热闹面前,一个人在家里面,做自己要做的事情,非常享受。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用嘴呼吸,很快让我忘记人类在水下窒息的焦虑,获得了一条鱼般的自由,不必频繁地浮上水面去换气,让我意外获得了游戏的快乐。海深处,一队队,一团团,一条条游来游去的鱼,倒好像是陆地上飞翔的鸟一样。它们见到我这个庞然大物,总是停下好奇地观察一下,然后飞快躲进珊瑚洞里或者水藻下面。要是我也静止不动,过上一阵,水波平静下来,它们便出来看看,看到我,马上又逃回去躲着。小时候孩子们就是这样玩捉迷藏的,藏在树丛中,藏在楼道的拐角里,藏在父母的大床底下,或者客厅厚重的布幔后。水下随波逐流的我才明白,原来这游戏不光古老,还是整个世界共通的游戏。 ----陈丹燕《我的旅行哲学》

  ●从野人往岩洞的墙上画牛,到凡·高在画布上画一个神秘地蠕动着的法国乡下小教堂,这中间漫长的岁月里,所有的艺术家都画圣子和圣母的脸,谁也不例外。 ----陈丹燕《木已成舟》

  ●如果有选择权的话,我肯定宁愿自己有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哪怕一事无成,我都愿意有这么一个被人心疼的、被人爱的、自己内心被滋润的幸福的童年,童年的幸福可能意味着你一辈子的幸福。今天经常被人说什么功成名就,我们不会享受这种成功,就因为童年的阴影始终在你内心。
我经常说童年是一个人的尾巴,想剪都剪不掉。人生的目标其实就是为了愉悦自己,其实挣名也好,挣钱也好,当官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尊敬。被人尊敬的目的是干什么,就是自己内心舒坦,但是像我们这种人,童年被打击过的人,伤疤是永远的,你得到的再多,你内心都是不舒坦的。我经常说童年受的创伤就像水泥地上的一个印,童年的记忆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鲁迅很早就说过,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大家现在看见了,过去半世纪,胡适被骂杀,鲁迅被捧杀。近年情况反了一反,是鲁迅开始被骂,胡适开始被捧,然而还是中国人的老办法:要么骂,要么捧,从不能平实地面对一个人,了解一种学说,看待一段历史。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或者是你没有必要不停地向人说其实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这是无效的,人们还是只会愿意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我甚至觉得你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在这些误解背后还挺好的。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 ----陈丹青

  ●从罗马市中心坐公共汽车,经过一些有贝尼尼作品的广场和喷泉,经过一些正在维修或者已经开放的博物馆,经过一座座老桥,就看到了一个有庄严中轴线的大广场。
那里游人如织,但是都像棉线里的接头一样小,在那里真的能看到全世界各地的人,只要你小心地辨认。在人群里,可以看到出家人愁苦而宁静的脸,是罗马其他也挤满了全世界面孔的旅游地所看不到的。我是在那里发现,全世界出家人的脸,原来都有类似的愁苦与宁静。他们是从全世界来的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不少人在照相,闪光灯像针头那样小而亮地闪烁。 ----陈丹燕《木已成舟》

  ●听别人说,太阳没出前在地上九个圈,一个套一个,站在当中第九个圈里,向天空说一个愿望,忏悔,欢乐,什么都可以,这时候天上的神听得见,而且肯帮助祈祷的人。 ----陈丹燕《女中学生三部曲》

  ●我觉得诗歌比较本质的一点就是能够用最抽象的语言来表达人内心最细微的情绪。还有,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最复杂的情感。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在这里,我才相信,在漫长的过去,欧洲要是没有宗教,也就没有艺术。野人在岩洞里画的牛不算。 ----陈丹燕《木已成舟》

  ●那小小的博物馆没有很多展品,像一个清晨时短暂的梦一样,有一点混乱,有一点不合逻辑,有一点草率,经过一些旧时的芭蕾舞节目单,向前走去另外一个房间,可是,就突然回到了进门处的那个门厅里。那里撕票的老太太长着一张残忍的脸,默默地看着一晃而过的人们,她老了老了,可也是革命后出生的一代人。 ----陈丹燕《木已成舟》

  ●文学不能重建城邦,但是它安慰,甚至鼓励,用各种方式重建自己一片天的有志气的人。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然而长期被政权神化、非人化、政治化,鲁迅反而被过度简化,鲁迅资料中丰富翔实的日常细节,后人视而不见,绝大部分人谈起他,就是好斗、多疑、不宽容。语文教科书长期强迫学生阅读鲁迅,成功地使一代代年轻人厌烦他,疏远他……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人们知道自己是自然秩序中的一环,而不是游离于秩序外的统治者,或者说使用者,这并不容易。人是自大的动物,虽然没有一双像狗那样能将一切变小的眼睛,却有一颗自以为是的心。但一个人只要诚实生活,总有一天,会在某一处自然中突然发现自己的位置,就像小孩子终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影子。到这领悟的一刻到来,人就会默默在自然面前站起身来,致敬,心中欢喜而谦卑。 ----陈丹燕《我的旅行哲学》

  ●写文章的史观,各自不同,有人似不需要什么史观,文字后面自有心灵境界,这如掘井或修花园,又似现代的储蓄,天性有些基础,自年轻起读书、观察、对人生持肯定态度,自然有话可说。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我的心,像一只被箭追赶的小鸟,飞快地向蓝色的群山扑过去.第二天,我到了法国,那漫长的法国公路啊,那喷香的乡村的羊角面包啊,那边境上的明亮的大熊星座啊,还有巴黎的红葡萄酒.一直向南方去,玫瑰花田在夏天的阳光里翻飞.那天,又是一个黄昏,我又看到了蓝色的群山,又到银行换了钱.明天我要去西班牙了,这个黑地飞金,响彻吉他声的国度,也在蓝色的群山的那一边.” ----陈丹燕《木已成舟》

  ●艺术本身就是哲学的具体化。 最好的艺术开始很少“看起来像艺术”,而且从不美丽,对大众而言往往是丑陋无聊的。 ----陈丹青《纽约琐记》

  ●我们那个时候哪有酒吧,但是我们有很多聚会,意气相投的人,聪明的人,一些人聚在一块儿,完全靠语言,靠性情,靠机智,靠豪爽,没日没夜天天这样过,最要紧是大家都有时间。 ----陈丹青《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我们再回头看看清末民初及五四英雄们——康有为算得雄辩滔滔,可是不好玩;陈独秀算得鲜明锋利,可是不好玩;胡适算得开明绅士,也嫌不好玩;郭沫若风流盖世,他好玩吗?好笑倒是有一点,茅盾则一点好玩的基因也没有;郁达夫性情中人,然而性情不就是好玩;周作人的人品文章淡归淡,总还缺一点调皮与好玩——他虽也论到心里的所谓“流氓鬼”即文笔偶尔的“不正经”——可是论开阖,比他哥哥的纵横交错有真气,到底窄了好几圈,虽这说法不免有偏爱之嫌。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心里竟然是无论如何不可压抑的失望,那就是想象和真实之间要经过的虎口。” ----陈丹燕《木已成舟》

  ●岂知,白色才是最复杂的色!我苦闷,愤怒,正艰难地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漩涡抗争。 ----陈丹燕《女中学生三部曲》

  ●有人以为没上大学很自卑,有人以为上了大学很牛逼。其实,上没上大学,上哪一个大学,都不重要,重要是你没上大学却没有放弃自己,重要的是上了大学你在干什么。再好的大学也有渣子,再烂的大学也能出人才。不是大学决定你未来,而是在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环境,你都知道你要成为哪种人。 ----陈丹青

  ●“脸上洋溢着的是清秀的处女气息,和画在木板上的中世纪的呆滞的圣母不一样,她像一个年轻的女子,那样安静、规矩、秀丽,可自己并不晓得自己那么美,只是守着一颗干干净净的心,等待命运”。 ----陈丹燕《木已成舟》

  ●假如我们开始画画,你旁边的人认为你是画家了,这个时候我们定位为第六流画家。然后你通过偶然机会认识了一个好的老师,此后你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算是五流画家,然后你又特别努力,这时候你就算四流画家。...比如陈丹青,差不多算三流画家,因为他比较聪明又特别用功。...有一个人突然吃错药了,在三流的时候因为什么原因,突然性格变了,他又可以进入二流了。进入二流之后能不能进入一流又是一个问题,能够进入一流的画家就不是一般人了,是疯子,就是有毛病,世界上的事他只知道画画,不知道别的。他必须有特别大的才气,有非常厚的学养,又有病,那他可能是一流画家。 ----朱新建《打回原形》

  ●“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游戏的,豁达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严肃,一旦愤怒激烈,一旦发起威来,不懂得好玩的对手,可就遭殃了。”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我们再回头看看从1949年直到今天,中国的文人之间、师生之间、朋友和亲人之间,发生多少卑鄙丑恶、乖张惨痛的故事,像周家兄弟那般失和,想五四文人那种有教养的绝交关系,在今天,寥若晨星。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没有一样东西只是你玩他,玩久了,它肯定调头来玩你。 ----陈丹青《退步集》

  ●【陈丹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陈丹青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陈丹的名句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