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断章取义,有人装疯卖傻,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听别人说话。 ----马頔
●偏偏我们爱的断章取义.
●很大程度上无论是被窥视曝光隐私还是自己曝光,都是娱乐大众的一种方式。但是被恶意断章取义地窥视隐私了,还真就只有自己进一步曝光才行。
●永远不要自以为是恶意地“断章取义”再“拼凑”地去歪曲某人某事。早晚会成为别人笑料的。
●一字千金 金玉良言 言听计从 从宽发落 落落大方 方寸不乱 乱世英雄 雄才大略 略见一斑 斑驳陆离
二话不说 说三道四 四平八稳 稳如泰山 山清水秀 秀外慧中 中流砥柱 柱天踏地 地久天长 长年累月
三生有幸 幸灾乐祸 祸不单行 行将就木 木讷寡言 言传身教 教导有方 方寸之地 地广人稀 稀奇古怪
四海一家 家常便饭 饭囊衣架 架海金梁 梁孟相敬 敬老尊贤 贤妻良母 母以子贵 贵耳贱目 目不暇接
五雷轰顶 顶礼膜拜 拜将封侯 侯门似海 海阔天空 空洞无物 物是人非 非同小可 可歌可泣 泣不成声
六神无主 主观臆断 断章取义 义不容辞 词不达意 意气风发 奋发图强 强颜欢笑 笑里藏刀 刀光剑影 ----《龙门书局》
●同一句话如果说于不同人、不同场景、不同时间、不同……,意思和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完全相反。这就是“断章取义”的“魅力”,呵呵。
●但春秋时列国的赋诗只是用诗,并非解诗;那是诗的主要作用还在乐歌,因乐歌而加以借用,不过是一种方便罢了。至于诗篇本来的意义,那是原很明白,用不着讨论。到了孔子时代,诗已经不常唱歌了,诗篇本来的意义,经过了多年的借用,也渐渐含糊了。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得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拉出一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实变本加厉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
●不是不喜欢句子,而是更爱原文全篇。只看一句容易断章取义。原文让我更爱作者更懂生活。
●十七岁琴声还悠扬,梦想也才启航,断章取义撷取一段青春年华的片断,看看这横断面的印迹,旋转着晕眩,像那时光定格,少年游风景再好怎及年少,喜欢莫扎特《第十七钢琴协奏曲》每一个音符都敲打在记忆的墙上清脆带着轻盈的质感,让诗与乐带领我们穿越岁月的丛障,给我一个小小的希冀。
●我喜欢写信,因为写信可以一次性把很多很多想说的话说出来,不用零零碎碎,不会断章取义,没有生气,没有争吵。不必担心自己脑子转得慢,话都没想好,不必担心打字慢,想说的没打出来,对方就来了一句,让你把前面那半句删了回去。
●笑里藏刀》的背景音乐开场七零婚后的平淡,经营的谎言,岁月的风帆,幸福的暗淡冲散八零的迷茫,断断续续的藕断丝连,扑朔迷离的围城九零的奔放幻想的放量,追求中的自我丢失换来成长服务员的断章取义医院流产的火爆医生的不失单调,都一一揉碎在这繁华喧闹的夜色之中。——青云2011.12.31《轻度出轨》话剧有感
●最反感的事,是某个人突然跑来说“哎,那谁谁,最近对你好像有意见。”搞得心里好不是滋味。
先和你假装推心置腹,无话不说,接着断章取义给别人说你咋咋滴,然后给你说别人对你有意见,最后躲阴暗处看是是非非,掩盖贼兮兮,贱嗖嗖偷偷淫笑的嘴脸。被制造出来的偏见真可怕。
●断章取义可以称为一种恶劣的行为,不少人是有所企图以自身为出发点蛊惑人心比如歪曲孔孟之意,但一本经典名著的片段断章之后所得的认可却胜过原文,这也许恰符合了受众的心理,连作者也难以企及的心理。这对作者而言很难说是幸事还是不幸,因为一个杰出的作家既要有自己的见解又不能完全脱离大众的眼界。
●必须要具备宽阔一些的视野。就一个人所能够体验的信息量而言,可以说要在短期之内输入过多信息是很困难吧!于是,场景便会一下跳东一下跳西,观察它们的角度也会出现频繁的转换。令人眼花瞭乱的展开,是基于有意进行的观点切换而成立的人为条件。另一方面,实质现象在那分分秒秒中总是慢慢顺着时间,如影随形跟着人们,在社会里头摩擦,然后平稳地进行下去。只不过,性急的人们将其断章取义,予以单纯化以及抽象化,藉由瞬息万变的信息组合来认识它罢了。换句话说,不连续的乃是人们的认知。在这种非连续当中,我们希望找到共通点,串联成物事的道理。就如同星座一般,把点和点之间连结起来,想从其中窥出连贯性。或许我们的本意是将那些七零八落的东西拼凑到一块,然而使得它们七零八落的压根儿便是 ----森博嗣《濑在丸红子系列》
●其实真的,很多时候,在自己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看不过眼,无论你做的多么仁至义尽,他们还是认为你是个虚伪的人渣,而且,当你真心真意想解释的时候,当你千方百计的解释,就算你有再美的语言怎么样都不能撼动他们的想法一丝一毫。甚至有的时候只看到事情表面就断章取义,很多事情都不是表面那样的。我也终于知道了三人成虎也不是乱说罢了,谣言比任何一把武器打击一个人的内心威力大。真的没意思。懂我的人,无论我做什么,他们都懂我,支持我;而不懂我的人,无论我做什么,他们永远都不会懂!
●我们不敢说话,就算我们说了,也会被无视或断章取义。我们曾经和你一样天真,以为这里处处是花园,以为光凭努力就能触及到理想。但抬头仰望金字塔顶的服务者们,手捧着被赐予的“幸福感”退缩到全世界最自由的无路由网,靠低廉的成本互相沟通,靠游戏来缓解生活的痛苦。仅仅这样,他们为了利益,仍然雁过拔毛般的想尽办法,我们已经习惯了沉默……但这沉默并不代表奴颜卑膝,这钟声会传给你我们的力量,今天他们能为剥削一个游戏而不择手段…… ----《网瘾战争》
●是俺自动地最大程度自己曝光好,还是被尔恶意地断章取义地曝光好?估计傻瓜都知道同一个坑不应再掉进去第三次的道理,哈哈……
●别因为怯懦和谦卑,
就让别人断章取义不负责任的评论,
败了自己生活的兴。
活着都委屈,
就看谁值得
●其实记忆是最没意义的东西,除了那些能提醒你疼痛入骨的,就是貌似美妙的断章取义的自欺了。
●闲来无事,雨中漫步。
想想。
语言,人们达成的默契;
数学,自圆其说的架构;
哲学,神经病的胡言乱语;
科学,管中窥豹的小技;
神学,自以为是的断章取义;
美学,适应规则后的适应;
把人类放到时间的长河里,
用显微镜也难以寻觅。
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学习,工作,生活。
●我并不想说,南北地方或者人,那个好,那个坏。显然这是断章取义,不科学,也没有对比性。就像吃大蒜与喝咖啡不能比优雅一样。争论都会显得彼此不优雅。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如果你被严重侵犯了私人空间,被蒙在鼓里断章取义地娱乐了大众,是继续忍受恶娱还是找个另外的空间做最大程度的澄清和自卫反击?!
●要歪曲和毁谤一个真理,断章取义是最便捷的方式。 ----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2,作家出版社》
●在小城市我们的奋斗
牺牲掉未来的可能还必须半身浸泡在当下
大家发疯地守着数字
定论为科学性的数据
争相买着10元一本的各种成功之道的盗版书
到头来有的人能说出那么几个案例
却听着总是哪里不对劲
断章取义的学习好比天花乱坠的前期宣传
一塌糊涂的品质
有的人干脆找不到答案二字
盗版终究成为垃圾桶里有点分量的杂物
小城市喜欢热闹暴富
里子面子的事情也很多
急功近利最终不善而终
每天努力寻找方法
穿过别人的过程却走不到自己的终点
就像楼房的格局
整个城市高规格的复制
●也许是自己还不够成熟,所以还是喜欢表达忧伤(只限于无法压抑住的忧伤),但我悄悄地将表达方式——由直白改为隐晦,懂得的人便懂,不懂得的人便永远不懂。不能让不懂得的人看懂,以防他看完不默默走开,还一脸我什么都知道的样子,断章取义的砸出两个毁心情的字眼:矫情。哈哈。
●当下的价值观,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断章取义。
●国人很少有把别人的命当命看,不过是饭后闲谈,登堂之梯。之所以会仇富厌官不是因为他们贪婪而是因为自己非富非官,自私从骨子里长出来。将人分三六九等,只要自己是在别人的上一等就是大喜,以至于忽略了踩着自己的人,因为自己能欺压人而支持他人欺压自己,所谓的强者理论。因为一件对事而不见错事,擅长断章取义,听风是风,听雨是雨。
●暗恋的人总喜欢断章取义。
●若要使观点产生粘性,第一步就是要简单。所谓简单,绝不是指化智为愚或断章取义,也不是说一定得用粗浅词汇。我们这里所说的简单,是指找到观点的核心。 ----《让创意更有黏性》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复杂的,真假只是硬币两面。先入为主或断章取义和真相往往混杂在一起。而不论如何你都会按照你的头脑去解释。如果你担心,你就会担心它;如果你在怀疑,你就会怀疑它;如果你是信任的,你就会信任。别问我怎么看,我看或不看,答案都在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