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不复仇,只报恩。他比朱棣更有自信,因为他不需要用暴力来维护自己的权威,他比朱瞻基更为明智,因为他不但清楚种田老农的痛苦,也了解自己敌人的悲哀。他比朱厚熜(不好意思,这仁兄还没出场,先客串一下)更聪明,因为他不需要权谋,只用仁厚就能征服人心。 ----《明朝那些事儿》
●朱棣受封以来,卫国守疆,惟知循规守法;而奸臣跋扈,加害无辜,蓄意削我护卫,聚人马三十万围困我于北平,甲马奔突于街市,剑声喧嚣于王府,朱棣只得佯疯以求苟活。我乃太祖嫡子,堂堂燕王竟至如此,何况天下百姓?!苍天尚有好生之德,而你等奸佞,竟驱大明子民自相残杀,致使天下百姓生灵涂炭,父皇能有多少子孙待汝杀戮?江山能有多少田舍供其毁损? ----《郑和下西洋》
●赞曰: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明史》
●方孝孺,你今天算是把本王给骂醒了,仁者不以安危易节,义者不以祸福易心,勇者不以生死易志。朱棣在此诏告天下,九五之尊的大位,朕坐定了。 ----《郑和下西洋》
●洪武二十年。道衍初遇燕王朱棣。自荐曰,愿赠燕王白冠一顶。
王上添白,乃皇也。
燕王初大怒。尔后转喜。 ----茶杯《不悔仲子逾我墙》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 ----朱棣
●早在朱棣刚刚夺得政权的时候,就发布了一个诏令:对“蕃国之人”,比较客气,要求“各还本土,欲来朝者,当加赐资遣还”。而针对侨居海外的中国“流民”,则十分严厉:“中国之人逃匿在彼者,咸赦前过,稗复本业,永为良民,若仍恃险远,执迷不悛,则命将发兵,悉行剿戮,悔将无及。”
这种“虽远必诛”的强硬立场,曾在汉初出现过,但那是针对匈奴外敌的,所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如今,朱棣的“虽远必诛”,其矛头却是指向海外同胞,并且,对待土著招抚为主、对待侨胞镇压为主。 ----雪珥《大国海盗》
●风吹马尾千条线,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棣《明朝那些事儿》
●在修撰大典的过程中,朱棣还不断地给予帮助和关照,永乐四年(1406)四月,朱棣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探望了日夜战斗在工作岗位上的各位修撰人员,并亲切地询问解缙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何困难,解缙感谢领导的关心,并表示一定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好,以报答皇帝陛下的恩情,不辜负全国知识分子的期望。 ----《明朝那些事儿》
●我早已忘了这里曾经的繁华,因为这里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
曾经的杨柳岸边,如今只剩枯枝落红。百年后,我远葬他乡,可我致死都在惦记着这里,惦记儿时迷藏的小巷,惦记门前老树上断了线的纸鸢,惦记园中石阶上遗落的鸡毛毽子。
我想再看看这里,再看一眼也好,哪怕只有一眼。
可是,战火无情,烧尽了一切。
风拂过旧时小巷,扬起一阵阵尘埃。什么都带走了,什么也没带走。远处有人在吹笛,我看见曾经我和我的玩伴一起嬉戏打闹。回过神来,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刚刚看见了什么。那么真实,那么虚假。
再见,不见,我的家。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率军攻破明都应天,建文帝烧毁宫室,下落不明,永乐二十一年,胡濙密奏成祖,有史载:“至是疑始释。”
●让朱允炆记忆犹新的有这样两件事:
一次,朱元璋老师出了一道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求学生们对出下联;学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好学生朱允炆,另一个是社会青年朱棣。
朱允炆先对,却对得很不高明,他的答案是“雨打羊毛一片膻”,虽然勉强对得上,却是不雅;而此时社会青年朱棣却灵感突发,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句不但对得工整,还突出了一个龙字,确是绝对。朱元璋很高兴,表扬了朱棣,而朱棣也不失时机地看了朱允炆一眼,那意思似乎是你也就这能耐而已。
朱允炆虽然还小,但却明白那个眼神的意义。
另一次就严重得多了,朱允炆放学后,正巧遇上社会青年朱棣。朱棣一看四下无人,就露出了流氓相,居然用手拍他的后背,说道:没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不意儿乃有今日) ----《明朝那些事儿》
●(故宫午门前) ????女士们、先生们: ???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世界闻名的故宫博物馆,一般大家都简称它为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昔日的皇家宫殿。自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里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这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由于这座宫城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愚蠢的朱允炆并不真正了解他的这位朱棣叔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棣是一个无赖,他可以使用任何他想用的方法,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就行。而朱允炆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不知道,对付无赖,要用无赖的方法。 ----《明朝那些事儿》
●朱棣就不同了,他出身皇族,有自己的房子和老婆孩子,手下有十几万人,随时听从他的指挥。王府休闲娱乐一应俱全,如果想找点刺激,出门左转不远就能碰到邻居——蒙古人,顺便过过打仗的瘾。可万一造反失败,房子女人孩子部下都没了,自己的小命也必然不保。
做这样的一笔生意实在是要经过仔细考虑的。 ----《明朝那些事儿》
●朱元璋时代的铁券上书“开国辅运”四字,代表了你开国功臣的身份。朱棣时代的铁券上书“奉天靖难”四字,代表你奉上天之意帮助我朱棣篡权。这两个版本极为少见,在此之后的明朝二百多年历史中都从未再版。自此之后,所有的铁券统一为文臣铁券上书“守正文臣”,武将铁券上书“宣力功臣”。
当然了,如果你有幸拿到前两张铁券,倒也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第一版“开国辅运”,因为据有关部门统计,拿到这张铁券的人80%以上都会由朱元璋同志额外附送一张阴曹地府的观光游览券。
此外还附有特别说明:单程票,适用于全家老小,可反复使用多次,不限人数。 ----《明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