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趼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哀伤,就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打起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手足重茧的出处 ----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六十年东碰西撞,误落乾坤圈套,乱烘烘叠床梦,急抢抢架肩愁。编三川草木烟霞,滴滴皆啼痕血迹。长歌代哭,猛惊姬蹶嬴颠;短笛助讴,痛定刘聋赵瞶。嘈嘈廿七史,阿孰算个男儿,意岳粹嵩华,安肯漫钟贤秀。将上马杀贼,下马作檄,开拓往哲之心胸,推倒亚洲之豪杰。岂料文章贾祸,魍魅兴波。即慈傲骨刚肠,早冲犯着奎宿仇星,耨恼着孔兄丑脸。毁者、誉者、诅者、祝者、投石者、设饵者、颂项诗者、御鲁国者,悠悠众口,鲜定评也。而进蹑网罗,退蹊坎壈,无端囚戮管仲,无端谤辱宣尼。懵懂之条科,恁般颟顸。提起我半生鲋辙,历历怆怀。这满腔义胆忠肝,都付于狼吞犬噬。只筵间酒、镜边花、碗底肥胪、柈中瘦鹿,还值得浓餐淡饮,浅唱低斟。好福泽需好精神,奈壮与久受磨砺,浩劫毓奇才,奇才动遭浩 ----钟云舫《六十寿诞自题》
●吴起:你会害怕么?小时候,他们都看不起我,还有人诽谤我想陷我入牢狱。所以我杀了他们逃到卫国,母亲说我长大了,原来杀了人就能长大。
李悝:吴起此人,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吴起:听见了埙声么,此处是西河边境,离合阳不远,我要是战死,就陪着你埋在那,咱俩还能在地下说说话儿。
鲁申:吴起是个残暴无情的人,当年他学习兵法奉事鲁君。鲁君对他有怀疑,他就杀了自己的妻子以示自己无家室之累。然而鲁国是个小国,一旦有了战胜的名声,就会引起各国的图谋。鲁卫本是连襟之国,鲁军启用了吴起,便是抛弃了卫国,因此最终吴起也没能在鲁国讨到便宜。
吴起:我杀了多少人,我记不清了。想要的东西太多,我也记不清了
●公元前219年,嬴政以祈求帝国平安的名义,来到鲁国故地的泰山脚下,准备奉祀这座东方最高的大山,但是就在此时,却发生了一场意外,随同嬴政封禅的官员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儒生博士,这些博士们的职责,是为了辅助嬴政,制定封禅大典的礼仪,可是这些被嬴政寄予厚望的博士,为了封禅的流程,众说纷纭,始终不能给嬴政,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是一场貌似学术上的争论,但嬴政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些博士们的想法,他们不承认这位皇帝受命于天,不愿意帮助嬴政完成祭祀,今天的我们可以想象,嬴政胸中的怒火,因为这是一次直面的羞辱,但嬴政并没有惩罚任何一人,据《史记》记载,嬴政平淡地处理了这场意外,他没有要求博士陪同登泰山,而是自己带领文武百官举行封禅。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鲁国攻打邹国,邹穆公率军民抵抗,可邹国军队一触即溃。百姓更幸灾乐祸。邹穆公大怒,便对孟子说这些刁民实可恨,国家危难他们却无动于衷。孟子说,丰收时你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灾年你守着满仓粮食,却让百姓饿殍遍地还须唱歌赞美你,既然国家是你一个人的,它生死存亡又与百姓何干?
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
●左丘明
生卒: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
时代:春秋
籍贯:山东省肥城
简评: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
●“不会,你没看这图案吗?”他指了指那张诡异的狐狸脸:“这是鲁国最早人牲时候祭祀带的面具,这墓里埋一定是什么身份很特殊的人,可能比当时的皇帝还要尊贵。”
我脱口而出:“皇帝他爹。” ----《盗墓笔记》
●春秋时,鲁国大夫孟武伯,说话一贯无信,鲁哀公对他很不满。有一次,鲁哀公在五梧举行宴会,孟武伯照例参加,有个名叫郭重的大臣也在座。这郭重长得很肥胖,平时颇受哀公宠信,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讥辱。这次孟武伯借着向哀公敬酒的机会,又向郭重道:“你吃了什么东西这样肥胖啊?”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这句话分明是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而且在宴会上当着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感到万分难堪。“食言而肥”这个成语就是从此而来,形容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若表示坚决履行诺言,说话一定算数,即为“决不食言”。 ----辛伟伟《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孔子
姓名: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
生卒: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朝代:春秋
籍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评价: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察微》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意思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遭遇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展禽
●春秋鲁国本有参天树,
一朝君王欲把贤才顾。
动情晓理谈笑之间把谁护,
才华凌天平步青云惹谁妒。
生于乱世能文自当武,
十骑一计空城要三都。
刀戟声声剑戟铿锵北风哭,
红颜白骨硝烟沙场化黄土。
欲让江山步入繁华局,
一招棋错却是满盘输。
君王怒言成者为王败者寇,
兀自却觉若为仁义自甘赴。
前路茫茫他乡非故处,
美色重贤宁把安宁负。
迫入山中不谙天下战乱苦,
故国有难不计前嫌施以助。
几载辗转七国漫漫路,
繁花落尽桃李满树簇。
雪雨沿途风尘仆仆赴归途,
颠沛流离半生还把故国驻。
此世繁华后世尽付书,
一生太长太短史书溯。
谁的功名万古传颂远山慕,
壮哉中华千年龙魂载一程。
●但是,学到这么多知识,卫鞅还感到不满足。他又跑到了鲁国学习了杂家的理论。什么叫“杂家”呢,古人解释说他们是“兼儒墨,合名法”,“漫羡而无所归心”。也就是说这个学派没有明确的学术主张,而是喜欢吸纳和整合其他学派的观点,一会儿赞同儒家的观点,一会儿认为墨家说的有理,一会儿又提倡法家的做法,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搞“大杂烩”的学派,比较适合当一个“百科全书”。著名的《吕氏春秋》就是他们的代表作。 ----茅庐小生《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