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因为贫困,又无力改变,会不自觉地回避。这种回避一般有两种表现:逃避,或攻击。
逃避,即借助一种物、一种事、一种理念中,转移自己的焦虑。如食物,衣服,打牌,约炮,安贫乐道知足常乐之理念。
攻击,即贬损他人,平衡自己。
在金钱上,即为仇富。
ldquo;那个女人,不是卖的,就是骗的。年纪轻轻,就赚那么多,肯定不干净……”
ldquo;富人都是丑恶的。表面光鲜,其实都是一肚子坏子。剥削压榨了无数穷人,才会变得这么有钱……”
ldquo;正是因为那些富人越来越有钱,企业越来越大,我们才会失业,才会穷得要命……”
其实没必要这样乱树假想敌。
实在要树,也应该知道,我们的敌人不是富人,而是自己的贫穷,和智识上的贫穷。
有1万元钱,5个人分。
每人可得2000元,谁也不穷,谁也不富。
后来,其中两个人用自己的2000元去做生意,每人又赚了1万元,这时,社会的财富总量就达到了3万元。
而其中的两个富人拥有2.4万元,占80%;
三个穷人拥有6000元,占20%。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说三个穷人“穷了”,是因为两个富人“富了”吗?
不能。
因为两个富人的“富”,来自于社会财富的“增量”,而不是从另三个人手中夺取的“存量”。
一些人肯定又要说:不对,因为他们富了,我们就危险了。钱被他们赚了,资源被他们掠夺了,工作机会被他们抢占了……
不是的。
如今不是《投名状》时代,富人不是庞青云,可以领着手下高呼:“抢钱!抢粮!抢娘们!”
赚钱 = 共赢。
月入1000的人,需要的合作极少,做好自己就行了。
但月入1000万,一个人不可能实现,你需要上千人共同协作,一起创造。
就这样,在两个富人的财富总额达到1.2万元的时候,三个穷人每人的财富也就可能不再是2000元,而是3000元或者5000元。
一些人先富起来,不是噩梦,而是福荫。
他本是穷人出身,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为媒体大亨,跻身于法国50名大富翁之列。
临终时,他留下遗嘱:知道“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人,将得到100万法郎的奖赏。
4万多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
答案五花八门。
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
一年后,一位叫蒂勒的人说中了答案:“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是的,富人不是敌人,而是你的目标。
没有任何一种财富,会降临到仇视财富的人身上。
也没有任何一种商机,会眷顾一味咒骂、只知抱怨、满心仇恨的人。
只有坚定不移地“一定要”,才有可能“要得到”。
因此,摆脱贫穷的第一步,就是走出仇富的认知陷阱,去想富人之所想,做富人之所做。
去年去一朋友公司谈事,晚上,他请我吃饭,聊到他的大BOSS。
OSS是农村人。20多岁时,也甘于贫穷。觉得贫穷才象征着道德高洁。富有意味着品行有损。
原本条件合适,双方也有意合作,但闲聊时,BOSS谈到当今的暴富阶层,语气中充满不满。
他问原因。
对方回复说:“安贫者永贫,仇富者不富。你始终站在财富对立面,又怎么赚钱,怎么成为富人呢?”
2,富人从大格局思考,而穷人却自我设限。
3,富人和积极、成功的人为友,而穷人却和消极、不成功的人混在一起。
这种观念支持着他,开始走出局限,去创造财富,去与他人协商合作。
慢慢地,他赚得了第一桶金。
如此反复,他才打下如今的江山。
仇富是无力的,也是愚蠢的。
因为,均产、均值、均富、均贫,只会让大家都穷。
而仇恨几十年,控诉千万句,咒骂亿万声,在朋友圈或微博上天天羞辱富翁,对于个人而言,都是一种无意义的消耗。
它无法令你得到机会,赢得尊重,让银行户口多一毛钱。相反,它会蒙蔽你,耽误你,摧毁你。
你要做的,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