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为中国人,若因懒于作书,而放弃了这分最温暖的享受,实在太可惜了。尽管在此忙碌快节奏的工商业社会中,有电话录音可以代替笔,可是笔墨文字所传递的灵犀一点,意味情趣与“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电化工具究竟不同。古人说“书信是千里面目”,并不一定指书中文笔之美、书法之工,也是指的那份亲切感。不然的话,为什么旧时代的人写信,一开头都要说“如握”“如晤”,“奉书快如觌面”呢?自从来到欧洲,和朋友亲人都离得那么远,万里来鸿,更是珍贵。 ----《爱与孤独》
2、人世间,什么是爱,什么是恨呢?这个世界,究竟有什么是永久的,又有什么是值得认真的呢? ----《髻》
3、“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实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琦君散文》
4、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爱与孤独》
5、所谓慧眼,也非天赋,而是由于阅读经验的累积。分辨何者是不可不读之书,何者是可供浏览之书,何者是糟粕,弃之可也。如此则可以集中心力,吸取真正名著的真知灼见,拓展胸襟,培养气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琦君散文》
6、他说圣经上说的:“快乐微笑的时候,只牵动面部筋肉十三条,忧愁皱眉的时候,却要牵动筋肉六十五条,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地笑呢?笑才不容易老啊。” ----《母亲的金手表》
7、我把手指头套在破窟窿里,转来转去,想穿根线缝一下却提不起兴致。这叫毛衣实在太旧,式样也太老了——又长又大地挂在身上,看去年纪都要老上十岁。 ----《爱与孤独》
8、高中三年,得王老师指导至多,也培养起我阅读的兴趣,与精读的习惯。后来抗战期间,避寇山中,颇能专心读书,勤作笔记。也曾手抄喜爱的诗词数册,可惜于渡海来台时,行囊简单,匆遽①〔匆遽(jù)〕急忙,匆促。中都未能带出,使我一生遗憾不尽。现在年事日长,许多读过的书,都不能记忆,顿觉腹笥〔腹笥(sì)〕原指学识丰富,这里指肚子里的学问。笥,藏书的器具。枯竭,悔恨无已。 ----《琦君散文》(友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9、留予他年说梦痕,一花一木耐温存。人生固然短暂,而生活却是壮美的。生涯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都当以温存之心,细细体会。哪怕当时是痛苦与烦恼,而过后思量,将可以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使你有更多的智慧与勇气,面对现实。 ----《爱与孤独》
10、人世间多少事不能如我们的心愿,人是多么渺小无能啊! ----《爱与孤独》
11、我自幼因先父与塾师管教至严,从启蒙开始,读书必正襟危坐,面前焚一炷香,眼观鼻,鼻观心,苦读苦背。桌面上放十粒生胡豆,读一遍,挪一粒豆子到另一边。读完十遍就捧着书到老师面前背。有的只读三五遍就琅琅地会背,有的念了十遍仍背得七颠八倒。老师生气,我越发心不在焉。肚子又饿,索性把生胡豆偷偷吃了,宁可跪在蒲团上受罚。眼看着袅袅的香烟,心中发誓,此生绝不做读书人,何况长工阿荣伯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他一个大男人,只认得几个白眼字(家乡话形容少而且不重要之意),他不也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吗? ----《琦君散文》
12、五月黄梅天,到处粘糊糊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著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院子里各种花木,经雨一淋,新绿的枝子顽皮地张开翅膀,托著娇艳的花朵,父亲用旱烟袋点著它们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兰抢著开,木犀花散布著淡淡的幽香。牆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下雨天谢得快,我得赶紧爬上去採,採了满篮子送左右邻居。玉兰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 ----《琦君散文》
13、人生各在烦恼中过活,但必须极肯定人生,乃能承受一切幻灭转变,不为所动,随时赋予环境以新意义,新追求,超脱命运,不为命运所玩侮。 ----《爱与孤独》
14、不知为甚么,爸爸忽然有一天不再去司令部办公,妈妈说他辞职了,而且要带哥哥去北京,命妈妈带我再回家乡。爸爸令出如山,我们活生生一对兄妹,又要被拆散了。这次我闷闷地坐在火车上,再也没心思看窗外的风景,也没心思吃蛋炒饭,喝柠檬红茶了,没有哥哥同我在一起,甚么都不好玩了。我心中怨恼爸爸,又想念哥哥。 ----《琦君散文》
15、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永远沉浸在雨的观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 到杭州念中学了,下雨天,我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 ----《琦君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