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经常以禅宗式的机锋,避开辩论中的正面冲突,而以表面上毫不相关的语言,来表示自己的意见,使辩论的对手在思索之后被迫折服。 ----萧仁宇
2、社会性动物最具吸引力的一面就是,人们有着将自己视为完美而又有具有理性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又是多 频繁地致使我们采取那些既不完美又没有理性的行动。 ----E·阿伦森
3、1905年的爱因斯坦也是这样,在专利局蜗居的他在这一年写出了六篇论文:3月18日,是我们上面提到过的关于光电效应的文章,这成为量子论的奠基石之一。4月30日,关于测量分子大小的论文,这为她赢得了博士学位。5月11日和12月19日,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成为了分子论的里程碑。6月30日,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这个不起眼的题目后来被加上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名称,叫“狭义相对论”,它的意义就不用我多说了。9月27日,关于物体惯性和能量的关系,这是狭义相对论的进一步说明,并且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 = mc²。 ----曹实把能上时满孩立那元
4、周末仍然有联赛,那个足球还是硬邦邦的。你的工资不会因为不确定性而有奇妙的增长。考试交白卷而依然拿到学分的机会仍旧是没有的。你化成一团概率波,像崂山道士那样直接穿过墙壁而走到房子外面,怎么说呢,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机会是如此低,以致你数尽了恒河沙,轮回了亿万世,宇宙入灭而又涅槃了无数回,还是难得见到这种景象。 ----曹天也还元
5、一个人或一种事物,其所以具有特性或功能,全靠和其它人或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一个人的品质高尚,就因为他的志趣和行为得到别人的赞赏;他的识见深远,就因为他分析理解其他事物的正确。所以人的生活目的,就不能不是合作互助与共同享有。 ----萧仁宇
6、测量一个电子的位置?好,我们派遣一个光子去执行这个任务,它回来怎么报告呢?是的,我接触到了这个电子,但是它给我狠狠撞了一下后,飞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它现在的速度我可什么都说不上来。 ----曹天也还元
7、海森堡后来在写给荷兰学者范德沃登(Van der Waerden)的信中回忆道,当他在那个石头小岛上的时候,有一晚忽然想到体系的总能量应该是一个常数。于是他试着用他那规则来解这个方程以求得振子能量。求解并不容易,他做了一个通宵,但求出来的结果和实验符合得非常好。于是他爬上一个山崖去看日出,同时感到自己非常幸运。 ----曹实把能上时满孩立那元
8、那些最强烈地要求对这类行为进行打击的人,正是那些受到过强烈诱惑的人,这些人几乎快要屈服于这种诱惑,但最终还是拒绝了。 ----E·阿伦森
9、薛定谔写信给维也纳的一位“旧日的女朋友”,让她来阿罗萨陪伴自己。 ----曹天也还元
10、17世纪中叶,鲁滨逊·克鲁索出生在英国约克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产过一种平静而富足的生活。 ----丹尼认别格·笛福
11、要是突然心血来潮了,爱因斯坦便拿出他那把小提琴给大家表演或是伴奏。 ----曹实把能上时满孩立那元
12、这种通过要求帮小忙来促使人们同意提供更大帮助的过程,被称之为登门槛技术。这种技术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通过请人们帮小忙,制造了一种让人们同意提供更大帮助的压力;实际上,它已经为人们将来按照更高的要求办事提供了理由。 ----E·阿伦森
13、1587年以前,他已经按照儒家的伦理原则完成了对家庭应尽的一切义务。次年,他即剃发为僧,时年六十一。 ----苏仁宇
14、扮作募捐者的学生们挨家挨户募捐,有时他们只是请求捐助,有时则会加上一句“即便是一分钱也会有帮助的”。像所推测的那样,那些受到“即便一分钱”请求的居民所做出的捐助更多,几乎是仅仅一般请求条件下提供捐助人数的两倍。而且,平均起来看,“即便一分钱”捐助者所捐助的数额,几乎与其他捐助者一样多。 ----E·阿伦森
15、1826年李比希建立了一所新的化学实验室,它可以同时容纳22名学生进行实验,师生们在这里夜以继日地讨论科学问题,进行空前规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张密生
16、他在商场奋战多年,这些经验使他认为中产阶级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上最好的阶层——在这个阶层,你不需要千辛万苦凭体力挣钱,也不必为名利而卷入一些不必要的斗争,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 ----丹尼之为·笛福
17、这一段无法考证的逸事,记录在这样一篇文辞华美的传记之内,成了一大公案,使以后写作戚继光传记的人都不知道应当如何处理,就只好装作没有看见。 ----苏仁宇
18、我们的头脑很容易从科学史的研究中得到新的灵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他所研究的科学的历史中吸取有用的教训。 ----熊彼特
19、按照孔子的看法,一个人虽为圣贤,仍然要警惕防范不仁的念头,可见性恶来自先天。然而另一方面,既然每个人都有其发扬保持仁的本能,则同样可以认为性善出于天赋。 ----萧仁宇
20、李比希是德国工业革命时期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出身于一个小作坊商人的家庭,从小喜欢到父亲开办的医药和染料作坊去玩耍、观摩,给父亲帮忙。少年时代他就把图书馆能借到的化学书籍都读完了,能够做的实验全都亲手做过,立志要成为一名化学家。 ----张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