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就是一个人的面子,中国人特别爱面子,甚至有人认为面子比命还重要,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面子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方式,还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李嘉诚说:“穷人的面子不值钱。”
可是穷人这不值钱的物件儿,反而最得穷人的看中。
不过,却很少有人愿意深究,穷人的面子,也是搭上了尊严的事情,怎么就不值钱了呢?
01、穷人的面子,太虚假
近日大热的电影《李茶的姑妈》中,李茶因为远房富豪姑妈莫妮卡夫人,要参加他的订婚宴,而吸引了一大票人聚集在他身边。
在影片中,被所有人视为神人一样追捧的姑妈莫妮卡夫人,贵为重量级的富豪,展现出来的所有言行举止,却丝毫让人感受不到“钱”味,让人拍手称赞的反而是她高雅的气质,优良的品性,和珍贵的善恶观。
她的财富,更像是来陪衬她道德与修养之花的绿叶,只能为次,不能为主。只会让人感觉,为人的素养到了她这样的量级,没有财富,反而不合适。但是财富,却不会喧宾夺主成为她的标签。
作为真正的富人,毫不介意在宴会上,被服务领班指挥东西;不介意被“雇主”呼来喝去。
在宴会上,只有穷人,才会去炫耀那轻浮的20美元。这样的人,除了让人看到油腻的满脑肥肠,满的,是粗鄙;肥的,是米共。
02、穷人的面子,不实惠
我姨妈,在北京郊区有一栋非常漂亮的小别墅。各个层面来说,都够得上大家眼中富人一族的标准。
可是去她家做客,无论是市区的公寓,还是郊区的别墅里,洗手台都有一个小桶。据她的说法,是用来把洗过手的水接住,冲马桶用的。
我不太理解,也觉得没有必要,更觉得麻烦。时常都是用完冲水了事。姨妈见了会提醒我,桶里有水就用桶里的,水是不该被浪费的。
结果有一天,有人说:“都住别墅了还在乎几块钱水费吗?”
话音异常高调,好像抓住了什么把柄,更好像找到了对方什么错处、挑剔出了对方哪里不如自己似的。
姨妈并不觉得被冒犯,只是淡淡说:“习惯了。再说水怎么能浪费呢?”
她肯定不在乎那几毛钱水费,但是她非常在乎资源是否被浪费。至于什么旁人异样的眼光,对不起,我家中一贯如此,你来我家,就得按我家的规矩来。
她不在乎什么面子,她只需要顾着自己的里子就够了。
至于那些“我宁肯不住别墅,也不想用点水都斤斤计较”、“我觉得出门消费,要的就是个面子”这样的傻话,更像是死要面子的穷人,自以为是的心理狂欢罢了。
很好听,很解气,但是真的不实惠。
因为缺乏里子,只好追求面子,其实本质是对自己无法填满的欲望的一种补偿。
可悲的是,这种补偿通过一种超出了自己能力可承受范围的行为来实现,看似满足了一时的面子,实际上却是在透支未来生活中的里子,恶性循环,越透支越缺乏,继续去追求面子。
有一位邻居,如今已经是古稀老人了。年轻时,家境殷实,日子实在是不错。他努力供养自己四个儿女读书,实在是个非常有远见的人。
偏偏小女儿,,毕业后没有找到好工作,更未能如他心愿嫁一个好人家,如今只能卖卖报纸。这位老人逢人便叹,女儿这大学真是白读了,大学白上了,也不嫌丢人。
我不能理解这位老人的思想,大学有没有白上,只有他的女儿清楚。他评判的标准,难道是找一个好工作、嫁一个好人家吗?难道他女儿的眼界、为人的格局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吗?
只怕真相不是如此。
实际上,这位老人的女儿,在经营的“卖卖报纸小行当”,如今是超越了当地新华书店的存在。
她以卖报纸起家,多年打拼,销售涵盖了报纸、书籍、杂志刊物各类出版物。更把分店开到各个中小学的校门口,专攻中小学教育、阅读这一块的市场。
他一直念叨的“大学白上了”,不过是因为女儿大学毕业后,没有拿到一个所谓的“好工作”,没有实现他长久以来,期盼的抱住一个铁饭碗的愿望,是对女儿没有符合传统观念,成为体制内一员的一种埋怨。
这些怨,源自于他认为大学毕业,却只是“卖卖报纸”让他丢了面子,
他看重的“面子”,把他困在一个贫瘠的世界里无法逃脱,让他痛苦、丢人的十几年。
这样的面子,真的那么重要那么有价值吗?
不,那不过是贫瘠的精神、狭隘的眼界造作出的产物罢了。
04、在钱面前一文不值
面子,不是要的,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挣的。自己没有面子,你越要面子越没有面子,你自己有面子,你不要面子别人也给你面子。
网上曾流传一段无从考证的语录:
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 说明你已经成功了。 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 啥也不懂还装懂, 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 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