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子栗子三年
柿子要八年
柚子九年才结果
梨子这笨瓜
啊 要十八年
爱的果实沉在海里
天空中的叹息
零星的与人相遇 要亿万年
要亿万年 ----《黄金盟誓之书》
2、中国人旧时夫妻惟新婚时感知恩爱,又是至大难分离时乃知恩爱,而平时则岁长月久,都似不着一个情字。宝玉与晴雯便是像这样,乃至像外人,人是对自己会像是外人的。其实比起黛玉,宝玉与晴雯才真是已然的夫妻的呢。宝玉是晴雯病重时与知其死了时,才知恩爱的。 ----《花忆前身》
3、侯老师说这每天打它一回,是为台上第一击下去就中,没有犹豫,其实不为台上表演,就会平常任何时候,都要一打即中。
这一打即中,我真喜欢。就像侯老师谈平剧,一谈即中,不需旁借,例如借学院派博士专家的理论来自证,侯老师自身便是一切理论的证明了,放诸四海而皆准。侯老师的自信,生于他对打鼓的信心,鼓就是侯老师的恋人呢,这位恋人永远不负他,他亦以毕生相报。所以侯老师这么大年纪了,仍然年轻热情,讲话中带着锋芒,修行竟是能葆青春永驻的。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4、永恒是一种速度,所达到的路径、空间。当我们将所有的路径压缩至一刻、加诸与某一物,那么它就成为永恒。
在人身上,永恒呈现为基因、“原型”(这个背后的一切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问题)。因此一切的个体都是“永恒”经过一段时间的过程,形为路径(空间)。所以,结果没有意义,在一开始就注定,变量只是时间。
既然人已经无法改变,只能静待时间发生作用。人就失去了意义。 ----《巫言》
5、求仙的想头,生命飞扬到要将自己整个人举起来,乘风而去。读《乐书》,就再读《礼书》,乐是发动,礼是完成。文明的背景是乐,乐求同。文明的表现在于差异,礼为异。「春风至人前,礼仪生百媚」,这似乎是胡老师心中的大同之治。 ----《花忆前身》
6、叫自己只有一心低眉垂视膝盖上簇拥的花团,感到那烂烂的艳红都洇入心上,一车子载不下的霞光直溅得窗外一路是十月。 ----《淡江记》
7、买衣服的经验是,千千万万里,一看就看到了它,没错,就是它,这次不买它,下次也不买它,最后还是买了它。
其过程之惊艳,狂喜,满足,很抱歉,男人是完全无份的。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8、你只能活两次,一次是可能性不断增加,一次是可能性逐次减少。我们甚至以为用力追逐可能性,就能保住青春,就能掌握世界。~~~~然而这些力量终将衰竭,夸父追日,世界仍然隆隆向前滚去,新人类与新事物仍然泉涌而出,我们终究注定要孤独衰老,靠记忆存活。 ----《世纪末的华丽》
9、胡老师认为我还是读下去得好,他说:“英雄美人并不想着自己要做英雄美人的,他甚至是要去迎合世俗——之事迎合不上。”
英雄美人,一向滥腔负面的字义,讲在胡老师口中如此当然,又不当然,听觉上真刺激。他说人生本来可选择的不多,不由你嫌寒憎暑,怎样浪费和折磨的处境,但凡明白了就为有益。他提出明知故犯、不做选择,是谦逊,也是豁达。他说你不要此身要何身?你倒是要跟大家一样,一起的。 ----《黄金盟誓之书》
10、信心假如是信了就一劳永逸,不要也罢。日本女画家小仓游龟,曾问她的老师安田韧彦,她学画到底有没有才能,是否遐想而已?安田正在作画,闻言搁笔,回头怒喝她:“你入我门来才一共画过几幅画,来问这个?成功不成功是画到死后别人说的话!”……信心不在天堂,与其是金刚不坏之身是的信,宁愿信心像玉,也要养,也会碎。 ----《黄金盟誓之书》
11、萨依德提出,今天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个业余者。他选择风险和不确定,而不是待在由专家和职业人士所掌握的内行人的空间里。要维持知识分子相对的独立,就态度而言,业余者比专业人更好。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所处的时代,已是高度资本主义下专业化的分工与分割,潮流所至,锐不可当,那么我愿意在里面永远当一名业余者。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12、胡老师耿耿不忘的礼乐盛世,毕竟只是一场痴说梦,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乌托邦吗?还是申曲里的那几句套语,「五更三点望晓星,文武百官上朝廷。东华龙门文官走,西华龙门武官行。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多么天真纯洁的字宙观,曾今张爱玲思之泪落的清平世界。 ----《花忆前身》
13、更为可怕的是,既然“永恒”在诞生之际就已经决定了一切,那么连个体所会经历的时间也是注定的。连这条路径也失去了意义。
最终,在无限的时间里积累的永恒,在掌握了极端的速度以后,吞噬了生命、时间与路径。成为一个终极的存在。 ----《巫言》
14、自由的意义,你知道,其实是很可怕的。它表示将无任何规条范围你,无任何计划推动你,无任何坐标定位你,也无任何意志施加你。拖网的金鱼,天啊大海觅食何其渺渺!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15、小孩子说假话是为了更能说出真意来。通常写小说的人都是喜欢吹牛夸大,把假的东西写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散文的则是将真人真事写得如梦似假。两者都是说谎,像庄子。 ----《淡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