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到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事实上,如果不顾一切地逃避问题和痛苦,就会由此失去以解决问题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导致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而长期的,慢性的心理疾病,会使人的心灵停止生长。不及时治疗,心灵就会萎缩和退化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发现错误并反躬自省,我们通常就会找出问题所在,并作出相应的自我调整。我把那些不会自我调整的人称为“说谎的人”,因为他们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自欺欺人,对自己的错误和陋习茫然无知。他们发习惯性思维就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无论何时何地。即使错误有迹可循,他们也不会做出自我调整,反而去抹杀这些错误痕迹,并为此消耗他们大量的精力。不仅如此,他们还盛气凌人,经常责备他人,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以保护他们自己的病态。这种抹杀和责备,恰恰就是他们的罪恶之源。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他口口声声说他热爱自由,与其说压迫性的力量让他受到伤害,不如说是他主动放弃自由和权力。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一定要警惕,责备与愤怒和仇恨一样,都会给人带来痛快的感觉。发泄愤怒能让人一吐为快,责备他人能让人舒服,仇恨则让人过瘾。它们就像其他使人快乐的活动一样,容易让人上瘾——你甚至会迷上它,会养成习惯,无法自拔。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批评他人很容易,不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能把批评当成家常便饭,可是,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你认为自己爱他人却没有躬身实践,就等于从未爱过。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我不相信通过单一的治疗方式,单一的解决方案,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M·斯科特·派克
●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我们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也很难接触到其本质。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首先,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痛苦。我想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回避放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让双脚踏上旅途。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适当放弃过去的自我,才能使心智成熟。人生各个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只有放弃过去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顺利进入人生下一阶段。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找到人生的方向,通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投机取巧或头脑中的灵光闪现,很难达到目标。真正的自制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态度谦虚,脚踏实地。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不仅苦难重重,而且还错综复杂,没有公式可循,也没有简单的答案。
……
任何人面对痛苦的决定时,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一次次地追问自己,从中寻求答案。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心灵之痛,通常和肉体之痛一样剧烈,甚至更加难以承受。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耶稣说:“不去评判别人,你自己就不会被批评。”但他没有说:“永远不要评判。”只不过每一次对别人品头论足时,也要准备接受别人的品头论足。耶稣还曾说过:“首先取出你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把眼中的木屑看得更清楚。”意思是,在评判他人之前,先评判自己。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选择拖延时间,幻想问题会自行消失;有的人选择对问题视而不见,欺骗自己认为问题与己无关;有的人选择娱乐、酒精或毒品,想把问题排出在意识之外,让自己尽量忘记问题的存在,以换得片刻的解脱。 我们总是逃避问题,而不去与问题正面搏击。我们总是想远离问题,不想承受解决问题要经过的那段痛苦。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世界上没有任何美好的事物是长久的。换句话说,幸福是短暂的,不幸才应该是常态。 “他很难去接受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值得信任的。他认为如果冒险去信任他们,无异是偏离了固有的地图。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这不是洗脑,也不是盲目的宗教信仰。这是一个起点,书中用更多篇幅是我们在认识到了人生苦难重重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你需要控制表现欲,克制自己的急躁,不去证明,不去争辩,不去说服,不去逃避。安静下来,站在对方的角度,听听到底你爱的人在说什么。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面对一个一个接踵而至的问题时,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大的来看,一是解决问题,二是规避问题。作者认为,解决问题,是痛苦的,但在痛苦中,伴随着能力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而规避问题,往往不会使痛苦消失,持续的逃避还会使心智退化。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呢?这就是自律。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每个人,就像生活在蛋壳里。我们被这种自以为是的安全感填满周身,在这里面我们不用承受压力,不用面对痛苦,不用承担责任。我们舒适的生活着。 而对于一个鸡蛋来说,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 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仅仅把得到别人的爱当成最高目标,你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想让别人真正爱你,恐怕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着与被爱着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相当多的人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原有的地图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一辈子真的很短,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永远真的没有多远,所以不妨对爱你的人好一点,也对自己好一点,今天是你的枕畔人,明天可能就是你的陌路人,如果这辈子来不及好好爱,就更不要指望下一辈子还能遇见。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爱的努力,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样获益。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