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家庭教育的名人名言
日期:2017-07-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家庭教育的名人名言

  ●在缺乏家庭教育意识的中国人的理解里,教育就是单纯的学校 ----付海涛《武道培训网:中国ITF网》

  ●在家庭教育里,父母除了要保护孩子生命,还需要保护孩子的天性,保护孩子的爱好,保护孩子的个人趣味。
其实孩子的很多天性爱好或者趣味,有时候会跟社会跟学校跟他人产生冲突。孩子面对冲突时,总是会产生某种惶恐,因为有时他很难判断他是否做得对,或者他的方式是否妥当。这个时候父母出面保护孩子,其实就是帮助孩子的好方式。这个我所说的保护孩子,并不是一种没有原则的溺爱,而是父母对孩子人身安全的一种责任。要做到这点,父母是需要有某种抉择与担当的。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环境里面,孩子随时随地都可能遭遇危险,父母一定要有很明晰的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我们也要让孩子相信,父母愿意也有能力保护他,这样他才会对父母自然而然地产生 ----张文质《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

  ●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课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砍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盖茨,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便是谈到失败,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头地,譬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洗雪耻辱,譬如哪个战败的国王看见蜘蛛如何结网,不屈不挠。 ----龙应台《目送》

  ●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在于父母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的同时也没有学习怎么教育孩子的方法。

  ●南怀瑾先生说,《易经》中很早就有了因果这种思想,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孟子在与邹穆公对话时,引用了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都是因果报应的观念。
南怀瑾先生认为,古今中外,一切事情都逃不开这个因果定律。
南怀瑾大师说:“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如果你使坏,喜欢做缺德事,就算现在聪明能干、富贵荣华,将来后代子孙必然要糟。这是真的哦!我这辈子几十年来,因果报应的事情看多了,很多都是现世报。错事干下去,没几年光景便自食恶果,惨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说明罢了。所以我们小时候受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有句话: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书中有一节的标题是“不较劲的智慧”,其中分别谈到了不和自己、他人、老天较劲。本书的书名由之而来,之所以用这个书名,是觉得它对全书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说,“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和时间赛跑”,也就是不和自己较劲的意思;“灵魂另有来历”,“珍惜和放下”,“论友谊”,“父母怎样对孩子负责”,都涉及不和他人较劲,包括在爱情婚姻中不和异性较劲,在人际关系中不和朋友及非朋友较劲,在家庭教育中不和孩子较劲;而“逆境也是生活”,“关于死亡的思绪”,则论述了不和老天较劲的道理。 ----周国平《人生不较劲》

  ●问“这是什么桥a答“天桥”b答“公益西桥”问“这是什么节目”a“综艺节目或求职应聘节目”b“非你莫属”“这是什么手机”a“智能手机”b“三星或苹果手机”“你吃的什么”a“薯片”b“可比克”a为50后(66岁),b为90后(26岁)!是社会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而不是年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在过40年后b回答一些问题也会这样,而不是b像a一样回答。假设:a(从1976年穿越到2056的50后26岁)、b(2056年的90后66岁),(都在国外)问“去哪里”,a会说“去祖国”b会说“去中国”所以思想不与年龄大小(b)的变化而变化,而与从出生到死亡之间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有关;注:以上是现在与未来的假设,(你也可以用过去与现在来举例)! (qq空间经典友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她忽然想起12年前, 那天, 言格的家庭老师带他出去散步。回来后,言格忽然说,他不想接受家庭教育了,想上学。他指了指单肩包上家庭老师别上去的深中徽章,说了四个字:“这个学校。” 她很惊讶,想问清楚,但言格不解释,转身走了。 她跟过去。 正值傍晚,山里下了雨。 雨水顺着古老的屋檐哗啦啦地流,院子里的芭蕉叶子噼里啪啦地响。 少年的言栩坐在阁楼前的木阶上,望着一串串的雨线把天空分割。 少年的言格过去坐到他身边,不由自主也望着天空和雨线,两个一模一样单薄年轻的背影。 少年们没作声,仰着头,望着流光溢彩的雨天,看了一个小时的下雨。 雨停的时候,言格说: “言栩,我遇到一个女孩, 她从天而降,像一颗彩色的太阳。” ----玖月晞《亲爱的弗洛伊德》

  ●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孔子提出,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要分三个阶段:一,“入则孝,出则悌”,对父母要孝顺,对长辈要尊敬,这是家庭教育;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言语谨慎,信守承诺与人为善,亲近仁德之人,这是社会教育;三,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前两个阶段,才能去学习文化知识,这是知识教育。现在的教育,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孩子在学校接受十几年的知识教育后,再到社会上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甚至被我们直接牺牲掉了。 ----于丹《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们常说,父母永远是家庭教育第一步,我想说自己心灵是第一所学校和老师,我们不依赖所有,静静等待变迁。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那么学校教育就是这棵大树的枝叶,家庭教育则是根基。根基扎得越深,大树就越枝繁叶茂。看来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至少要改变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导向的教育评价,让孩子看到生命的多面与精彩。 ----张贵勇《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即使只是一个几岁的小孩子,也有属于他的权利尊严。很憎恶随便伤小孩自尊的行为。
我的孩子必须自己带,不会交给任何人。
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如果其中没有深深的、深深的爱,必然会失败。因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小孩子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成绩再好也没有什么用。

  ●出来混,重要的是讲义气
深刻而不深沉,平淡而不平庸
暖男主要看气质
命运什么的,哎,逃避的借口
除暴安良是责任,行善积德是兴趣
破坏能力也是重要的家庭教育
虚伪和无能是两回事,适应时代方可生存
比教育小孩更艰难的是早睡早起
让你死无葬身之地,哼,小白脸 ----仁德义枪 刘备《王者荣耀

  ●其实,一个人的野心性格自我管理能力还有很多是来自于家庭教育和经济条件。
我们虽可能来自底层,但因为各种原因,我们还是走进了高等教育
成为“逆袭”道路上的佼佼者,成为30%、10%或者1%。
但是那些70% 90% 99%呢?
他们可能是我们的一个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后来辍学打工了。

以前我会觉得,他们不好好学习,怪不了别人。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后来又学了社会学,
感叹我当初多么愚蠢。
我们不过是有不同的资源罢了,这资源不单指家庭教育,还有智力性格经历
再者,拿自己的价值审判别人,又是大忌! ----ZeroWWWWWWW《知乎回答》

  ●在工作中孩子可以获得发展的专注力、创造力、意志力、探索和发现的欲望等,这正是6岁前孩子需要养成的宝贵的“学习习惯”。

“什么是孩子的工作”这个问题时,绝大多数父母都感到很茫然。在国人的观念中,工作是成年人用来挣钱的差事。其实,孩子也有工作,为了自己内在发展所进行的活动就是他们的工作。

孩子是一个生命体,手淫、性幻想、工作、阅读、讲故事、学习文化知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在他们的生命中却是紧密相连的。孩子的身体发展与精神发展的平衡与他们生存的环境紧密相关,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就是孩子的“生存环境”,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成年人要审视的首先是自己! ----胡萍《善解童贞3:孩子的情欲世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家庭教育的名人名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