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动笔。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就是书里面的短处,我不大去搜寻他,我只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这本来不算坏,但是我的坏处,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这几点,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些特别的记号,若是有时候想起来,除了德文书检目特详,尚易检寻外,其他的书,几乎不容易寻到了。 ----蔡元培《我的读书经验》
●为了要替自己煮蛋以致烧掉一幢房子而毫不后悔的人,乃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培根
●其实后来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迷恋,而不是友谊。尤其是异性之间。在利己主义的社会里,你要么时刻活出自己,要么时刻经营自己,沉迷于不太成功的过去是极大的错误。
●傲慢、懒惰、阿谀、狡猾、恶德之巢、疲劳、愤怒、杀意、利己主义、脆弱、欺瞒、病毒。 ----太宰治《小丑之花》
●这不仅仅是主角与黑帮老大的冲突,而是人道主义与利己主义上演了持续数百年的布满硝烟的战场 ----非天夜翔《二零一三》
●或许,这种令人厌烦的利己主义,才是我这个人真正的本质。 ----绫辻行人《最后记忆》
●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 ----钱理群
●渴望被理解,最终也许是一种最纯粹的利己主义。 ----F · H · 布拉德利《格言集》
●利己主义者没有信守诺言的品质,自然也不会认为这世上存在这种品质。 ----陈柳环《萝铃的魔力》
●浮躁的今天,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横行其道。
而真正的悲悯,仍如流水般涓涓流淌于至善者心中。
●我并不一般地反对精英教育,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精英”。在我看来,真正的精英应该具有独立,自由,创造的精神,应该有社会承担意识;而我所担忧的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所谓“绝对”,是指一己的利益成为他们一切言行的唯一驱动力,为他人、社会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教养,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同时,他们又惊人的“世故老成”,经常作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最善于利用体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利益,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因此,他们要成为接班人也是顺理成章的。 ----钱理群《我对大学教育的三个忧虑》
●当 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 、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 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 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 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 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 ,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 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 ----卢新宁《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个人的自我并不是整个世界的最大的一部分。一个能够自我超越于自己的思想和希望的人,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困境中为自己找到安静闲适之地,而这对彻底的利己主义者来说是不可能的。 ----罗素《幸福之路》
●我相信我们都是受无情命运支配的可怜的木偶;在亘古不移的自然法则约束下,我们注定要加入到永无止尽的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中,除了不可避免的失败,我们无所期待。我了解到人乃是受野蛮的利己主义所驱动,而爱只是自然跟我们开的一个龌龊的玩笑,为的是物种的延续。我断定,不管人类自己设定什么目标,他们都受骗了,因为人类除了自身自私的快乐以外,不可能将目标对准其他任何事。 ----毛姆《总结》
●我们出发的时候都在朝理想走,但这一路有阻力、有诱惑、有焦虑、更有歧路,我们走着走着,走散了。明明不想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无法凭一己之力走出现实约束的怪圈。
●别这么容易被人左右,因为人类的利己主义和官僚主义,才助长了他的气焰。你和古德温泽博士,你们认为做个好人就足够了吗?好人什么都不是!除非你在关键时刻勇于去做你应该做的事。 ----《嗜血菌株》
●你死了的话,'我'会很伤心。
你死了的话,'我'怎么办?
你开心的话,'我'也很开心。
。
爱不也是利己主义么
●世上有三种利己主义者: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要活着,也要让别人活下去;另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要活着,却不让别人活;最后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不想活,也不让别人活…… ----屠格涅夫《罗亭》
●根据我的经验,每个梦关涉的都是做梦者本人,从无例外。梦绝对都是利己主义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我不会为自己的苦难感到悲伤,当水蛭扒开了愈合的铁皮
那么潮湿的角落,剥离着婴儿生来的哭笑与死皮
无数的人会从无数的噩梦中清醒,缓缓爬出来
——藏身的城市也将被大雨淹没
当思想的玻璃摔成了碎肉块,像一根延迟的网线
人的瞳孔产生了微光,微弱得只能戳出一线光明
在我们古老的身体构造里,流氓撕开了熟透的玉米
那些利己主义者在这里摇起大旗,狂热阿,正是夏天
少女挽起裤腿,打着伞,趟过黄泥和积水
淋巴病得快要发疯,搂着细菌,扯着龙的缰绳在马路上吐息
早餐是葱花和薄荷,男人们渴望着女人的身体
可润物无声,雾里看不见相遇的路
无数的微光会成为布满白 ----诗人琉璃姬(瓶盖猫)《雨雾里,心脏被黎明搁浅》
●有光的地方必然存在阴影,只要存在胜者这个概念就必然存在败者,为了守护和平这种利己主义的意志便会挑起战争,为守护爱,憎恨便会随之而生,这就是因果。但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再以某种途径,也能创造只有光,只有胜者,只有和平,只有爱的理想世界,这不就是最美好的追求吗? ----《火影忍者》
●两人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个是过激的、狂热的、南方人一般的荷兰人;一个是冷静的、严格的、意志的、北方人一般的法兰西人。一切破坏由于二人的相反的性格的固执和冲突而来。梵高是一个能伸能屈的好汉,感情发作的时候用狂暴的手段,然而不久又立刻反省,复旧。高更的性格就与他不同,他是共和党的新闻记者的儿子,具有遗传的市民观念。无论何种灵异的熏染,不能动摇他的意志。他是一个自觉的艺术家又聪明的鉴赏家。为了把持自己的善,他对于自己以外的事全不顾虑。他的本质是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 ----丰子恺《梵高生活》
●良心会使每个人都成为利己主义者 ----王尔德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海涅《论浪漫派》
●跟那些假称为了真理而发动战争,高喊正义口号而杀人的家伙,我觉得你这样的利己主义者要来得健康多了。 ----田中芳树《白夜的吊钟》
●托克维尔并没有否定封建社会中的利己主义,以及他们对大我利益的不闻不问,不过他强调他们基于传统而为他人及为大我的价值所做的自发性牺牲。封建社会是英雄式的:家臣对他的主人的效忠,士兵对他的信念的尽忠。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已近乎绝迹。民主社会不断地改变,将个人与他的祖先联系在一起的关系已经荡然无存,而将他与他的同胞联系在一起的关系也已如风中残烛。冷漠(我还要加上一项,嫉妒)是民主社会最大的缺点之一。托克维尔作出结论:“民主使每一个个人不只数典忘祖,也罔顾他的子孙,并使他和当代人疏离:他永远都会沉溺于自我之中,最后将永远被他自己孤芳自赏的灵魂所裹挟。”这个预言在我们这个时代已彻底得到印证。 ----奥克塔维奥·帕斯《印度札记》
●有些时候要懂得把自己的朋友分类,有些人可以靠得很近,有些人会放得很远。
远离不是因为自私,是因为我们都需要安放自己一颗安静的灵魂。当然,也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是爱己及人的世界里,要先爱己。
如此而已。
●看到一句话: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利,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回过往昔,心中、脑海中些许人物,心中酸痛。 ----草二一大
●罪犯身上一般有两种基本特征:无节制的利己主义和强烈的破坏性冲动。两者的共同点,并作为它们表现出来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爱的缺乏,对(人类)对象的情感上的欣赏力的缺乏。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