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
侵染我的心海
填满所有的寂寞
可此刻
我却更加惶惑
原来
你比寂寞
更加寥落
是谁
把红尘蛊惑
又是谁
把风尘宰割
情字是锉
让此生
为爱颠簸……
●“好吧——所有的文森先生。你一旦经受所有的文森先生的考验,你就可以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那就是说,只要你想学,肯学,有耐心学——你就可以学到一些你最最心爱的知识。其中一门知识就是,你将发现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惶惑,恐惧甚至恶心的,你并不是第一个。在这方面你到一点也不孤独,你知道后一定会觉得兴奋,一定会受到鼓励。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人就像你现在这样,在道德和精神上都有过彷徨的时期。幸而,他们中间有几个将自己的彷徨的经过记录下,你可以向他们学习——只要你愿意。正如你有朝一日如果有生么贡献,别人也可以向你学习。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轮回安排。而且这不是教育,这是历史。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而另一面,比如,某种被珠光宝气包装着的生活,即使我们看到也会直接否定,特别是当我们没有真正拥有它的时候。并且,通常它都只能沦为高尚灵魂的陪衬,华丽的陪衬,但再华丽也只是陪衬,用以烘托情义在这个华丽的对比下直接就能够完成升华。
如果真是这样,情义是否可以独立存在?如果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拥有的情义都有难辨真伪的惶惑感?如果不是,又有什么是可以用来测量情义的呢? ----秋微《接纳是最好的温柔》
●长长的沉默让她的手心出了层细细密密的汗,惶惑中竟有一些不一样的悸动,是朦胧中星星点点的一丝光,在少女的心中点点滴滴地沉下去。 ----凌丽芬《女王的战争》
●“我不怕爱人的折磨和被爱的惶惑!我畏惧短暂的相聚和永久的离别!” ----天下归元《扶摇皇后》
●原来人在惶惑与绝望之中,一旦获得同情与援手感觉会如此的好。 ----梁凤仪《风云变》
●生活以不无讽刺的惊骇使我惶惑,一种消沉意志使我茫然,这种消沉超过了我的有意识存在的界限。我发现,我的一切不过是错误和背离,我从未活过,我只是存在于充斥着意识和思想的时间范围之中。 ----费尔南多·佩索阿《自决之书》(爱情文章 www.wenzhangba.com)
●你我都是惯见风月之人,你说说,你这般夜夜做新郎,可有在清晨空虚失落过?那能让你知道痛,知道苦,知道怜惜,知道害怕,知道恐慌,一想到失去,便惶惑得无以复加的妇人,可是经常能有?” ----林家成《媚公卿》
●这幅英雄的惶惑之像,这个折了翅翼的胜利之神,在米开朗琪罗全部作品中是永留在工作室中的惟一的作品,以后,达涅尔·特·沃尔泰雷想把它安置在米氏墓上。它即是米开朗琪罗自己,即是他全生涯的象征。 ----罗曼·罗兰《名人传》
●麻雀小小的一只,被他两只手禁锢着,正惶惑不安的转动着脑袋,豆子大的黑眼睛是湿漉漉的,他的手掌贴着麻雀的身子,时隔至今,他依旧清晰记得的,是掌心下那只麻雀心脏的跃动的频率,那小心脏的跳动穿透了胸腔,透过了羽毛,就这样传递到他手上。呯,呯,呯,一下接着一下。他兴奋的不得了,抬高了手给妈妈看。 ----十三眼黑猫《炮灰"攻"养成系统》
●渐行渐远的是青春,越积越厚的是岁月。渐行渐远的是纯真,越积越厚的是惶惑。渐行渐远的是希望,越积越厚的是忧伤。渐行渐远的是梦想,越积越厚的是失落。
●“伟大的心灵是不屑于散布自己所感到的惶惑的。”这个警句大概出自克洛蒂尔德之口。 ----纪德《窄门》
●手足无措悲无限,
相见已难情意长。
人言君在合翼岭,
攀缘岩石觅容光。
坚信君犹在此世,
风霜艰险却空尝。
音容无觅徒惶惑,
踪影渺然断愁肠。 ----柿本人麻吕《万叶集》
●不怎么写东西了,有时候想写东西,又懒懒地拖着,拖到后来思绪就不见了。感觉每天都很忙碌,很累,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为什么所累。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不知道这一年时间改变了些什么,我还是那么傻那么呆,没有多少朋友,世界很近很小。我度过了大一,心怀忐忑忧虑。我永远不是那种能安然享受生活的人,居安思危的思想太过严重。我怀疑将来有哪个单位会要我这种呆头呆脑要啥啥不会的人。我怕现在度过的快乐的每一秒在三年后都将成为惶惑和无措等待我加倍偿还。我真是无可救药的强迫症。
●祭月秋
本愿,冷嗜心,一面之缘;
离却,越钟情,一别千年;
不觉,心生爱,一生无悔;
虽无,相见欢,一世不怨。
寂秋月
纤指轻划,血雨弥,琳琅目满;
魅影乱舞,泪星坠,天花心漫;
冷漠无情,落花斩,妖姿惶惑;
为情所困,火枫拂,兰形霄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