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贴:黄忠60岁跟刘备混,德川家康70岁打天下,姜子牙80岁为丞相,佘太君100岁挂帅,孙悟空500岁西天取经,白素贞1000多岁才下山谈恋爱,年轻人,你说你急个球!下帖:盖茨39岁成世界首富,陈天桥31岁成中国首富,孙中山28岁创办兴中会,孙权19岁占据江东,丁俊晖14岁拿世界冠军,邓波儿7岁拿奥斯卡,康熙6岁登基,贝多芬4岁作曲,葫芦娃刚出生就打妖怪,你说老子急不急
●长城,长城是个梦,是空的,是个无用之物,顶多是个摆设,长城啊长城,自秦始皇开创长城,仅两世就垮了,大明朝怎么样啊,他们用了百年之功万人之力,没有挡住我大清入关,江山易主,朕要以王道治天下,你们记着,从今天起,停建所有的城墙关隘,并诏告后世,凡大清国君,当持王道,取民心,狭兵马,永不筑长城。 ----《康熙王朝》
●朋友之间不谈钱!为什么呢?朋友借钱是用来干嘛的,周转嘛!周转的 意思是什么?周转分为自传和公转,他和你借钱的时候是自转,今天借钱,一天之类就能到手,但是当还钱的时候就是公转了,不知道要转到什么时候。也许不知道太阳围着什么7兰37c星系什么的转了多久,可能要转到黑洞发光吧哈哈。人生如梦,朋友如雾,你借钱给雾,那一借就散了。康熙字典给朋友的定义:凡言朋友,非惟人为其党,性行相同,亦为其党。这中间没有带一个钱字吧,因此朋者不谈钱!谈钱伤感情,当然爱人、亲人之间更是如此道理。 ----黄子华《黄子华讲朋友借钱》
●“盐商在开始贩盐之前必须缴纳的六种主要额外规费,包括:发给盐引之前支付盐官和衙门文员的额外费用,金额是每引二钱;在运盐船舱口检核盐的体积、重量的费用,每引七分;通过各检查登录盐时付给检查员的茶水费,每引二钱;船只航行长江必须取得通行许可,每引若干分,船只的许可、执照的封印、拆封印、航船的最后许可,每引若干钱,加总后每引约二钱七分;各关口都有各种名目的规费,还有支给督盐官和驻防兵丁的费用,难以细数;到了船只泊靠江西、湖南、湖北各口岸,还须付给督盐官若干钱,停放费若干分,盐的取样费若干厘,更不消说检查船只文牍的一般费用,总计约每引二钱五分。保守估算,这些支出至少让每引多增加一两的费用。 ----史景迁《曹寅与康熙》
●有这么一道奏折,提到商人入府学,取得巨人资格的问题(一旦商人赚了钱,便会开始关注自己的社会地位)。李煦提到,两淮盐商原籍多为山西、山西,或徽州。山西、山西之西商子侄,准予童生资格入扬州府学,名额十四人。然而徽商并无名额,因为徽州与扬州同属一省。但徽州至扬州,相隔千里,家居扬州的徽商,根本无法回原籍参加考试。所以,徽商祈请将其子侄依照西商惯例,亦于扬州府学有十四名名额。 ----史景迁《曹寅与康熙》
●穿越回清朝,跟随康熙大帝策马奔腾斩杀葛尔丹。望秋水绵绵身处圆明园看道士为雍正炼丹。长衫马褂江南街巷与弘历擦肩过,站阁楼之上看穿梭巷子里的姑娘。深冬之夜慈禧又训斥光绪变法,小儿喏喏不喘。东四二条小胡同里的一户人家天,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悠悠历史·望今兴叹
●八股文的字数也有限定。明初制度:乡试、会试,用《五经》义一道,500字。《四书》义一道,300字。清康熙时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书写亦有格式。明清两代,八股文是几乎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课。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用它。不会写八股文,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就难以做官。而八股文的唯一用途,即在于应付科举,此外毫无实用价值。明清时期许多有识之士,均对八股文深恶痛绝。它最后终于被废弃,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 ----辛伟伟《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少年十五十六时,弯弓盘马百事隳。不解将身事名主,惟爱射雉南山陲。 ----史景迁《曹寅与康熙》
●向天再借五百年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
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
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
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
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
豪情不变年复一年
做人有苦有甜善恶分开两边
都为梦中的明天
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
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康熙王朝》
●康熙:“你们记下朕说的每一句话,一个字也不要漏:康熙三十三年一月十日,朕视察八达岭,抚今返昔,感慨万千,特颁旨如下,长城,长城是个梦,是空的,是个无用之物,顶多是个摆设,长城啊长城,自秦始皇开创长城,仅两世就垮了,大明朝怎么样啊,他们用了百年之功万人之力,没有挡住我大清入关,江山易主,朕要以王道治天下,你们记着,从今天起,停建所有的城墙关隘,并诏告后世,凡大清国君,当持王道,取民心,狭兵马,永不筑长城。” ----《康熙王朝》
●朕是皇帝,皇帝是不求人的,但外公求你,不要再复仇了。 ----康熙《康熙王朝》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康熙
●天下的人多了,别以为自己最聪明。 ----《康熙微服私访记》
●“满汉生活的交流互动是清初最有意思的面向之一”。 ----史景迁《曹寅与康熙》
●有这么一个人,用他的旷世才华、多情风骨,拨动了大清朝那根冷韵冰弦,在康熙盛世弹奏一曲人间绝响。 ----白落梅《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阙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埋下伏笔,安静蛰伏在人生里静候结果开花的一天——他被人记取,不因他是权相之子,不因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而因他是横绝一代的词人。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
●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事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务室咸丰,内外同治,千秋光绪,万众宣统
●白天的紫禁城金碧辉煌,可在夜里,朕却感觉到杀机四伏。 ----少年康熙《康熙王朝》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来自中国--256岁根据切尼斯世界记录大全记录:报道的最长寿者是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岁。
●她是扎在朕心上的一根刺啊,这刺啊,扎进去痛,拔出来更痛,你那时候提她,就是要把这根刺拔出来呀……唉……朕老了,不想拔出来了,她扎得太深了,朕要带着她同赴黄泉…… ----《康熙王朝》
●人才藏在人海里,就像锥子搁在裤兜里,这锥子嘛,一个是要出头,二是要扎人。 ----《康熙王朝》
●这个故事说的是清朝光绪年间,具体哪一年,太久远,记不住了。
说的是山东临清州,有个人叫刘安生。他爹,是原先临清的一个武官,做到把总。
临清嘛,是大运河出河北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码头,在康乾盛世那当儿,这里是商铺林立,五行八作秦楼楚馆遍布林立,就是远在江南一带的大商人,也得到这里来做买卖,端的是个花花世界,被称为“小南京”。
无论是康熙爷六下江南,还是乾隆爷南巡六次,都是打这里停靠御舟。因此,各衙门和街面上,建筑也是干净严整。
可后来白莲教大起义,加上江南闹长毛、北方闹捻子,大清国国事日衰,朝纲不振,曾文正公横空出世,带领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诸位大人,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平定长毛及之后的捻军起义,气息奄奄的大清国,才又延续下去。 ----齐州三爷《古玩笔记》
●乾隆与雍正的复杂关系或许并没有乾隆与康熙的关系那么为人所熟知,然而,雍正对乾隆的影响却丝毫不逊色于康熙,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雍正对弘历也寄予了厚望,否则他也不会选择弘历作为继承人,或是煞费苦心地在1722年春将弘历引见给康熙。有证据表明乾隆确实可谓雍正的掌上明珠。例如,1723年,雍正作为皇帝首次主持祈谷大典(每年最重要的礼仪,正月举行,以祈获丰收),曾赐乾隆胙肉分享。这一姿态象征着雍正对乾隆的信任,也预示着皇上的抉择。当年晚些时候,雍正决定秘密立乾隆为皇储。乾隆之弟弘昼对此也有记载:“吾兄随皇父在藩邸时,朝夕共处,寝食相同。及皇祖见爱,养育宫中,恪慎温恭。皇父见之,未尝不喜,皇父闻之,未尝不乐。” ----欧立德《乾隆帝》
●“曹寅此时的生活迷人之处不在于他要分心认同满汉文化,而是在于他如何成功融贯满汉文化”。 ----史景迁《曹寅与康熙》
●终十八世纪,两淮盐商似乎越来越有钱。不过,根据曹寅与李煦的盐课奏折,尽管他们有所谎报欺瞒,但要说兴旺,那还是以后的事。康熙朝的盐商自然不是赤贫;他们在康熙南巡至扬州时以豪奢的排场来接驾。不过,他们的处境也不是那么稳定,也绝非只赚不赔。巡盐御史亦无法指望年年顺利达成盐引的定额。 ----史景迁《曹寅与康熙》
●我是前龙(乾隆),你是后龙,我是康西(康熙)你是康东
●时光仍在,是我们在飞逝。推开大清朝关闭的重门,尘封的记忆如同冰河破裂,在历史的河道奔涌。追隐在岁月帷幕后面的,是无数风流王者,金戈铁马,逐鹿中原的故事;无数折腰英雄,驰骋疆场,碧血黄沙的故事;甚至还隐藏着许多儿女情长,肝肠寸断,催人泪下的故事。有这么一个人,用他旷世才华,多情风骨,拨动了大清朝那根冷韵冰弦,在康熙盛世弹奏一曲人间绝响。 ----白落梅《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
●有的人是因为看冰晨来看康熙,有的人是因为看康熙而看冰晨 ----《康熙评论》
●男儿何不当走狗,卖掉中华五十州。
请君且看教科书,几个英雄威名留?
人说历史后人写,后人不记祖先仇。
只说英雄违天命,阻碍融合逆潮流。
岳飞功高非英雄,冉闵屠胡万事休。
天祥成功张煌言,不及施琅一走狗。
满夷胡虏成兄弟,民族融合是主流。
五胡乱华无人记,扬州十日血白流。
清宫大戏连台唱,康熙雍正人心收。
汉人皆成胡人狗,可喜之辈也风流。
秦桧三桂弹冠庆,我辈如今能出头。
他朝日寇来融合,中华家庭添新口。
开门焚香来庆祝,民族突破五十六。
●词?蝶恋花
作者:清?纳兰性德[1]
今古河山无定距。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九岁。 ----纳兰容若《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