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一个人的性格中的劣性忘掉就跟扔掉了我们千辛万苦挣得的金钱一样。 ----《人生的智慧》
2、长期离群索居的生活会使我们的情绪变得异常敏感,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话语,甚至别人的表情、眼神,都会使我们内心不安、受伤和痛苦。 ----《人生的智慧》
3、人的最高期望只能是寂静主义的补救,在艺术世界的片刻宁静中,这是可能的。
4、现时此刻的重要性甚少在当下就被我们认识清楚,而只能是在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以后。 ----《人生的智慧》
5、生活就是一场化妆舞会
认识到生活就是一场化装舞会——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就无法弄清楚其他事情,甚至会茫然失措。在这场化装舞会上,苹果是用蜡制成的,鲜花、金鱼都是由丝绸和纸板做成的,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不值钱的玩意儿,所有的笑谈都不能当真。我们还应提醒他们:当看到两个人非常认真地讨论某样事情时,其中一个人一定是在出售假货,而另外一个则是在支付伪币。
6、我们就像是放荡的父亲生下的孽种:来到这一世上的时候已是背负着罪责;正是因为我们必须不断地偿还这一欠债,我们的存在才变得如此凄惨,死亡也才成为我们的结局。
7、没有任何一个存在着的东西是人们不能追问根据什么原因使它存在的。因为即使是上帝,也可以追问他存在的原因,不是由于他需要什么原因使他存在,而是因为他本性的无限性就是原因或是他不需要任何原因而存在的理由。 ----《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
8、生活允诺我们如此之多,最终履行的诺言又是屈指可数。 ----《论哲学和智力》
9、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10、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11、人得不到满足就痛苦,得到满足了却又无聊,无聊比痛苦还可怕,所以人宁愿自造些痛苦。人就象钟摆一样,永远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12、谦虚的美德纯粹就是为了防范嫉妒而发明出来的武器。 ----《叔本华美学随笔》
13、青年人忘情于诗句文字,内容平平也能够读出味道。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一[43]倾向就逐步减弱了。到了老年,人们转而偏向于散文了。因为这种文学倾向的缘故,青年人对现实的感觉、意识很容易就会受到削弱。这是因为文学有别于现实:在文学里,生活饶有趣味而又没有痛苦;但在现实中,生活要是没有痛苦的话,那就是乏味、不过瘾的,而一旦生活变得有趣、过瘾,那就不会没有痛苦。 ----《论文学》
14、文学家从熙熙攘攘,迷宫般混乱和似水流淌的人类生活岁月当中,提取了单独的一幕,甚至通常只是人的某种情绪和感触,以此让我们看清楚人的生活和人的真实本质。 ----《叔本华思想随笔》
15、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和那些受到愚弄、欺骗的大众在一起就类似这种情形:他的手表指示的时间是正确的,但全城钟塔指示的都是错误的时间,而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正确的时间。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所有人都听任错误钟塔的指示,甚至包括那些知道这个人的手表指示了唯一正确的时间的人。 ----《人生的智慧》
16、"复习是学习之母。”每一本重要的书籍都必须一气呵成连续读上两遍。原因之一是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的整体关联,而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原因之二就是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心境、情绪与在第一次阅读时已经有所不同。 ----《论阅读和书籍》
17、我们可以把平庸之辈比之于那些俄罗斯兽角乐器。每只兽角只能发出一个单音,把所需的兽角恰当地凑在一起才能吹奏音乐。 ----《人生的智慧》
18、世界是我的表象。
19、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好运数,就是生活了一辈子但又没有承受过什么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的苦,而不是曾经享受过强烈无比的欢娱。谁要是根据后者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度过幸福的一生,那就是采用了一个错误的标准。如果能够达到一种没有痛苦,也没有无聊的状态,那就确实得到了尘世间的幸福,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20、如果一个人出于对别人的有理由的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那么,对于孤独生活的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尤其正当年轻的时候。我给予这种人的建议就是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虽然生活在众人之中,但他不可以完全成为众人的一份子;他与众人应该保持一种尽量客观的联系。这样会使他避免与社会人群有太过紧密的联系,这也叫保护自己免遭别人的中伤和污染。 ----《关于独处》
21、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相反,为了保管好偌大的财产,我们会有许多不可避免的操劳,它们打扰了我们舒适悠闲的生活。
22、当一个人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他相信,某些事必然会发生,只因为他不希望它们发生,而他希望发生的那些事情却永远不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就称之为“自暴自弃”。
23、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为了避免冻僵,一群箭猪相拥在一起取暖。但它们很快就被彼此的硬刺扎痛了。这样,它们被迫分开。但为了取暖,它们的身体又再度靠近,身上的硬刺又再次把它们扎痛了。这些箭猪就被这两种苦处反复折磨,直到它们终于找到一段恰好能够容忍对方的距离为止。 ----《比喻与寓言》
24、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几乎跟他的才智价值成反比:如果说某人很不友善,几乎等于是说其人大有能力。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25、由此而言,每一个真正的独立、自为思考的思想家就这一方面而言跟王侯相差无几:他的表达单刀直入,从来不会躲躲闪闪、畏首畏尾;他的判断就像君王签发的命令,同样是发自自身充足的力量,同样是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这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家并不会乖乖地采纳权威的看法,就像君王并不接受命令一样;相反,他只承认经自己证实了的东西;相比之下,思维庸常的人,头脑受制于各种各样流行观念、权威说法和世俗偏见;他们跟默默服从法律秩序的普罗大众没有两样。 ----《叔本华美学随笔》
26、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We suppose to treat the treasure as the seawater,the more you drink,the thirstier you get.So goes the same with fame.
27、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28、人与人之间的许多联系主要是建筑在各式各样的被隐藏起来的自私动机之上,但某些这样的联系也包含了点滴的真正友谊的成份。这样,它们就得到了人们的美化和推崇。在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把这些联系冠以友谊之名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它们远胜那些泛泛之交 ,后者是些什么货色呢? 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大部分好友在我们背后所说的话,我们就不会再想和他们说话了 ----《人生的智慧》
29、虽然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却的确非自己力所能为。也就是说,正如火的燃烧需要通风才能开始和延续,同样,我们的思考活动必须由我们对思考对象的兴趣所激发和维持。而这种兴趣可以是纯粹客观的,也可以只是因主体的利益而起。只有在涉及个人事务时人们才会感受到因主体而起的兴趣;要对事物提起客观兴趣,那只有本质上喜欢思考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这样的头脑,思考对他们来说也就像呼吸空气一样的自然。但这类人却是相当稀有的。所以,大多数的学究很少对事物感受到客观的兴趣。 ----《叔本华美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