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长的人生,我们重叠的仅仅是那么几年,其他的则各自为政。
●就我们目前的内在而言,我们还没有一个中心,我们的内在是由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部分拼凑而成,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在叫嚣,我们的内在是一个乌合之众。
我们常常做出一个决定,但很快又后悔了,因为没有一个中心能够做出真正的决定。一个人无法承诺,因为他的内在有很多相互矛盾的东西各自为政。我们有时无法入睡就是因为各种矛盾的思想在头脑里不停地撞击。
●这番闲聊,引起我两点思考:一是贫困山区高辍学率之根本原因是家庭贫困和学杂费太高。学杂费过高的原因是教员的工资福利水平提高了,而地方政府财政无法满足教员的'旧益增长的物质要求"。故而变出各种名堂向家长学生搜刮。如上述分析大体正确的话,那么所谓"希望工程"对降低辍学率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如今,"体面的生活标准"对一切人都是一道无形的但又是强制性的"律令",它迫使一切人向它攀比。地方党政官员与教员自然不例外。二是在公社体制向乡镇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凡行政村一级的党政机构处于瘫痪与半瘫痪,或宗族化甚至村霸化的地区,乡村社会似乎重新回到了它的"自在状态",各家各自为政,各家族之间恃强凌弱,恃众暴寡,贫弱无依者忍气吞声。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
●与中世纪局面形成对照的是,(巴洛克时期)政权、人口都已经不再游离分散,不再各自为政。
法律、秩序、统一,这些都是巴洛克首都城市的特殊产品。但是,这里的法律是用来巩固少数统治阶级的身份和特权地位的,秩序是一种机械性的秩序,统一只是官僚政客的统一。维护这种生活秩序的外部手段就是其军队。在这一切分支组织体制之下,有一种和谐是支配了各个领域里的智能,就是他们跨过各界的界限,为社会生活建立起一种新形式——他们的巴洛克城市。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
●归途(续)
这里是江汉平原的七月
水稻与棉花各自为政
抽穗的抽穗 开花的开花
无数的豆腐块
被万亩良田重重分割
不知 割出的是福音又或祸事
一条无言的小路 蜿蜒缠绵至
袅袅炊烟升起
盏盏华灯点亮处
今夜怕是无人翘首
只有车灯照亮前方
一片温暖雪白
我在静悄悄的归途
●江上楼台眺望月,各自为政终不悔。
●美国建国以后,在政治上并非风调雨顺,各种政见和区域性的矛盾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分裂。但即便在南北双方各自为政的内战时期,南方政府几乎照搬美国联邦政府的政治体制,说明在美国历代政治人物的心目中,由开国先贤们创立的这套政治体制是最符合美国建国原则和具体情况的体制。在美国从孤立到强大,然后到巨无霸的过程中,美国朝野的政治人物和媒体始终极力向外输出这套政治体制,让其他国家自愿或者被迫效仿。在很多人眼中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当今最成熟、最健全的民主体制。 ----京虎子《金钱·选票·门阀》
●多重人格:我觉得我就像是一面破碎的镜子,分裂成无数的碎片,折射出无数个不同的自己。它们各自为政,狂妄的叫嚣着,妄图霸占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双Prime
联合执政的时代由于擎天柱的一封信而提前到来了,塞伯坦的居民以核爆后五百五十五年都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
“苍穹计划”中,同时也是擎天柱发出这封信的第二年,几乎
所有的聚居地都与以威震天为代表的计划执行者签订了《喀拉哒斯沙漠联盟》协议,每一处聚居地的领导者都以威震天马首是瞻。
就这样,塞伯坦用一种堪称跌宕起伏的启承转折,达成了其上之人类文明有文字记录以来空前的统一。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一文一武两个
Prime
的统治堪称完美。塞伯坦从核爆后五百多年的各自为政,变成如今的以科学建设为主、威震天所领导的军队编制为辅的紧密联邦制,正身处这段历史洪流中的我也无法为之下定义,这究竟算人类社会制度的进步还是退步? ----《苍穹》
●我们曾相依相偎,你用生命滋养了我丰盈的生命;
我们也曾分坐于森林和大海,各自为政彼此为敌。
但不知何时起,时间让这种关系有了意义,
虽你被岁月蚕食,却让我觉得愈加美丽。
我们之于父母,如鲸向海,飞鸟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