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看来,她的工作稳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果一直干下去,干到退休,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
但她还是递交了辞呈,用她的话说:“我现在一眼就能看到后面二十多年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已经35岁了,如果再不走,恐怕就永远走不了了,一辈子就这样,我不甘心。”
这些年,认识的人中陆陆续续有人选择辞掉稳定的工作,去选择一个未曾踏入的领域,开始另一种生活。
对此,我叹服他们的勇气,却并不会与他们有同样的选择。
之所以对我触动很大,是他们让我更加坚定了一种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自己去争取,别早早的就给自己的人生设了限。
多年以前,我刚参加工作没两年,在单位里属于年龄最小的,每天活得小心翼翼,在意每一个人的看法,听取每一个人的建议,努力装得成熟又不失稳重,显得自己很好地融入了这个大集体。
对此,周围的人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的工作就应该庄重得体,就应该严肃认真,你要是显得跟别人不一样,那就是你还做得不够好。
他说:“作为年轻人,想想组织点什么活动,活跃一下楼里的气氛吧,你们不觉得有点沉闷压抑吗?”
后来几年,陆陆续续有年轻人加入,气氛有所活跃,但依然没有改变整体的情况。
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可能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会改变大的环境,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一定要跟别人都一样,至少做到不被外界所同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执着着自己的执着。
我时常问自己,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为了过上这样的生活,你做了什么?现在这种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内心的两个我在不停的打架。
一个说:沿着现在的路走下去,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最正确的路,你应该积极去争取。
另一个说: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一辈子沿着一条路走,你不觉得无聊吗?你对另外的路没有好奇心吗?
两个自我打架,我就会焦虑不堪,一个是我不愿放弃的,另一个是我想要的,我是不是太贪心?
苏有朋和他的小虎队,陪伴了我们整个的青春,而苏有朋一直跟随我们到了中年。
他演的五阿哥、杜飞、花无缺、张无忌,每一个,都让我印象深刻。
直到那年春晚,小虎队再次集合到一起,唱歌跳舞,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小虎队也人到中年了,苏有朋竟然有了小肚腩,顿时有了一种失落感。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关注他的信息了。
最近,朋友转给我一个苏有朋热舞的视频,短短一分多种,我竟然反复看了很多遍。
感觉那个曾经熟悉的苏有朋又回来了,这一刻我们和他仿佛又回到了青春。
还有前一阵子热议的闫妮的身材和腿,让我们看到了中年人的另一种样子。
人到中年,俗事缠身,诸事慢慢定型,在与各种事务缠斗的过程中,渐渐的形成了习惯,人到中年,已经这个样子了,什么都不能重来了,学会放过自己吧,顺其自然吧。
好一个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的有了大肚腩、水桶腰;
顺其自然的看惯了眼前的一切,不再想做任何的改变。
一切的顺其自然,都成了最好的借口。
周末,偷闲看了一个电影——《一切都好》。
张国立演的父亲,年轻时常年在外,后来年龄大了,老伴去世了,他就想写一本回忆录,把这一辈子经历的事都记下来,留给子女当个念想。
让他遗憾的是,子女的很多人生他都没有参与过,等到孩子们都大了,他想参与已经无能为力了。
《都挺好》中的苏大强,给自己写遗嘱的时候先回顾了一下自己的人生,他给自己的评价是:一辈子窝窝囊囊,老了,没人管了,想放飞自我,却处处给子女添麻烦。
那么,趁现在,还不算老,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对于我自己,在内心的挣扎过程中,我终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做好该做的,承担好应承担的,付出应付出的,剩下的那一点时间和精力,就留给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
确切的说,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去见更多的人,去看更大的世界。
改变,也从一点点的小事做起。
就像胡适所说的:要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趁还不算老,去折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