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学晶是从东北黑土地走出来的著名演员,主演了《女人当官》《妯娌的三国时代》《俺爹是卧底》等60多部影视剧。她7次登上央视春晚,表演的《公交协奏曲》《真情永驻》等小品堪称经典。
闫家父母都是农民,闫学晶成名后,以火热孝心回馈父母,然而,父母的晚年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幸福。闫学晶究竟怎样向农民父母播撒孝行?她又有何深刻反思?
明星女儿接农民父母进城
2007年,闫学晶因主演了《刘老根》《小白玉霜》等一系列影视剧,被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特招入伍。进京工作后,闫学晶格外牵挂远在东北的农民父母。
闫学晶时年35岁,出生于吉林省东辽县云顶镇双城村。父亲闫怀忠和老伴都年逾六旬,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老年病。闫学晶的两个弟弟都在哈尔滨定居,父母留守农村,生活孤寂。这成了闫学晶心里的结。
为提高父母的生活品质,闫学晶每月给双亲汇生活费,还经常给他们寄衣服、鞋袜和保健品。她要求两个弟弟轮流回家看望父母,将双亲的晚年打理得妥妥当当。
2009年春节,闫学晶与丈夫林越及儿子回老家给父母拜年。一家人从北京乘坐飞机到达长春,然后搭乘火车赶往辽源市,再坐两个多小时长途汽车,一路颠簸到达云顶镇,最后再走5公里山路才到达父母家。想到父母生活在如此偏僻的山村,出一趟门何其艰难,闫学晶心里沉甸甸的……
女儿一家的到来,让闫怀忠夫妇既幸福又激动。老两口做了满满一桌美食。可闫学晶因长途跋涉的疲惫,一点胃口都没有。睡到凌晨3点,家里的暖气停了,闫父颤抖着披衣起床,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两次去院子里加煤。
第二天,闫学晶与丈夫商量:“爸妈独自在农村生活,要是半夜身体不舒服,连医生都请不到。我想在辽源市买套房子,让爸妈住到城里去。”林越也是吉林人,比闫学晶大10岁,有过一次失败婚姻,身边还带着个女儿。1993年,闫学晶不顾父母反对,与林越组建家庭。
闫学晶善良贤淑,儿子降生后,她将母爱分作两半,一半给儿子,一半给继女,这个组合之家并没有一般再婚家庭的矛盾冲突。见女儿生活幸福,闫怀忠终于从心里接纳了林越,在感情上将他当儿子。因此,林越格外敬重岳父母。他对闫学晶说:“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同意二老进城生活。”
正月初五,闫学晶返京前将想法告知父母。闫怀忠一听就连连摆手:“城里一套房子好几十万元,花这个钱干吗?”闫母也不同意。闫学晶开导他们:“我现在有能力让你们过得好一点,就想多出点力,与你们的养育之恩相比,我这点回报算不了什么。”
这年6月,闫学晶出资在辽源市买了一套三居室。闫怀忠夫妇得知后,坚决要求女儿退房。闫学晶只好哄他们说:“合同都签了,要是退房就得赔偿对方30%的违约金。”闫家父母只得默许女儿的安排。
不久,闫学晶让弟弟和丈夫轮流赴辽源市监督房子的装修。随后,她又添置了液晶电视、消毒柜、吸尘器等高档家电家具,为父母在城里营造了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2009年国庆节,闫学晶和弟弟特意赶回老家接父母进城。父母的老房子被闫学晶以低价卖给了邻居,自留地也被她分给了两个叔叔。搬家那天,闫学晶租了两辆桑塔纳,还热热闹闹放了鞭炮。闫怀忠和老伴善良淳朴,人缘好,有100多位亲友和乡邻赶来为他们送行。大家都夸闫怀忠和老伴有福气,称赞闫学晶是少见的大孝女……
城市生活并不幸福
闫学晶给父母购置的新居位于辽源市高档社区,旁边就是公园,清晨一睁眼就能听见清脆的鸟鸣。房子的面积为120平方米,宽敞明亮,上下楼有电梯。担心父母适应不了城市生活,闫学晶请了一个星期假在辽源市陪伴他们。她领父母走遍了小区附近的街道,并手绘地形图,让父母熟悉哪里是医院,哪里是银行,哪里是超市……她还手把手教父母使用吸尘器、消毒柜和微波炉。一个星期后,闫怀忠和老伴能独立去超市购物,并能自如操作各种电器,闫学晶才放心返回北京。
便捷的城市生活,带给闫怀忠夫妇全新的感受:他们出门就能坐公交车;早晨一开防盗门,就能从奶箱里取到当天的新鲜牛奶;打个电话就有人送纯净水上门……两位老人格外知足。
然而半年过去了,闫怀忠和老伴有了新的烦恼:以前在老家,整个村子的人都认识,邻里之间经常串门;现在楼上楼下邻居碰面都不打招呼,更不用说互相往来了。2010年2月,闫怀忠从银行购回300度电,却不会用IC卡往智能电表里充电。他向邻居求助,邻居家的男主人戒备地隔着防盗门教他如何操作。闫怀忠还来不及道声谢,对方就砰的一声关上房门。电是充进去了,但闫怀忠心里堵得慌。老伴叹了口气,觉得还是农村有人情味。
这年5月,闫母从电视里了解到,沈阳一位富商的母亲被歹人摸清了底细,惨遭绑架杀害。她对老伴说:“咱们以后不能随便与人打交道,女儿不容易,不能给她添烦恼。”老伴一番话,引起了闫怀忠的警觉。此后,老两口很少出门,不是迫不得已,他们不与人搭讪。由于封闭自己,闫家父母虽物质生活丰富,但颇感孤寂。
2011年6月9日闫母生日当天,闫学晶从北京赶回辽源给母亲庆生。见父亲精神萎靡,闫学晶关心地问:“爸,您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闫怀忠摇摇头:“在城里住着不习惯,农村很多乐子这里没有,我和你妈一个月也难得笑几回。”闫母也说想回老家,闫学晶的弟弟说:“妈,老家的房子卖了,你们回去住哪里?珍惜现在的生活吧,不知多少老人羡慕你们呢!”
这年秋天,闫学晶光荣当选“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闫家父母也应邀与女儿一道领奖。主持人这样致颁奖词:“闫学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女儿,小小年纪就与父母一道下地种田,吃了很多苦。那时候她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两年前,闫学晶在辽源市给父母买房,实现了儿时梦想……”
站在领奖台上,闫学晶热泪盈眶:“让父母有个圆满幸福的晚年,是每个儿女的责任。愿天下儿女都孝顺,愿天下父母晚年都幸福!”现场观众为闫学晶喝彩,闫家父母为有这样孝顺、有出息的女儿自豪。
闫怀忠和老伴格外珍惜女儿的荣誉,返回辽源后,他们不再提出回农村生活,怕给女儿带来负面影响。每次闫学晶打电话询问父母的生活情况,老两口都说吃得好睡得香,日子很滋润。闫学晶以为父母渐渐融入了城市生活,便彻底放下心来……
送母亲回农村养老
其实,与许多漂在城市的农村老人一样,闫家父母感觉很孤独。只要得知村里有人来辽源办事,他们就热情地将对方拽到家里做客。闫母在厨房做饭,闫怀忠陪乡亲在客厅拉家常,没完没了地询问谁家的孩子结婚了,哪家老人过世了,以及村子里的点滴变化。饭后对方告辞,老两口要将对方送出很远。乡亲回去后,绘声绘色地描述闫家父母的幸福生活,惹得一村人啧啧赞叹。
2012年3月,闫怀忠突然胸闷隐痛,痰中带血。闫学晶得知消息后,火速赶回辽源将父亲接往北京治疗。经诊断,闫怀忠患的是肺癌,闫学晶请来海军总医院最权威的专家为父亲会诊。一个星期后,闫怀忠接受了病灶切除手术。此后4个月,经过8次痛苦的化疗,闫怀忠身体渐渐恢复正常。8月初,闫学晶将父母送回辽源。
因放心不下父亲,闫学晶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明显比以前频繁了。手术后的闫怀忠一直没有打消回老家生活的念头,可又不便对女儿明说。这年11月,闫学晶回辽源与父母团聚,闫怀忠绕着弯子说:“还是农村空气清新,咱们村后就是一大片白桦林,要是在树林边砌几间房子,养几只鸡,种几畦青菜,老开心了。”闫学晶明白父亲话里的潜台词:“爸,您现在这种身体状况,就好好在城里休养,万一身体不舒服,几分钟就能到医院。农村哪有这种便利条件?”
为让父亲找点事做,闫学晶让他报名学开车。闫怀忠曾在农村驾驶过拖拉机,对开车有兴趣,仅两个月就拿到了驾照。不久,闫学晶给父亲添置了一辆轿车。早饭后,闫怀忠常开车载老伴去郊区,他指着绿油油的麦苗对老伴说:“当年咱们家种的麦子,长势比这还喜人。”说着说着,老两口神情黯然起来。
2013年年初,闫怀忠病情恶化住进医院,闫学晶和弟弟赶回家照顾父亲。1月26日,闫怀忠带着对亲人的眷恋和遗憾离开人世。送别老伴,闫母含泪向女儿说出实情:她和老伴一直不适应城市生活,数次想回农村,可又不忍向女儿提出来,一是感念女儿一片孝心,二是担心影响女儿声誉。
一番理性反思后,闫学晶黯然地向母亲致歉:“妈,我错了,我总以为自己很孝顺,给了你们幸福圆满的晚年。我太主观了,根本没仔细了解你们的内心。”闫母安慰女儿:“别自责,妈理解你,你是想让我和你爸晚年过得好。”
为引领母亲走出痛苦,闫学晶与两个弟弟经常结伴回辽源看望母亲。姐弟三人陪母亲看一张张全家福,回忆小时候一家人的温馨往事;姐弟三人将农村的亲戚和邻居请到辽源做客,让他们陪母亲拉家常。
2015年10月,闫母彻底摆脱了丧偶悲痛。2016年春节过后,闫母坦然向女儿提出:“妈想回老家生活,请你满足我这个愿望。”孝顺父母重在一个“顺”字,闫学晶答应了。
不久,闫学晶请人在老家给母亲盖了3间新房,并添置了全新的生活用品,然后送母亲回农村。乡亲们不解地问:“你妈在城里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让她回来?”闫学晶实话实说:“故土难离,我妈梦里都是这片土地,就满足她的愿望吧。”
闫母回到农村,仿佛鱼儿回到了水里。老太太买来锄头、铁锹,在门前开辟了两畦菜地,院子里还养了几只鸡;窗棂上挂满玉米和辣椒,点点滴滴透出对生活的热情。母亲晚年幸福了,闫学晶拍戏心无旁骛。此后两年里,她为亿万观众奉献了《女怕嫁错郎》《和妈妈一起谈恋爱》等一系列热播影视剧,万众瞩目。
2017年10月28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闫学晶回老家探望母亲,只见她性格开朗,精神矍铄,走路步履轻盈,与之前判若两人。闫母告诉女儿:“我一天到晚挺开心的,做做饭,种种菜,连血压都恢复了正常。”听了这话,闫学晶露出欣慰的笑容。
回想自己的孝行,闫学晶终于明白:孝顺父母要从实际出发,尊重老人的意愿,切不可为了所谓的面子,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父母。那样不仅会让孝行变味,还会伤害父母的感情。顺从父母,才是最高境界的孝行。