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什么样的人不能深交?成年人社交中的7个潜规则
日期:2020-06-06 22:13:08 作者:铁木君 来源:铁木君 阅读:

  小时候我们好像有很多朋友

  每天上学放学都要一起走的;

  冒着风险都要把作业借给我的;

  下课了一起聊球赛动漫的...

  那时候,我们时间很多,交朋友成本很低。

  可是我们渐渐长大,才发现朋友也分很多种。

  有些人是情感上的吸血鬼,有些人是欲望里的无底洞

  原来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我们没没肺的好。

  很多我们经营了多年的关系,却因为一件件小事走向终结

  长大以后,我们交朋友的成本很高。

  但是,这也是每个人成长必经过程

  有些事知道就好,不必多说;

  有些人认识就好,不必深交。

  远离那些消耗我们的人,把所剩不多的位子腾出来,给身边更值得的人吧。

  

什么样的人不能深交?成年人社交中的7个潜规则

  不停讲讲道理的人

  想必大家深有感触

  明明想倾诉的是你,却变成了他的专场课堂

  他一段话还没说完,就将你想说的话,和你想倾诉的心情,通通咽回了肚子里去。

  就像作家张佳玮说的:“ 帮助别人,是为别人着想;干涉别人,是为自己着想。”

  不停地讲道理,本质上是一种牺牲他人感受,去满足自身的行为

  而且可怕之处就在于,对方是在为你好,却把我们推入了道理的冰窖

  记得有一次,我去姨妈里吃饭。

  那天表弟数学卷子发下来了,考的特别好,第一次超过了95分。

  可是姨妈却说:“这一次考的不错,但是你要继续保持。一次考得好,并不能代表以后。你看隔壁的小鹏,每次都90多分,你还要继续努力啊……”

  表弟就想单纯地被夸一下啊,我就看着他眼中的光亮,一点一点地黯淡下去,然后低头不说话了。

  你以为的恰到好处的道理,恰恰堵塞了对方表达下情绪和感受的通道

  因为倾诉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不停讲道理的行为,只会让一段关系感到窒息。

  

  说话伤人的人

  拿我就这性格、我性子比较直当挡箭牌的人。

  这类人看似是真性情,实际上却是 极端自私、不在乎他人感受的人。

  明明可以有更容易让人接受的说辞,但却偏要露出犀利的毒舌。

  比如:不好意思,我说话直你可千万别介意啊,你今天的妆好浓啊,脸都跟墙一样白了哈哈哈……

  他们话里的潜台词是:我可以骂你,但你可别放在心上啊,骂我就不对了。

  不好意思,我很介意。

  既然你说话难听,那你就别说了,难道你爸妈没教你懂礼貌吗?

  他们以为的坦诚相待,其实是自以为是,从来没花一秒钟考虑过听到这些话的人,能不能接受。

  这类人普遍缺乏人与人相处的分寸感,未经允许就踏过边界,侵犯你的私人领域和敏感禁区。

  因为学不会尊重,今天对你的选择指手画脚,明天甚至就会变本加厉,干涉你做别的决定。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不一定要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但底线是要做一个不被讨厌的人。

  学会克制自己、把别人放在心上,就是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下意识否定别人的人

  曾国藩曾援引《论语》,教弟子选择朋友:

  “君子常过,小人无错。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意思就是, 总是指责别人的错误,而自己永远正确的人,一定不是什么好人,要远离。

  这类人总是要从言语上胜过你,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也不愿意承认别人比他做的好的地方

  跟他们在一起,你会感觉自己,像是一本行走的错题集:

  对话1:

  -《月亮与六便士》真好看毛姆代表作推荐

  -不是的,他的代表作是《人生的枷锁》,你一定没看过吧?

  对话2:

  -这是什么神仙眼影完美日记真是国货之光!

  -你一定没用过卡拉泡泡吧?(别问我怎么知道这么多的,新媒体小姐姐多啊)

  这类人通过不断地否定他人,来维护住自己内心价值观正义感,并会试图将自己的那一套,强加到别人身上。

  一旦他们当上了上级领导,下面的人一定苦不堪言

  不存在永远正确的人,但因为标榜正确而惹人讨厌的,大有人在。

  

  不停抱怨,老是在旁边念念念的人

  这类人大多 思考方式单一。

  只能关注到眼前,纠结于一些没有价值、鸡毛蒜皮的小事。

  ”干啥啥不行,找茬第一名。“说的就是他们了。

  他们吐槽的内容,简直就是《人类社会阴暗面大赏》,而对生活中美好的一面,立即双眼失明。

  一起等车,车迟迟不来,就开始不停抱怨公交系统,抱怨今天天气和运气不好,让身边的你无话可聊,只能默默地掏出手机;

  终于坐上车了,又开始抱怨车里冷气不够,司机技术不好,开那么烂还比自己辛苦操劳的收入高……

  你所看到的,就是你的世界,而交上这样的朋友,只会让你代入他们的视角,把情绪垃圾抖落到你美味的汤里。

  更令人无语的是,他们一边抱怨,一边停留在这个令他讨厌的环境里,不愿意踏出舒适区一步,因为把精力过多地用在了嘴上,导致他们行动力为0。

  信不信,即使你想疏导他们,在后面推着他走,踢他两脚,他们都是不会动的那种。

  跟这样的人相处,需要很强大的心理素质。(我扛不住,先举白旗投降了)

  

  对外人一团和气

  对家人脾气暴躁的人

  兔子都知道不吃窝边草, 凭什么对你最好的人,却要承担你最糟糕的脾气?

  而事实上,对外人百般奉承,对家人毫无耐心,这样的人很多。

  走在路上,我们经常能听到,上一秒”王总王总,上次的合作实在是太愉快了!”下一秒立即切换成“干什么啊?又干嘛了啊?”

  哦哦,八成是家里的父母或者是下属打来的电话了。

  很多人在外面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可是一对最熟悉的人开口,就马上露馅。

  而 正是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地方,越能看出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

  我们在外面受了劳累和委屈,回到家里寻求安慰,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寻求安慰和情绪补偿,并不能用让家人受伤作为代价。

  不该因为家人会永远接纳你,就滥用这种理所应当。

  知道把垃圾丢进垃圾桶,却把负面情绪一次次发泄在家里,不高兴就拿你发火,就是跟他深交的后果。

  

  不能容忍他人浪费自己时间

  却无视他人付出的人

  有的人惜时如命。

  只可惜,这类人珍惜的是自己的时间,却对他人的付出视而不见。

  他们在生活中很积极,却也是隐藏最深、最可怕的。

  明明刚开了一盘游戏,却要让室友等他一起下去吃饭;

  可下次约好一起打球,对方肚子疼要蹲坑,他就自己先下去了,还美其名曰:我先为你占占场子。

  他们普遍缺乏人与人相处的共情感,行为处世双标,不懂包容感恩。

  不仅他们的内心只装着自己,而且对他人的错误容忍度很低。

  这类人大多数靠不住,当你需要拜托他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一定会推三阻四。

  还有另一个词,可以形容他们,那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喜欢道德绑架、劝人大度的人

  这样的人在网上实在是太多了。

  每次一有热点事件,都是他们的一次狂欢。

  他们披着正义和道德的外衣,理所当然地剥夺一部分人的呼吸权。

  大学有一次我刚用微博,在一件事下面评论了一句:可能他也有什么苦衷吧,等待后续。

  结果第二天早上就收到了很多评论和私信,各种亲戚和身体器官都带上了,弄得我都不敢上网了。

  而在生活中,他们常常伪装成一副老好人形象。

  我来翻译几句他们的高频语录:

  “我们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得听我们的。

  “他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你必须原谅他,然后你想躲到角落里哭随便你。

  别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在他们内心的仁义道德面前,是没有价值的。

  他们内心的小法庭,永远在审判别人,却从不审判自己。(毕竟他们是终身制大法官,惹不起惹不起)

  道德规范,从来都是拿来约束自己的。

  要求自己,可以少犯错;

  要求别人,就很容易起冲突,不能跟别人友好相处。

  可是啊,总有人拿反了使用说明。

  对他人过于苛刻,对自己却百般宽容,这类人最难改变,远离就好。

  除了亲人、伴侣和自己,朋友是陪伴我们最多、影响我们最深的人。

  真正的朋友,就像水和乳可以交融;

  而大多数人就像水和油,被一道无形的界限永远分开。

  我相信人的内心是有能量的,每受一次伤,能量就消耗掉一层。

  因此朋友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

  远离消耗我们内心能量的人,他们会让我们原本热烈的心慢慢变冷。

  点个“在看”,跟那些有化学反应的朋友交往,是留住内心火种最好的办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什么样的人不能深交?成年人社交中的7个潜规则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