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我们告别之后。我慢慢地,慢慢地,就会忘记你的脸。想不起来,忘记身边的这张脸。在暗中看过那么长时间的一张脸,以为会记得,却原来依旧在遗忘。 ----《且以永日》
3、语言是最脆弱的。语言无法跨越时间,距离,疼痛以及绝望。 ----《彼岸花》
4、爱更多的人,也要允许对方爱更多的人。婚姻是不需要的除非是为了更深的友谊及一起发展,做爱时要视对方为一座庙宇,全然慈悲真诚和真实是生命最重要的事……印度人接纳了他的观点吗?觉得丹麦、荷兰之类的地方才深得他真传。
5、让心清净,看待他人与世界的方式也会清净。
烦恼唯心所造,徒然增添于人。
想想你给别人带去的是帮助、清洗、解脱,
还是打扰、纠缠、束缚。
给自己的一份自由,
就是给别人的自由。
6、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尝起,已生不退失,愿不断增长。 ----《得未曾有》
7、尖酸刻薄的措辞,无论出自哪种性别,不外是隐形的嫉妒和自我优越。人与人何必奢谈理解或评论,不践踏对方已经算是基本善意。但有时,我们连这种善意都无法保留。不知道这是在践踏自己心中良善和福德的种子。起码可以保持沉默。我对身边的人几乎不做什么评价反应里有自己的心魔。 人一贪执就会受苦,然后再困扰他人。 无论是贬低攻击他人,还是追随信服他人,得到的都不过是虚妄的自尊和欢愉。它们不会使内心的清净和洞察增长一分。比较有收获的,是能够发现和吸取到他人身上的美好能量,如果没有,他也不是你能够评判的问题。让自身强壮的唯一方式是,首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8、让对方去做想做的事情,成为想成为的那种人。让他兜转长路后去思考做的一切是否正确,以此检验对你的感情抵达哪一层深度。控制和操纵,其根基是软弱和恐惧。要做到的自信是,由他走到哪里都可以。你总是与自己的心,平和而丰盛地相处在一起。
9、我遇见你,如同遇见戴着花的鹿一样不易。 ----《月童度河》
10、以往也爱跟别人理论,试图控制局面。现在不多说什么话,愿意让事情自动发生和变化。以直心对人是始终奏效的,只是这直心需要懂得沉默,否则伤人伤己。 ----《月》
11、醒来后想,也许从小性格不合群,想法经常和别人不同,这种孤立感渗透良久,曾经带来压力。也许一直在试图找到心的栖息地。 ----《月童度河》
12、妄念熄灭,深入简出。什么是解脱?先不说解脱生死,不以习性和情绪煎熬自己,即是当下的解脱。 ----《月童度河》
13、很多人的一生,貌似忙忙碌碌,奔波颠倒,却又好像从未曾真正地生活过。 ----《月童度河》
14、经历时碎裂感很明显。只是复原的速度在加快。 ----《月童度河》
15、即使在深切的热爱里面
我们也是孤独 ----《八月未央》
17、不论心中出现什么,不要追随,让它由出现的地方被清除——这个本身就是觉醒的境界,有如泡沫从水中而生,又融入水中。不论你做什么,应以无念作为封印。
18、那些多愁善感的阶段已然结束。再没有柔长寸断,你死我活。有时也会陷入情感的圈套,但思路还是像刀锋般冷硬、直接。没有多余汁液,只有自我切割的声音。这或许是一种枯木般的迹象,但世界的显现也因此简单明了,没有抒情的余地,只有观望的眼光。旁观世间,也旁观自己。 ----《月童度河》
19、如果心有方向,不管外界与外境如何,都可以获得一处栖息之地。如同钟摆在动荡起伏之中,能够回到平衡的中心点。人身难得,一生短促而无常。但大多时候,人仍不知道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真实又是什么。我们活着,仿佛嫌弃生命太长,虚掷时光。又仿佛会永久地占有和享用这个物质世界,而不关心接下来的路会通往哪里。 ----《月童度河》
20、“如果你是一只蚌,你愿受尽一生痛苦凝结一粒珍珠,还是不要珍珠,宁愿舒舒服服的活着?” ----《月童度河》
21、世间这样荒芜,寂静深不可测——如果你不在我的身旁。 ----《河岸——写给父亲》
22、献出温柔而敞开的沟通,坦诚质朴而真实的经历。 ----《得未曾有》
23、她的语言一句句地出现,一句句地消失。随时都是末日。 ----《告别薇安》
24、接受残缺,半途而废,不可完尽。接受变化和结果。 ----《眠空》
25、先用劣根性和无明,跋涉过自私情爱的沼泽森林。来到开阔谷地,看到金色庄稼,邂逅因缘中的人。温柔互助共行一程。最终,爬到山顶,俯瞰苍茫世间,如梦如幻,又真实不虚。那时,自己与自己相遇,独自一人踏上归程。
27、大人们通常无法抑制“我知道”“我懂”“我经验过”“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的想法。自我强盛,无法给予孩子安静和独立的空间。应该懂得停止制造噪音和干扰。孩子不是用来玩耍的玩具,也不是用以控制的物体。从他们出生开始,即便幼小需要有人照看,也应当被当作独立的生命平等对待。 ----《月童度河》
28、爱是存在,是行动。它自身可以成为自己的源泉。 ----《眠空》
29、人无须太长寿,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完成各式任务,尽心尽力。死时安宁完满。
30、当我们在爱,也许是在尝试突破自己的界限。但为什么有时候最终以恐惧和逃跑告终呢?也许突破意味着,要接受一部分自我的死亡。爱会使我们觉得他人的福祉和喜悦更为重要。这是破除自我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