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人怎样度过一生,它想,守候在终点的,永远是恐慌。 ----丹尼尔·凯曼《名声》
●这里可以欣赏到前方的景色溶入虚无飘渺的意境中。清晨三点是他最喜欢的时刻。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眉际流下的汗珠刺痛了眼睛,但是我仍尽力张开。我必须提防那座嘲笑的墙,否则它会挤过来将我压碎。我会好好看住它的!410名精神病罪犯,如幻影一般被上帝遗弃在这有如黑暗洞穴毫无尽头的大厅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突然,这还是生平头一遭,在未经角色转换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像他们,这就是真正的融合,他已成了廿四个不同人格的整合体了,他既未变成罗宾汉,也未变成超人,而是一个非常普通、反社会、没有耐性却拥有智慧与才能的年轻人。正如乔哈丁医师曾经说过的,融合后的比利,或许会远不如各个「人格」的总和。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你的方法完全错误……你是否考虑过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愿意承接你的案件?因为他们担心可能说错话而遭到指责。但是,如果你认为林德纳曾经因为伤害你、误了你的治疗,而让你一生都得待在铁窗中的话,那么我就赞成你的做法。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丹尼尔觉悟了!他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收到罚款通知书。用铁链把自行车锁在大树上,这个看似十分平常的举动,对于真正爱护树木的人们来说,那是一种虐待树木的行为,是对树木的侮辱!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都讨厌用铁链来束缚自己,更何况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啊!人有尊严,难道树木就没有尊严了吗?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快乐,更加美好啊!
●【驱动力】丹尼尔·平克 效率·利益·价值·优势·焦点·差异。这些都很重要,但他们缺乏唤醒人类心灵的能力。
拉尔夫·林顿 强力部落集结必须有三大因素 相似的文化·频繁的互动·共同的利益
●只要不断重复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理现象。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数学并不会使人脱离现实世界,恰恰相反,数学牵引着现实,让人更加接近现实,让现实更加清晰。 ----丹尼尔·凯曼《丈量世界》
●除非一个人很聪明,否则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成为势利鬼,我有这种权利,马丁没有。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尽管返回了现实,但是我仍在思考内心的争辩。那只讨厌的虫逃掉了。我暗自满足于自己的知觉,因精神与肉体的胜利而感到骄傲。在精神上我并非无能,仍然还有战斗能力。我没输但也没赢。我打破一扇窗,但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么做。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事实上全世界都是由死亡构成的。每一捧泥土都曾是一个人,在这个人之前,又是另外一个人。每盎司空气都被已经死去的人们呼吸过千万次。老是去在意尸体不尸体的,究竟是谁的问题? ----丹尼尔·凯曼《丈量世界》
●书店有十五个玛雅宽,二十个玛雅长。她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她有次花了一下午时间,通过在室内一次次躺下而测量出来的。幸好没有超过三十个玛雅长,因为那天她最多只会数到三十。从她在地板上的有利位置望出去,人们就是鞋子。夏天是凉鞋,冬天是皮靴。莫莉?克洛克有时穿高度到膝部的红色皮靴。A.J.穿的是鞋头为白色的黑色运动鞋。兰比亚斯穿的是圆圆的大头鞋,伊斯梅穿时而像昆虫时而又像珠宝的平根鞋。丹尼尔?帕里什穿棕色的懒汉船鞋,鞋里还装着一便士。玛雅拿到一本书会先去闻。她拆掉书的封套,然后举到脸前,让硬纸板包着自己的耳朵。书本典型的味道有这些:爸爸的香皂,青草,大海,厨房里的餐桌以及奶酪。 ----加布瑞埃拉泽文《岛上书店》
●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但要有最好的希望。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在场中唯一没有受外界影响的就是沉溺在痛苦之中的修,他缩成一团,身体因疼痛而颤抖着。
很痛很痛,这种宛如身体被撕裂的痛苦,就像是很久很久以前,他被光明神殿的人钉在石台上,一点一丝地感受到自己血肉融化般的痛苦。不仅是肉体上的,还有精神上被所有人遗弃的痛苦和绝望。修恍惚地睁开眼,绝望地去看——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看到什么,是想看到丹尼尔对他摆出攻击的姿势?还是伊诺冰冷的视线?或者是萝萝惊恐的目光?……
然后他对上了那双黑眸——他在那片幽深如寒潭的眼睛中看到过很多次他的倒影,骷髅的、人形的、邪恶的、不堪的……然而每一次都是一如既往的淡漠与冰冷,但是就是那种完全不会改变的冷漠让他觉得平静和慰藉。
——无论他怎么改变,那人总是这样看他 ----颓《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
●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用简练的语言赞美道:「在思维的进化历程中,语言的发明是所有步骤中最令人振奋、最重要的。当智人从这项发明中受益时,人类进入一个跳跃式发展阶段,将地球上的其他物种远远甩在身后。」语言的创造是人类的第一个拐点,改变了一切。有了语言的生活对那些没有语言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
●可没什么稀奇的。你们来到这里,同情每一个经历悲惨的人,然后回去告诉别人这些凄惨的故事,这当然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如果一个人在突发情况下,奉命率领五十人,不远万里来对抗成千上万的野兽和蛮人,谁还会每晚探究林子里那些蛮人话语中的意思?谁还会在清晨对自己仍旧活在世间感到奇怪?这些东西可能需要其他人来决断。 ----丹尼尔·凯曼《丈量世界》
●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但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我只知道是完全分裂那段期间里,比利完全沉睡时的时间问题。亚瑟说比利的人生非常短暂,但很不幸的是,他短暂的人生全充满了苦涩。在这儿,他一天比一天更虚弱,他无法了解这地方的管理人员所表现出的仇恨与嫉妒。他们会挑逗其他病患与雷根打架,虽然被比利给制止住了……但是下不为例。医生对我们说一些令人难过的事情,但伤害我们最深的,是他们说的没错。我们──也就是我──是个怪人,是无法适应环境的人,是生物学上的怪胎、失败之作。我们痛恨这里,但这儿却是我们的归属之地,尽管我们在此并不受欢迎。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他被创造者送到这个世界上来,拥有其他人无法企及的智慧,然而,他所在的却又恰恰是个无论做什么都举步维艰、烦琐费力甚至肮脏不堪的时代。这莫非是在逗弄他? ----丹尼尔·凯曼《丈量世界》
●如果人们肯拿自己处境同那些环境比他们的更差的人比较一下,而不拿它同环境更好的人去比较,他们就会衷心感激,不至于嘟嘟嚷嚷地怨天尤人了,而人类社会上,口出怨言的事情就少了 ----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伊万诺维奇·哈尔姆斯
视力错觉
谢苗·谢苗诺维奇戴上眼镜,望着松树,他看到松树上坐着一个农夫,正朝他挥舞拳头。
谢苗·谢苗诺维奇摘掉眼镜,望着松树,松树上一个人也看不到。
谢苗·谢苗诺维奇戴上眼镜,望着松树,他看到松树上坐着一个农夫,正朝他挥舞拳头。
谢苗·谢苗诺维奇摘掉眼镜,望着松树,他又一次看到,松树上一个人也没有。
谢苗·谢苗诺维奇再次戴上眼镜,望着松树,他又看到松树上坐着一个农夫,正朝他挥舞拳头。
谢苗·谢苗诺维奇不愿意相信这一现象,他觉得这是他认为这是视力上的错觉。 ----哈尔姆斯《蓝色笔记本》
●我自己并没有问题,我是问题的一部份。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亚瑟不属于那种你喜欢或不喜欢的人,而是那种你尊敬或不尊敬的人。」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阿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必须要有人站出来。那里有一盏很大的白色聚光灯,每个人都待在那盏灯周围,看着它或者在床上睡觉;谁要是站在光圈里,谁就得到这个世界来。阿瑟告诉我们,站在那儿的人才拥有知觉。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最后我们爬起来,有趣的是,丹尼尔站起来的速度比我还快。
“好了,我的爱,”他尖声说,“和你玩太有趣了,不过现在我得走了。”
为什么?我用一根手指拨动自己两片松弛的嘴唇,接着在丹尼尔灵活的、发出好听的声音的双唇上也做了相同的动作。
丹尼尔偏过身子,假装看一块想象中倒挂在我胸前的表。他将自己的头整个倒过来。这个动作差点又把我俩都乐坏了,不过丹尼尔用一种平静的声音说道:“说真的,这一个月来,这是我过得最痛快的周日。”
我歪着身体耸耸肩,歪着脸露出微笑,像一只又大又笨的狗那样,我吐出了舌头,又努力将舌头收回来。 ----艾玛·亨德森《我从未爱过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在那一刻,他意识到没有人想要真正使用自己的大脑——他们想要的是安宁。他们希望自己吃饱,睡足,得到别人的善待。思考则免谈。 ----丹尼尔·凯曼《丈量世界》
●“真是个蠢蛋!”他说:“该担心的是你的性命,结果你却担心贞操!”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1979 年,比利被判转往专收精神异常罪犯的“人间地狱”利玛医院。在那里,医师不相信他是多重人格分裂,对他施以电击疗法,强迫他服用各种镇静剂,阻碍了他的人格融合。比利如何幸存?初步融合成功的人格,何时才能重获自由?
一个护士哭着请求他吃东西……
比利现在意识到……只要在最困难的时候不崩溃,那么就没有人能使自己崩溃了…… ----丹尼尔·凯斯《比利战争》
●在这个世界上,不缺教育,缺教化;不缺教师,缺圣人。天职司覆、地职承载、圣人教化。教师提升情商,拥有阳光心态,才能够同时完成教书和育人的工作,既传授知识又完成美德教育,这是关系千秋万代的事情。知识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教人做事,二是教人做人,学校教育既要教人做事,又要教人做人。否则,一个没有情商的人一旦走向社会,又没有自我教育能力,就如同孤魂野鬼一样,粗糙地吞噬和谐文化,自己是“祥林嫂”,也给别人带来无尽的折磨,只会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