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日期:2022-02-28 18:02:12 作者:徐徐来 来源:樊登读书 阅读: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考试还没开始,就总担心自己考不过;

  工作稍有失误,就彻夜辗转难眠,担心领导不认可自己;

  恋人没及时回复信息,就开始胡思乱想;

  遇到选择,就左右为难,纠结很长时间......

  当你陷入这样的情绪,就说明你正在经历着“精神内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有100%的能量,但80%都在自我内耗,行动力自然会减弱。

  心理学上对“内耗”的解释是:

  人在管理自我的时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会处于内耗的状态,长期如此,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堪。

  焦虑、犹豫、纠结、自责……这些看不见的内耗可能正在拖垮你。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让你累的不是生活和工作,而是内耗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人是有智慧的生命,因为我们有思考的能力,所以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

  可是,当我们的思考能力变成“胡思乱想”时,便会发生精神内耗。

  最近,我看了一部微电影,叫《星期六》。

  这部小短片只有3分钟,剧情却很写实。

  周六的早晨,独居男子一边啃着香蕉,一边思考着今日的打卡清单。

  他盘算着等会要洗碗、洗衣服,支付账单、清洁浴室、丢垃圾、打电话给老妈,然后晚上再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做。

  在真正开始做事之前,他把全部事情预想了一遍,包括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不好的结果。

  他在脑海中反复盘算,试图找出最佳方式,结果大量情绪被消耗,琐事却越积越多。

  就这样,日暮黄昏,月落树梢,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片中的这位男主,就是典型的内耗型人格,被内心的纠结困在方寸之地。

  明明做事情只需要两个小时,结果,提前消化掉自己“要去做”这件事,以及提前预判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到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开始去做,整个过程花了八个小时。

  而且,还都是带着排斥和负面的心态去做的。

  这些最终导致他一整天没干什么事情,却感觉身心俱疲。

  真正让你觉得累的,是这些未知的情绪内耗,而真正能帮助你进步的,是你的行动力。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内卷化无处不在,有太多东西在消耗我们的精力。

  生活的琐碎、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烦恼、家人的期望、消费主义的影响等等。

  这个时代,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质。

  90岁仍未退休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用一辈子写了一本哲理小书——《人间值得》。

  这本小书给这个人人都有“内耗病”的时代,开出了一剂良药。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焦虑、疲惫?

  大多数是因为对未来考虑太多,导致精神内耗严重。

  长此以往,一个人身上背负的行囊就会越来越沉,生活也会越来越艰难。

  中村恒子认为:“忧虑未来,于事无补,谁也无法预料未来。”

  她年轻的时候,憧憬着一个幸福的家庭,结果嫁给了一个不顾家的酒鬼,于是只好一边做着繁重的工作,一边抚养嗷嗷待哺的小孩,家里还有做不完的家务。

  但中村恒子还是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好好对待生活。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执念。一旦执念太深,人就会有怨念。

  当我们停止内耗,把目标放在重要的事情上,然后一步一步地积极行动,就会惊喜地发现忧虑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了。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是不放过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说: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就是不放过自己。心里始终就像住着两个小人,不断打架。

  其实,一直和自己斗争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个高度敏感、低自尊、完美主义的自己。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为什么说内向的人精神内耗很严重?”

  网友@安晓亦的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想穿好看的衣服出门,要挣扎许久;

  想在课堂上发言,要在心里演练无数回;

  聚会时企图加入群聊,却一句话也插不上;

  发个朋友圈都要焦虑失眠一晚上......

  内向性格的人,一般都高度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总是在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哪句话说得有问题、别人会如何评价自己,甚至会因为这些想法加深焦虑感。

  别人随口的一句话,都能暗自揣测很久,越想越多,整个人陷入一种毫无意义的思考之中,然后拼命跟自己过不去。

  同时,高度敏感的人还会给自己制定很高的标准,以至于对自己非常苛刻。

  而高标准往往跟低自尊紧密相连,这种人一旦发现自己的缺点,就很容易产生自责或自卑的情绪。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萨特的小说《墙》里,有句话我很喜欢:

  “人时时刻刻保持自我克制,是一件很愚蠢、很内耗的事情。”

  我们很多的不快乐,就是因为被头脑中的各种念头缠绕。

  精神损耗严重,会影响我们做出有效的判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会感觉很吃力。

  接纳自己,扔掉完美人设的标签,是减少内耗的开始。

  日剧《我们无法成为野兽》中就讲述了一个内耗型人格的故事。

  在人们眼中,女主深海晶每天笑容灿烂,是一个工作和恋爱中都能做到完美的30岁女性。

  可事实上,她只是为了周围人的眼光在不断忍耐,她的内心对工作和恋爱都很疲惫。

  每一个人都想成为野兽,却因为内心的考量,活得束缚又艰难。

  当一个人不再去讨好所有人,不再鞭策自己做到完美时,他才会活得更自由。

  要知道,我们是生活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适应者。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停止内耗,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两个概念:影响圈和关注圈。

  关注圈是指我们日常所关注的事情,比如家庭、天气、健康、事业、时事等。

  影响圈是指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影响或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等。

  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就是提醒我们关注自身能控制的方面,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不可控的方面。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关注圈会大于影响圈。

  就像你想升职加薪,那就去努力做业绩,影响老板的决定。

  但如果一个人只把目光放在关注圈上,就会抱怨老板不赏识自己,这样只会把大量时间浪费在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上,很容易陷入深深的无力感。

  要想减少内耗,成为高效能人士,就要学会缩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积极主动的人更能专注于“影响圈”,不会在不可控的事情上紧盯不放。

  爱好,是消解情绪内耗的一大良药。

  最近,全省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

  安徽的张同学查到自己高考成绩是529分,不是很理想。

  他没有一蹶不振,更没有一味沉溺在悲伤的情绪中,而是独自去房间里拉二胡。

  乐曲凄凉,同时又怀有希望。

  他已经做好了复读的打算,便不再纠结于过去的失败,让负面情绪消耗自己。

  人生难免有苦闷的时候,爱好能给我们营造一个无人打扰的小世界,帮你暂时脱离生活的烦恼,给你重整旗鼓的力量。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行动力,是解决自我内耗的关键。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提到:

  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就愈能获得更多内心的自由。

  内耗的漩涡,是翻来覆去思考和反复纠结造成的。

  我们总在一些没必要的地方花心思,在该尽力的地方,却总是敷衍。

  自我内耗只能让我们原地打转。

  所以,凡事考虑好后,请立马行动,行动是减少损耗最有效的方法。

  你在自我内耗上多花一分时间,就等于少了一分时间去解决问题。

  在面对一个高难度的任务时,我们往往会因为应对方式的复杂冗长,而导致初始行动力很弱。

  面对复杂的问题,要学会把目标拆分为阶段性的小任务,提高行动的初始力。

  从每一个能完成的小目标开始,而每一次小目标的达成,又会给我们带去更大的动力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循环,直至彻底解决问题。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

  俗语说:“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聪明的人,懂得把时间专注在重要的事上,只有内耗严重的人,才会把时间花在纠结、焦虑上。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心理苦痛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点个在看,愿你的内心山河壮阔,始终相信人间值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 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