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形而上学的格言
日期:2018-03-17 23:36: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形而上学的格言

  ●但我们醒来,它晦涩不明。
我们起床,它显得古怪
我们走入街道,便遭遇整个地球
银河太阳系,还有古老的不确定性。

(吃点巧克力小姑娘
吃点巧克力!
瞧,除了巧克力,世上没有别的形而上学
瞧,一切宗教教给我们的,不如一个糖果店多呢。
吃吧,脏兮兮的小姑娘,吃吧!
要是我也能像你一样吞咽巧克力和同样的真理
我沉思,剥开银色的叶状锡纸。
把它扔到地上,仿佛扔掉了生命。)

但起码,出于对永不能成为之物的痛苦
写下这迅疾优美诗篇
通往不可能之物的破败门廊。
起码我保留了无情的轻蔑,
起码,在庄严姿态中,
我将没列上清单的脏烂衣衫,掷入事物进程
待在家里,一丝不挂。 ----费尔南多·佩索阿《烟草店》

  ●幸福和谐生活客观标志是什么?不可能有任何这种可以描述的,这也是很清楚。这个标志不可能是一个物质的标志,而只能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标志,一个先验的标志。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存在"?"此在"?"生存",存在之为存在,这个永远令人迷惑的问题,从自古被追问,今日还在追问,将来还会永远追问下去。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对托马斯而言,小径连接的不仅是真实地点,更会向外发散,导向形而上学,向后追溯,导向历史,向内挖掘,导向自我。 ----罗伯特·麦克法伦《古道》

  ●不贪与不嗔作为健康或正面的情绪之源言之成理,且可以接受。同样有趣的是,不痴是道德行为合理基础错误伦理观也可能是源于个人欲望和情绪。根据佛陀分析,唯物主义道德伦理受到断见论(uccheda di.t.this)的影响,其本身也受制于欲望。因欲望而产生耽著(ta.nhaa-paccayaa di.t.thi-upaadaana.m),而耽著又可理解为四种形式,其中之一就是对形而上学信念的贪执。 ----Dr· Padmasiri de Silva《情绪心理学的佛学视角

  ●求知是人类本性。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世界上总有那么些姑娘,把美表现深入骨子里面去,就仿佛只要她一笑,地心引力都不足以抗衡她的魅力,这样的女子就真的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但只要是极致东西,在受到赞美同时,也要接受批判,所以她们是毒蛇,是妖精,是所有诗人作家的情妇。诗人把她们囚禁在哀怨诗歌里,由世人传唱,一遍又一遍的鞭笞她们,直至她们又从哀怨里生出一种大快人心美感来。作家则把她们流放到作品中,及尽所有可能的赞美她们,把她们的虚荣心膨胀到无限大,最后由世人把她们从作品里生来硬拽出来,就放在世界上,甚至都不用恶语相向,那种从天堂跌进地狱失落感就会一点点的撕咬她们,使她们从生物意义上消失,从形而上学里真真实实的掉进地狱里面去。再过个几百年的后来,文学诞生

  ●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爱情,不是纯生理动物式性欲,也不是因异性的某种外部特征而引起爱慕的性爱,它虽然包含着前两者,但更要求人格完整和向精神性的事业升华超越能力。换句话说,爱情不仅要求在对方感受性爱的欢娱,而且要求在对方实现自己审美情趣理想。最持久的审美情趣和理想,莫过于爱人自由创造的对象本质取得了超越自身的社会形态,它引起社会尊重,并在这种社会的尊重中直观我的爱情本身,爱情获得了尊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情总是对一个时代的超越而具有永久青春的魅力。你可以追求它,但不能完满地得到它,因为爱情对自身也是超越,当你以为得到她时,她或许没有事业的果实而枯萎了,她或许有了事业的果实而不再是爱情的花朵。这或许是爱情的悲剧性的形而上学本质吧。 ----张志扬《幽僻处可有人行?》

  ●你知道当年那些提出先进运动青年都是些什么人么?他们无一不是出身良好,没有生存困苦难题,在优越环境中长大。他们不需要考虑耕种和天灾,不需要考虑漏雨的屋檐和残破的铺盖,他们思考的是更形而上学的东西,他们考虑精神,考虑人权,考虑博爱。 ----南东北西《落落清欢》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说法,当科学逻辑把“可说的”的事情全都说清楚了,就会剩下一些“不可说”的事情,如果强说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就会形成既不真也不假的无稽之谈,即没有真值的言论典型的就像大多数的哲学言论,尤其是形而上学。不可说的事情超过了我们的知识能力,所以,只要试图去说就只能说出无稽之谈。维特根斯坦虽然反对无稽之谈,但并不反对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因为他发现,那些不可说的事情正是最重要的问题,比如生活的意义、世界、道德、美学观念等等。我们活在那些不可说的事情中,我们就是如此这般活着的,虽然谈论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必定是无意义的,但那些不可说的事情确实有价值的,我们不得不对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心怀敬意”。 ----哈里·G·法兰克福《论扯淡》

  ●凑乎着,不意味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不代表毫无原则的强颜欢笑、将就迁就,凑乎着可能仅仅在达不到最高层次的自我降级并心安理得的想要实现幸福,我们矢志不渝相信社会主义都有初级阶段,实现终极目标都要三步走,勤劳善良的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实现者们,都在根据国情制定路线方针,而且不同时期不同战略,何况我们仅仅只是屌丝人生。不凑乎,我们很赞同,只是全面否定“凑乎着”违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吕慕白《爱慕生》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它感觉,我们都特爱观看。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根据早期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人的灵魂曾经在另一个世界见过各色各样完美的理型,那是个尘世不可能存在的绝对形式,例如最美的美、至善的善,以及符合数学定义的圆。」 ----梁文道《我执》

  ●I was thrown out of college for cheating on the metaphysics exam; I looked into the soul of the boy sitting next to me.
我因为形而上学考试时作弊而被大学开除了——我偷看了邻座同学的灵魂。 ----伍迪·艾伦

  ●“ 所谓直觉, 就是一种理智交融, 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身于对象之内, 以便与其中独特的, 从而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

  ●什么东西丢了?是辩证的丢了,还是形而上学的丢了?反正都是丢了。

  ●追求基准的人总是多于追求极端的人。获得上述数目,以及获得上述数目的一半或十分之一,所涉及的人类心灵挣扎,远远多于任何致富计划或任何形式的苦行主义。事实上,所涉及的数目愈小,人们为获得它而投入的情绪就愈大。这么说来,其拿手好戏处理人类心理种种错综复杂关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六千卢布视为一笔巨款,其理由就在明显不过了。对他来说,这意味着一大笔人类投资,一大笔细微差别,一大笔文学。简言之,这与其说是货真价实的钱不如说是形而上学的钱。 ----约瑟夫·布罗茨基《小于一》

  ●爱情是多无聊的东西,它的用处比不上逻辑的一半,因为它什么都不能证明,它总是告诉人一些不会有的事,并且总是教人相信一些并不是实有的事,总之,它是完全实际的,并且在我们这个时代什么都得讲实际,我还是回到理性上去,还是去研究形而上学吧! ----王尔德

  ●艺术使思想心情沉重。——形而上的需要多么强烈,人的天性多么难于同这种需要诀别,由以下情况可见一斑:一位自由思想家即使放弃了一切形而上学,艺术的最高效果仍然很容易在他心灵中拨响那根久已失调、甚至已经断裂的形而上学之弦,便如,在倾听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某一段时,他会感到自己心中怀着不朽之梦想,远离大地,飘摇于星星的大教堂中:众星在他周围闪烁,大地渐渐沉入深渊。——如果他意识到这个境界内心就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刺痛,向着替他引回失去的爱人——所谓宗教或形而上学——的人喟叹。他的智性在这瞬时受到了考验。 ----尼采《悲剧的诞生卷——出自艺术家和作家的灵魂》

  ●年轻时不要随意进入形而上学的境界
那样只能说明自己不快乐
只会让自己不快

  ●在所有的感觉中我们认为视觉最好用,它能让我们看清楚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加缪:世界是荒谬的。当形而上学不存在后,历史和个人的目的都不存在了,人生和世界没有任何目的,所以世界是荒谬的。 ----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看,除了巧克力,这世上没有什么形而上学,看,所有宗教教诲都比不上糖果。 ----费尔南多·佩索阿《烟草店》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把“生命意志”改成了“权利意志”。权利意志是指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强壮、更富创造力的欲望。尼采把人分成了强者弱者,把道德分成“奴隶道德”和“贵族道德”,推崇强者和精英主义,反对人人平等。他认为,同情弱者这没错。但弱者不能以此为理,去要挟榨取强者,去拖强者的后腿,这样做是可耻的。 ----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在其《后分析篇》Ⅱ.11中,他以一种较令人满意方式论述了4类原因:“有四种原因:首先,物自身的本质;其次,存在物所必定具有的条件;第三,物质运动的第一推动力;最后,物质的目的或目标。”这就是被经院哲学家普遍采纳的把原因划分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4种的根源,我们从《苏阿茨形而上学争论录》中可以看到这种划分——经院哲学的真实概要。 ----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我们的学术方向是以科学为普遍的尺度。我们不注意他们的生命学问。读哲学的是以理智游戏满足。西方的哲学本是由知识为中心而发的,不是“生命中心”的。我们这几十年来的哲学界是以学西方哲学为主的。所以只注意了他们的“知识中心”的逻辑思辨,接触了一些逻辑问题、科学问题,以及外在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问题,而并没有注意生命的问题。读西方哲学是很难接触生命的学问的。西方哲学的精彩是不在生命领域内,而是在逻辑领域内、知识领域内、概念的思辨方式中。所以他们没有好的人生哲学。 ----牟宗三《关于生命的学问》

  ●有该守护的东西的人和没有该守护的东西的人哪边更强,我觉得这种事应视情况而定,不过如果从更高的角度从容地看待问题的话,也许会发现原来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所保护的东西保护着,所以有该保护的东西会更好一些。没有该保护的东西的话确实行动起来很自由,可是自由这东西不是那么简单的。虽说如此,说到底,如果有该保护的东西的话到时候就应该去防御,可是这并非说没有该保护的东西就必须要转而进攻,所以把有该保护的东西的人和没有该保护的东西的人拿来作为反义词讨论,也许只是在回避真正问题,可事情是怎样的呢,一口说什么该守护的东西,有时候那也许不是物质性的或是朋友家人以及恋人这种存在,而是气度矜持自尊之类的东西,所以如果把这种形而上学的东西也要包含进“守护”来思考的话

  ●哲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毫无价值可言的,因为哲学家都知道,真正的哲学是形而上学,这和大多数唯物论者相悖。但对我而言,哲学是占其首要地位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一定要从非理性的思维世界中找到方向。这样你才知道你究竟在做些什么,而不至于精神死亡。

  ●只是因为心中的小情绪言而无尽,我才在深夜和你谈起形而上学。 ----灯笼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形而上学的格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