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道理更重要的是理解
我最近迷恋上了炒回锅肉,每次炒出来就让父母试吃。今天我妈去查血,医生看了血脂报告,问她,你最近是不是吃肥肉了?
我妈说,我女儿在学炒回锅肉,吃了几顿。
她以为医生要批评她,结果医生说,没事儿,别吃太多就行。人到了这个岁数,就是活个高兴,能吃到子女做的饭,是福气。
许多人都说,这个医生的情商非常高。
因为仅仅这一句话,不仅照顾到了病人的情绪,也认可了她子女的孝顺,同时也旁敲侧击,告诉病人,只有把身体照顾好,才能享到更多儿女的福。
大多数时刻,我们总以为道理,是最能治病的良方。
殊不知,有时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反而会胜过千言万语,甚至会起到更好的劝导作用和效果。
比道理更重要的是尊重
马东主持节目时,曾提到,他76岁的老母亲,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关灯,屋里灯亮着,只要没人在,她就第一时间关掉。
马东一开始还告诉母亲,一开一关会影响灯的使用寿命,一直亮着也费不了多少电。
但在发现母亲每次说“好”,紧接着又关上之后,马东再也不和母亲计较这样的小事。
马东说,节约用电已成为母亲的思维定势,就算你告诉她不用随时关灯的道理,她也改变不了自己过去积累下来的行为。
因为他终于明白,对父母最好的孝顺,不是告诉他最正确的做法和道理,而是在一些无关轻重的小事上,
试着去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去顺着他们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处处针锋相对,非要去纠正他们,如此,既会伤了父母的心,也会让彼此的感情生隙。
比道理更重要的是同理心
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
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
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也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
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
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但有时,对内心曾受过伤害,或者有很深阴影的人而已,对他们最好的安慰,劝解和帮助,仅仅是蹲下来,陪在他们身边,做一只相同的蘑菇,和他们一起感同身受。
比道理更重要的是爱
老公也咆哮了:不过就不过,离就离,谁不离谁是孙子!房给你,车给你,儿子也给你!但你能不能请我当保姆?你去哪里我也去哪里!
老婆刚喝进去的水喷了一地!然后就走了。
老公问:老婆,你去哪里?
老婆没好气的回道:去买菜,做你爱吃的红烧肉!
老公说:我陪你!
老婆问老公:为什么每次吵架都要让着我呀?
老公:我180,你160,跟你讲话的时候我不得先低头吗?
男方普遍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哄你宠你,如果你只是需要我哄哄你,那你也可以去找别人,我觉得作为你最亲近的人,我应该以一种更严厉的方式提醒你。
而多数女方却认为,为什么我跟你撒娇,你却要跟我讲道理,我要的不是道理,你哄女生一句话比你讲十句道理有用的多。
其实,在感情中,道理之所以,如此不受待见,并非它说的有错。恰恰是因为,大多数道理中,有的只是逻辑,没有爱。
比道理更重要的是体谅
有这样一则,经典禅学故事。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住在大山里的禅师,他们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
ldquo;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你,请你为我澄清心灵。”
禅师对他说:“你找我可能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禅师说:“我曾经做的坏事肯定比你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禅师回答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想那些以前我做的没有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就用一种鄙夷的眼睛看了看禅师,说:“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还在这里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呢!”于是他起身轻松地下山去了。
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个强盗离去以后,他满脸疑惑地向禅师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说?
我很了解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生。你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你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经对你失去信任了吗?”
禅师说道:“他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这样更能让他弃恶从善呢?
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美德!”不久后,远处传来那个强盗欢乐的叫喊声:“我以后再也不做坏人了!”这个声音响彻了山谷。
其实强盗之所以绝望,他以为自己是这个世上最坏的人,此时的他,需要的不是禅师苦口婆心,劝他做一个好人,因为他已经有了这样的悔悟,只是还没有足够多的勇气和信心。
而禅师通过刻意贬低自己,甚至撒了谎,为的就是,让他减少内心的罪恶感,从而更加坚定他内心向善的决心。
其实人人皆有佛性,自然人人如果能大彻大悟,也都懂世上的各种道理。
但在他们犯了错,并且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时,给别人最好的鼓励,却是想办法,减轻他们的心中的压力和包袱。
许多人,总在遇到问题,产生隔阂,发生矛盾时,喜欢据理力争地去讲最正确的道理。
但你是否发现,道理,往往最不被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